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厘米
- 外文名:One Cilever meter
- 原意:常見的長度單位名稱之一
- 現指:小說文章
- 作家:畢淑敏
- 收入:江蘇版九年級下冊
- 創作:1987年
概述,含義,作者,原文,賞析,線索,理解,段落分析,文章結構,主旨,
概述
《一厘米》 是畢淑敏的小說文章,這是一篇很典型的以小見大的作品。作者所寫的實在是一件小事:一個媽媽帶孩子去寺廟,因為寺廟門口的尺度不準確而被誤會是逃票,而那高度就是相差了一厘米。這在許多關注那些天下大事的人的眼裡,這的確是一件小事。可這在一位母親的眼中卻是一件不能含糊的大事。作者通過這樣一件小事,一個小故事寫出了一個大主題:如何讓一個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靈,或者說一個人應該怎樣看待尊嚴的問題。這樣的主題,在這個物質逐漸豐富、精神逐漸貧乏的社會有著振聾發聵的意義。難怪日本、英國等國家很看重這樣一篇不“大”的作品。
此文被編匯入蘇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四課(話劇版),人教版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六課(課文版)和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六課。
含義
文章以“一厘米”為題目,有深意。“一厘米”是一個標準,表面上看關係是應該不應該買票,實際上揭示的是陶影有沒有說謊,也就是做人的誠實與否,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到底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從文章結構看,“一厘米”是劇本矛盾衝突的焦點,推動著情節的發展。從主題看,“一厘米”雖小,但以小見大,反映了嚴肅的主題。
作者
畢淑敏,女,1952年10月出生於新疆伊寧。中共黨員。1969年入伍,在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崑崙山交匯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隊當兵11年。歷任衛生員、助理軍醫、軍醫等。1980年轉業回北京。國家一級作家,北京銅廠主治醫師、衛生所所長、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研究室專業作家,1991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院中文系,碩士。從事醫學工作20年後,開始專業寫作,1987年開始共發表作品200餘萬字。198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曾獲莊重文學獎、小說月報第四、五、六屆百花獎、當代文學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北京文學獎、崑崙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青年文學獎、台灣第16屆中國時報文學獎、台灣第17屆聯報文學獎等各種文學獎30餘次。
畢淑敏真正取得全國性聲譽是在短篇小說《預約死亡》發表後,這篇作品被譽為是“新體驗小說”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臨終關懷醫院的親歷為素材,對面對死亡的當事者及其身邊人的內心進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畢淑敏是國家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碩士,心理學博士方向課程結業,註冊心理諮詢師。著有《畢淑敏文集》十二卷,《孝心無價》,處女作《崑崙殤》(《阿里》)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等,中短篇小說集《女人之約》等,散文集《婚姻鞋》等。多篇文章被選入現行新課標中、國小課本。
