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風韻蕭疏玉一團

一剪梅·風韻蕭疏玉一團

《一剪梅·風韻蕭疏玉一團》是宋朝詞人周文璞的作品。這首小令寫閨中女子懷念遠人,題材雖為常見,但運思巧妙,意味亦頗深長。通篇以梅花為抒發感情的媒介物,分四個層次將懷人念遠的主題表達完畢。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一剪梅·風韻蕭疏玉一團
  • 創作年代:宋朝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周文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一翦梅
風韻蕭疏玉一團[1]。更著梅花,輕裊雲鬟[2]。這回不是戀江南。只是溫柔,天上人間[3]。
賦罷閒情共倚闌。江月庭蕪[4],總是銷魂。流蘇斜掩燭花寒[5]。一樣眉尖,兩處關山[6]。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1]風韻蕭疏玉一團:形容閨中女子蕭散清疏的美麗風韻。
[2]輕裊雲鬟:秀髮飄逸如輕雲。
[3]只是溫柔,天上人間:意為自己與愛人相隔一方,如同天上人間那么遙遠。
[4]庭蕪:庭院內叢生的草。
[5]流蘇:以五彩羽毛或絲絨製成的穗子,常用作車馬、帷帳的垂飾。
[6]一樣眉尖,兩處關山:指閨中人與情郎各處一方,被同一種愁悶所纏繞。

作品譯文

優雅的氣質、姣好的容顏,插上梅花更覺得嬌艷,我把秀髮高高束起,越發顯得輕裊逸散。我這樣刻意打扮得漂漂亮亮,不是留戀江南秀麗的水鄉,而是懷著我滿腔的溫柔,去思念遠在那裡的情郎。我們相距那么遙遠,仿佛一個在天上一個在人間。心中無聊我戴著梅花倚欄望遠,只看到前方江水渺茫月光慘澹,近處則是久已無人歡語滿目荒蕪的庭院,觀此景惹人內心生出無限傷感。看眼前,屋內帳前流蘇斜垂,蠟燭的光暈也讓人感到發寒,不禁讓我平昔舒展的眉頭,此刻又皺成了兩座關山。

作品鑑賞

這首小令寫閨中女子懷念遠人,題材雖為常見,但運思巧妙,意味亦頗深長。通篇以梅花為抒發感情的媒介物,分四個層次將懷人念遠的主題表達完畢。
開篇“風韻蕭疏玉一團。更著梅花,輕裊雲鬟”三句著意描述女主人公美麗的容姿。直言其風韻蕭嫻,貌美如玉。再加上高聳的雲髻,上插梅花,隨風搖曳。可謂人面、梅花兩相映襯,使美人顯得更加嬌嫵動人。這裡一個“更”字突出美人──閨中思婦著意折梅為飾的舉動。主人公為何著意於梅花,談至下一句方始明白,原為詞人在這裡暗用“一枝春”典故。據《太平御覽》收《荊州記》記述,南朝陸凱自江南折梅並賦詩寄贈遠在長安的好友范曄。後常用此代指對家鄉和友人的懷念。故爾詞人在抒寫思婦“更著梅花”之後,明明白白地告訴讀者,她“這回不是戀江南。”即言思婦這一次著意佩飾梅花並不是對江南故鄉的思念。而“只是溫柔,天上人間”之故。即只是因為曾經和自己恩愛諧處、度過一段神仙般的甜蜜生活的意中人已分手去了江南,而今自己是多么地孤苦寂寞!“溫柔”二字是思婦“更著梅花”的真正原因。這正是她濃郁相思的情結所在。“天上人間”表明過去的溫柔和現在的離索有如天壤之別。主人公對曾經有過的美好生活的留連、珍惜、嚮往,全在後三句悵惘的情感中真摯質樸地流露出來。下片對主人公解不開的情結加以表述。過片“賦罷閒情共倚闌”寫女主人公賦詩完畢,帶著閒愁倚闌凝望。賦詩、倚欄皆為排解閒愁之舉,然而“剪不斷,理還亂”,她看到的只是“江月庭蕪,總是銷魂”那一片令人喪魂的一輪江月照耀著荒涼冷落的庭院之景。“總是”二字概括了思婦凡所觸目,無不傷情之意。“江月”二句為全詞抹上一層幽冷的色調。接著“流蘇斜掩燭光寒”句再一次為思婦空閨獨守的環境的淒清色調濃抹一筆。流蘇,指閨房中用羽毛或絲線做成的穗狀垂飾,這裡代指羅賬。這一句是說閨房內燭影搖曳,羅帳虛掩。一個“寒”字把燭花綻滿、燭光昏暗的閨房冷落氣氛渲染到到極點。結尾二句“一樣眉尖,兩處關山”對主人公憂思鬱結、雙眉緊鎖的情態加以描述。眉尖、關山取古代形容佳人眉如遠山之說以刻劃思婦的外部面貌。
全詞從思婦插梅為飾寫起,引出她對