原文
作者:畢淑敏
陶影獨自坐公共汽車時,經常不買票。
為什麼一定要買票呢?就是沒有她,車也要一站站開,也不能因此沒有司機和售票員,
也不會少燒汽油。
當然她很有眼色,遇上認真負責的售票員,她早早就買票。只有對那些吊兒郎當的,她
才小小地懲罰他們,也為自己節約一點錢。
陶影是一家工廠食堂的炊事員,在白案上,專做烤烙活,烘製螺旋形沾滿芝麻醬的小火
燒。
她領著兒子小也上汽車。先把兒子抱上去,自己斷後。車門夾住了她背上的衣服,好像
撐起一頂帳篷。她伶俐地扭擺了兩下,才脫出身來。
“媽媽,買票。”小也說,小孩比大人更重視形式,不把車票拿到手,仿佛就不算坐
車。
油漆皸裂的車門上,有一道白線,像一隻蒼白的手指,標定一·一○米。
小也擠過去。他的頭髮像於草一樣蓬鬆,暗無光澤。陶影處處儉省,但對孩子的營養絕
不吝惜。可惜養料走到頭皮便不再前進,小也很聰明,頭髮卻亂蓬蓬。
陶影把小也的頭髮往下捺,仿佛撥去浮土觸到堅實的地表,她摸到兒子柔嫩的頭皮,像
是塑膠製成,有輕微的彈性。那地方原有一處縫隙。聽說人都是兩半對起來的。對得不穩,
就成了豁豁嘴。就算對得準,要長到嚴絲合縫,也需要很多年。這是一道生命之門,它半開
半合,外面的世界像水樣,從這裡流進去。每當撫到這道若隱若現的門縫,陶影就感覺到巨
大的責任。是她把這個秀氣的小男孩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她很普通,對誰都不重要,可有
可無,唯獨對這個男孩,她要成為無可挑剔的母親。
在小也的圓腦袋和買票的標準線之間,橫著陶影纖長而美麗的手指。由於整天和油麵打
交道,指甲很有光澤,像貝殼一樣閃亮。
“小也,你不夠的。還差一厘米。”她溫柔地說。她的出身並不高貴,也沒讀過許多
書。她喜歡溫文爾雅,竭力要給兒子留下這種印象,在這樣做的過程中,她感覺自身高貴起
來。
“媽媽!我夠了我夠了!”小也高聲叫,把腳下的踏板跺得像一面鐵皮鼓。“你上次講
我下次坐車就可以買票了,這次就是下次了,為什麼不給我買票?你說話不算話!”他半仰
著臉,憤怒地朝向他的媽媽。
陶影看著兒子。一張車票兩毛錢。她很看重兩毛錢的,它等於一根黃瓜兩個西紅柿如果
趕上處理就是三捆小紅蘿蔔或者乾脆就是一堆夠吃三天的菠菜。但小也仰起臉,像一張半開
的葵盤,準備承接來自太陽的允諾。
“往裡走!別堵門口!這又不是火車。一站就從北京到保定府了,馬上到站了……”售
票員不耐煩地嚷。
按照往日的邏輯,沖她這份態度,陶影就不買票。她說:“買兩張票。”
面容兇惡的售票員眼睛很有準頭:“這小孩還差一厘米,不用買票。”
小也立刻矮了幾厘米,而絕不是一厘米,買票與不買票強烈地關係著一個小小男子漢的
尊嚴。
兩毛錢就能買到尊嚴,只發生在人的童年。沒有一個媽媽能夠拒絕為孩子提供快樂。
“我買兩張票。”她矜持地重複。
小也把他那張票粘在嘴唇上,噗嚕噗嚕吹著響,仿佛那是一架風車。
他們是從中門上的,前門下的。前門男售票員查票,陶影覺得他很沒有眼力:哪個帶孩
子的媽媽會不買票?她就是再窮再苦,也得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能昂起頭。
她把票很瀟灑地交給售票員,售票員問:“報銷不?”她說:“不要了。”其實地應該
把票根保存起來。這樣以後哪次集體活動或開食品衛生會,她騎車去,回來後可以用這張票
報銷,夫婦都是藍領工人,能省就省一點。可小也是個絕頂機靈的孩子,會追著媽媽問:
“咱們出來玩的票也能報銷嗎?”在孩子面前,她不願撒謊。
這樣挺累的,她按照各種父母必讀上的標準,為自己再塑一個金身。你得時時注意檢
點,因為面對一個無所不在的觀眾。不過也充滿了溫馨與愛。比如吃西瓜,只要小也在,她
一定時時提醒自己,不要把西瓜皮啃得太苦。其實在她看來,西瓜瓤與西瓜皮沒什麼大分
別,一路吃下去,不過紅色漸漸淡了,甜味漸漸稀了,解渴消暑是一樣的。瓜皮敗火,還是
一味藥呢。終於有一天,她發現兒子也像媽媽一樣,把瓜皮啃出梳齒樣的牙痕,印堂上粘了
一粒白而軟的嫩瓜子時,她勃然大怒了:“誰叫你把瓜皮啃得這樣苦?要用瓜皮洗臉嗎?”
小也被媽媽嚇壞了,拿著殘月一般的瓜皮顫顫兢兢,但圓眼睛盛滿不服。小孩子是天下最出
色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行家。陶影從此明白了,以她現有的家境要培育出具有大家風度的
孩子,需要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這很難,就像用小米加步槍打敗飛機大炮一樣,但並不是
做不到。在這個過程中,她覺得生活多了幾分追求。
她領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院參觀,小也長這么人,還沒見過佛。陶影心裡是不信佛
的,她不會讓小也磕頭。這是迷信,她知道。
門票五塊錢一張。如今廟也這樣值錢了。票是紅案上的老張給的。期限一月,今 天是最
後一天,老張神通大,什麼人都認識。有時拿出一本像撕掉皮的雜誌說:“見過嗎?這叫大
參考。”陶影覺得論個頭,它可比報紙樣的參考訊息要小得多,怎么能叫大參考呢?問老
張,老張也說不清,只說別人都這么叫,許是把雜誌拆開來一張張鋪開,終歸是要比那張小
報大的。想想也很有理。仔細看那大字印的參考,上面還在議論海灣戰爭會不會打,其實大
家都在談伊拉克的戰爭賠款問題了,說他們除了伊拉克棗,不知道還有什麼。不管怎么說,
陶影還是佩服老張。為了這鍥而不捨的佩服。老張給她這張票。“就一張啊?”感激之餘,
陶影還不滿足。”爺們就算了,領孩子開開眼唄!不滿一米一的孩子免票。實在不樂去,到
門口把票搗騰出去,夠買倆西瓜的!”老張設身處地為她著想。
她特地倒要帶小也來玩。
京城裡難得有這一大片森然的綠地。未及靠近,便有湛涼的冷綠之氣漫溢而來。仿佛正
要面臨一座山谷或是一道飛瀑。小也從媽媽手裡奪過門票,又含在喉里,飛快地跑向金碧輝
煌的寺門,仿佛一隻渴極了要飲水的小動物。
陶影突然有些傷心。不就是一座廟嗎?怎么連媽媽都不等了,旋即又釋然,帶兒子出
來,不就是要讓他快樂嘛!
廟門口的守衛是一個穿著紅衣黑褲的青年。想像中應該穿黃色工作服,現 在這一身打
扮,令人想起餐廳和飯店。
小也很流暢地跑過去,好像那是流量很大的瀉口,而他不過是一滴水珠。紅衣青年很敏
捷地摘下他口中的票,仿佛那是清明節前的一片茶葉。
陶影用目光包裹著兒子,隨著小也的步伐,這目光像柔硬的蠶絲從繭中袖了出來。
“票。”紅衣青年攔住她,語句簡單得像吐出一枚棗核。
陶影充滿感情地指了指小也。她想所有的人都會喜歡她的兒子。
“我問的是你的票。”紅衣青年僵硬地說。
“不是剛才那孩子已經給你了嗎?”陶影安靜地解釋。這小伙子太年青,還沒來得及做
爸爸。出來玩,陶影心境很好,她願意有始有終。
“他是他的。你是你的。”紅衣青年冷淡地說。
陶影費了一番思索,才明白紅衣青年的意思:他們娘倆應該有兩張票。
“小孩不是不要票嗎?”陶影不解。
“媽媽你快一點啊!”小也在遠處喊。
“媽媽就來。就來。”陶影大聲回答。附近有人圍攏來,好像魚群發現了燈光信號。
陶影急了,想趕快結束這件事,她的孩子在等她。
“誰說不要票?”紅衣青年歪著頭問,他挺喜歡人越聚越多。
“票上說的。”
“票上怎么說的?”紅衣青年仿佛一個完全的外行。。
“票上說不足一米一的孩子免費參觀,超過一米一的孩子照章購票。”陶影自信自己背
得一點不錯,但她還是伸手想從廢票箱裡掏出一張,照本宣讀比背誦更接近真實。
“別動!別動!”紅衣青年突然聲色俱厲。陶影這才感到自己舉動不當,像冬天觸到暖
氣片似地縮回手。
“您很清楚嗎?”紅衣青年突然稱她為“您”。陶影聽出了敵意,還是點點頭。
“可是您的孩子已經超過了一米一。”紅衣青年很肯定地說。
“沒有。他沒有。”陶影面帶微笑地說。
人們天生地傾向母親。
“他從這裡跑過去,我看得很清楚。”小伙子斬釘截鐵。他順手一指,牆上有條紅線,
像雨後偶爾爬上馬路的蚯蚓。
“媽媽,你為什麼還不進來?我還以為你丟了呢!”小也跑過來,很親熱地說,好像他
媽媽是他的一件玩具。
人們響起輕微的鬨笑。這下好了,證據來了,對雙方都好。
紅衣青年略略有些緊張。當然他是秉公辦事,當然他明明看清楚的。可這個逃票的女人
不像別人那樣心虛,也許,這才更可惡。他想。
陶影果然很鎮定,甚至有點洋洋得意,兒子喜歡熱鬧,喜歡被人注意,這種有驚無險的
遭遇,一定會令小也開心。
“你過來。”紅衣青年簡短地命令小也。
人們屏氣靜心等待。
小傢伙看了看他的媽媽,媽媽向他鼓勵地點點頭。小也很大方,輕輕地咳嗽了一下,又
揪了揪衣服,像百米賽跑衝刺似地撞開了眾人的視線,雄赳赳氣昂昂地走到了紅蚯蚓旁。
於是——人們無可置疑地看到——紅蚯蚓掛在小傢伙的耳朵上。
這怎么可能?!
陶影一個箭步衝過去,啪地一下打在孩子的頭顱上,聲音清脆,仿佛踩破一個桌球
皮。
小也看著陶影,並沒有哭。驚訝大於疼痛,他從未挨過媽媽如此兇猛的一掌。
“打哪也不能打頭哇!”
“這當媽的!有錢就買張票沒錢就算了,也犯不著拿孩子撒氣哇!”
“是親媽嗎?看模樣倒還像……”
人們議論紛紛。
陶影真慌了。她並不是想打小也,只是想把他那雞冠子一樣高聳的頭髮撫平。她悲慘地
發現,小也縱是此刻變成一個禿子,身高也絕對在這條紅蚯蚓之上。
“小也,別踱腳尖!”陶影厲聲說。
“沒有,媽媽。我沒有……”小也帶出哭音。
是的,沒有。紅蚯蚓殘忍地伏在比小也眉頭稍高的地方。
紅衣青年突然像早晨醒來時伸了一個懶腰,他的眼光很犀利,抓到過許多企圖逃票的
人。“買票去!買票去!”他驕橫地說,所有的溫文爾雅都被紅蚯蚓吮去。
“可是,他不夠一米一。”陶影感到了自己的孤立無援,頑強地堅持。
“所有逃票的人都這么說。信你的還是信我的?這可是全世界統一的度量衡標準,國際
米尺存在法國巴黎,是鉑銥合金製成的,你知道嗎,你!”
陶影目瞪口呆。她只知道做一身連衣裙要用布料兩米八,她不知道國際米尺保存在哪,
只敬佩這座廟裡的神佛,它使她的兒子在頃刻之間長高了幾厘米!
“可是,剛才在汽車裡,他還沒有這么高……”
“他剛生下來的時候,更沒有這么高!”紅衣青年清脆地冷笑。
在人們的鬨笑聲中,陶影的臉像未印上顏色的票根一樣白。
“媽媽,你怎么了?”小也逃開紅蚯蚓,用溫熱的小手拉住媽媽冰冷的手。
“沒什麼,媽媽忘了給你買票。”陶影無力地說。
“忘了?說得好聽!你怎么不把自己的孩子給忘了?”紅衣青年還記著這女人剛才的鎮
靜,不依不饒。
“你還要怎么樣?”陶影儘量壓抑怒火,在孩子面前,她要保持一個母親最後的尊嚴。
“嘴還這么硬!不是我要怎么樣,是你必須認錯!不知從哪混了張專供外賓的贈票,本
來就沒花錢,還想再蒙一人進去,想的也太便宜了是不是?甭囉嗦,趁早買票去!”紅衣青
年倚著牆壁,面對眾人,像在宣讀一件白皮書。
陶影的手抖得像在彈撥一張無形的古箏。怎么辦?吵一架嗎?她不怕吵架,可她不願意
孩子看見這一幕。為了小也,她忍。
“媽媽去買票。你在這裡等我,千萬別亂跑。”陶影竭力做出笑容。好不容易領孩子出
來一天,她不能毀了情緒,要讓天空重新燦爛。
“媽媽,你真的沒買票?”小也仰著臉充滿驚訝與迷茫。這神情出現 在一張純正的兒童
臉上,令人感到一絲恐懼。陶影的手像折斷的翅膀僵在半空。這張票,她是不能買!
若買了,她將永遠說不清。
“我們走!”她猛地一拉小也。若不是男孩子骨縫結實,幾乎脫臼。
他們到別的公園去玩。陶影要逗小也高興,但小也總是悶悶的,仿佛一下長大許多。
走過一個冰棍攤,小也說:“媽媽給我錢。”
小也拿了錢,跑到冰棍攤背後:“老奶奶量量我多高。”陶影這才看到有位老太大守著
一盤身高體重磅。
老太太癟著齧,顫微微扶起標尺,一寸寸拔起,又一寸寸往下按:“一米一。”她湊近
了看。
陶影覺得見了鬼:莫非孩子像竹筍一樣見風就長?
小也眼嶇生出一種冰晶一樣的東西,不理陶影,一甩頭,往前跑。突然,他摔了一膠。
騰起在空中的一剎那,他像一隻飛翔的鳥。然後,重重地摔在地上。陶影趕快跑過去扶,就
在她走近的一剎那,小也忽地爬來,兀自往前跑。
陶影站住了。她想如果自己追過去,小也會摔第二跤的。望著孩子漸漸遠去的身影,她
傷心地想:小也,你真的不回頭看媽媽了?
小也跑到很遠,終於還是停下來,回過頭尋找媽媽。找到了,就又轉過身跑……
陶影覺得事情不可思議。她問老奶奶:“大媽,您這磅……”
“我這磅準讓您高興!您不就巴著孩子長高點嗎?別巴望著孩子長!孩子長大了,當媽
的就老嘍!”老奶扔把啼呷得吧吧響。
“您這磅……”陶影又一一次問。老人很和善,可她沒把問題說清楚。
“我這磅大點。讓您貴著個頭高點,分量輕點,時下不是都興健美嗎?我這是健美
磅。”老人慈樣的臉上露出狡黠。
原來是這樣!應該讓小也聽到這話!小也已經跑遠,況且他能否明白這其中的奧妙?
小也的目光總是怯怯,好像媽媽是大灰狼變的。回到家,陶影拿出捲尺,要給小也重新
最一下身高。
“我不量!人家都說我夠高了,就你說我不夠。你不願意給我買票,別以為我不知道!
只要你一量,我一定又不夠了。我不相信你!不相信!”
陶影拽著那根淡黃色的塑膠尺,仿佛拽著一條冰涼的蟒蛇。
“陶師傅,您烙的小火燒穿迷彩服了!”一位買飯的人對她說。
小火燒糊了,凹凸不平,像一隻只斑駁的小烏龜。
真對不起。
陶影很內疚,她對工作還是很負責的,這兩天常常走神。
一定要把事情挽回來!夜裡,小也睡了,陶影把兒子的雙腿持直,孩子平展得如同縮過
水的新布。陶影用捲尺從他的腳跟量到腦瓜頂,一米零九厘米。
她決定給紅衣青年的領導寫一封信。拿起筆來,才知道這事多么艱難!
看著她冥思苦想的樣子,當鉗工的丈夫說:“寫了又能咋樣?”
是啊,小也不知道能咋樣,只是為了融化孩子眼中那些寒冰,她必須要乾點什麼。
終於,她寫好了。廠里有位號稱“作家”的,聽說在報屁股上發過豆腐塊。陶影恭恭敬
敬地找到他,遞上自己的作品。
“這象個通訊報導。不生動,不感人。”作家用焦黃的指頭戳著陶影給報社寫的讀者來
信。
陶影不很清楚通訊報導到底是個啥樣子,只知道此刻這樣講,肯定是不滿意,看著焦黃
指頭上的繭子,她連連點頭。
“你得這么寫,開頭先聲奪人,其後耳目一新。得讓編輯在一大堆稿件里一瞅見你這一
篇,眼前呼地一亮,好像在土豆堆里突然見到一個蘋果。最重要的是,要哀而動人。哀兵必
勝你懂不懂?”
陶影連連點頭。
作家受了鼓勵,侃得越發來勁:“比如這開頭吧,就改成:佛法無邊,五齡孩童未進寺
門先長一寸;佛法有限,剛回到家就跟原先一樣高了……當然後頭這句對偶還不工穩,你再
考慮一下……”
陶影拚命心記,還是沒能記全作家的話。不過她還是又修改了一遍,抄好掛號寄出去。
作家吃飯時來買小火燒。“您稍等。”陶影的臉鑲在收飯票的小視窗,像一張拘謹的照
片。
作家想可能是小火燒又烤糊了,為了酬謝點撥之功,給幾個糊得輕的。
“給您。這幾個特地多放了糖和芝麻。”陶影怯怯地說。這是一個白案上的烤活女工所
能表達的最大的謝意了。
其後,是漫長的等待。陶影每天都極其認真地看報紙,連報紙中縫作錄影機的廣告都不
放過。然後是聽廣播,她想那些聲音甜美莊重的播音員,也許會在一個晴朗的早晨,一字不
差地把自己寫的那封信念出來。最後是到收發室去看信,她想也許寺院管理部門會給她回一
封道歉信……
她構想了一百種可能,但一種可能都沒有發生。日子像雪白的麵粉,毫無變化地流瀉過
去。小也外表已恢復正常,但陶影堅信那一幕絕沒有消失。
終於,等到了一句問話:“哪裡是陶影同志的家?”
“我知道。我帶你們去。”小也興高采烈地領著兩位穿幹部服的老者走進家門。“媽
媽,來客人啦!”
陶影正在洗衣服,泡沫一直漫到胳膊肘。
“我們是寺廟公園管理處的。報社把您的信轉給我們了。我們來核實一下情況。”
陶影很緊張,很沮喪。主要是家中太亂了,還沒來得及收拾。他們會覺得她是一個懶女
人,也許不會相信她。
“小也,你到外面去玩好嗎?”陶影構想中一定要讓小也在,讓他把事情搞清楚。真事
到臨頭,她心中不安,想像不出會出現什麼情景。能有紅衣青年那樣的下屬,領導估計也好
不到哪去。
“我們已經找當事人調查過了,情況基本屬實。不要叫孩子走,我們要實地測量一下身
高。”那位年紀較輕的說。
小也順從地貼在牆壁上。雪白的牆壁襯著他,好像一幅畫。他不由自主貼得很緊,測量
身高勾起了他稀薄的記憶,重又感到那一天的恐懼。
幹部們很認真。他們先是毫不吝惜地在牆上劃了一道槓,然後用鋼捲尺量那槓刻地表的
距離。鋼捲尺像一條閃亮的小溪,跳動在他們身邊。
鎮靜回到了陶影身上。
“多少?”她問。
“一米一,正好。”較年輕的幹部說。
“不是正好。你們過了一個月零九天才來。一個月以前,他沒有這樣高。”陶影平靜地
反駁。
兩位幹部對視了一眼。這是一個無法辯駁的理由。
他們掏出了五元錢。錢是裝在一個信封里的,他們早做了準備。他們量過牆上那條紅蚯
蚓,知道它的缺斤少兩。
“那天您終於沒有參觀,這是我們的一點賠償。”年長的幹部說,態度很慈樣,看來是
位領導。
陶影沒有接。那一天失去的快樂,是多少錢也買不回來了。
“如果您不要錢,這裡有兩張參觀券。歡迎您和孩子到我們那去。”年輕些的幹部更加
彬彬有禮。
這不失為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建議。但陶影還是毫不遲疑地搖了搖頭。那個地方,對於
她,對於小也,都永遠不會激起快樂的回憶。
“你到底要哪樣呢?”兩位幹部一齊問。
是的,陶影在這一瞬,也在問自己。她是個生性平和的女人,別說是兩位素不相識的老
年人登門致歉,就是紅衣青年本人來,她也不會刁難他的。
她究竟想要什麼呢?
她把小也推到兩位老人面前。
“叫爺爺。”她吩咐。
“爺爺。”小也叫得很甜。
“兩位領導。錢請你們收起,票也收起。就是那天當班的查票員,也請不要難為他,他
也是負責……”
兩位幹部一看陶影說得這樣寧靜,反到有些無措。
陶影把小也拉得離老人更近些:“只請兩位爺爺把那天的事情同孩子講清楚,告訴他,
媽媽沒有錯兒………”
賞析
中心句
她很普通,對誰都不重要,惟獨對這個小男孩,她要成為無可挑剔的母親。
【賞析】這是一位母親的宣言,體現了陶影強烈的責任感和對孩子深沉的愛,全文就是圍繞著這一中心展開的。
重點句
陶影充滿感情地指了指小也。她想所有的人都會喜歡她的兒子的。
【賞析】這是人物的動作和心理描寫,就應了人們常說的那句話“孩子是自己的好”,真實自然的寫出了母親對孩子的感情。
比喻句
陶影的手像折斷的翅膀僵在半空中。
【賞析】這句用了比喻的修辭,形象地表現了陶影擔心自己在兒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被 破壞的恐懼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總結句
陶影把小也拉得離。。。。媽媽沒有錯兒………”
【賞析】以出人意料而又深切動人的圓滿結局,烘託了一位有強烈正義感和責任感、善良、大度、自尊的母親形象。
線索
課文的線索是什麼?圍繞著這條線索組織了哪些情節?陶影做為一個普通的工人和母親,她為什麼要這樣做?
【明確】本文的線索是“一厘米”。圍繞這條線索寫了這些情景:坐公車,為不夠1.1的兒子買票;吃西瓜時,給兒子做一個好榜樣;參觀寺院兩次量身高;自己寫信討回公道。陶影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她深愛著自己的孩子,這種愛使她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她要把兒子培養成誠實、正直、善良、有責任感、有教養的人,她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而進行的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是一個不平凡母親的良苦用心。
理解
段落分析
點拔:這篇小說圍繞“一厘米”,通過主人公陶影要努力成為一個“無可挑剔的母親”的執著追求,塑造了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形象,肯定了主人公對完 美的執著和全力以赴的追求,也表達對不完 美的理解寬容,對正直善良與責任感的褒揚。
課文可分成三個部分,其中二、三部分為課文的重點。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烘製螺旋形沾滿芝麻的小火燒”):交待主人公的做事原則和身分,為人物的出場做鋪墊。
第二部分(從“她領著兒子小也上汽車”到“她覺得生活多了幾分追求”):圍繞“一厘米”集中寫了主人公陶影與兒子乘車的一次經歷。
┏第一層(從“她領著兒子小也上汽車”到“她不願撒謊”):詳寫了主人公與兒子乘車的一次經歷。
┗第二層(從“這樣挺累的”到“她覺得生活多了幾分追求”):以一次吃西瓜為例,點出主人公對兒子全力以赴,進行正面教育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 ( 從“她領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廟參觀”到結尾):圍繞“一厘米”,集中記敘了主人公與兒子一次參觀寺廟的經歷。
┏第一層(從“她領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廟參觀”到“況且他能否明白這其中的奧妙?”):
┃ 圍繞“一厘米”,集中記敘了主人公與兒子一次參觀寺廟的經歷。
┗第二層:(從“小也的目光總是怯怯的”到結尾):交待主人公為融化兒子心中的寒冰而做的一系列的努力。
文章結構
┏ 乘坐汽車——少一厘米也買票——責任感 ┓
---厘米┫ 參觀寺院——多一厘米也不買——正義感 ┣ 在孩子面前做完 美母親
┗ 討回公道——給參觀券也不要——價值觀 ┛
主旨
小說通過寫一位母親給兒子買票的故事,塑造了一個普通而有強烈正義感和責任感,善良、大度、自尊的母親形象。警示為人父母者在子女面前要誠實守信、率先垂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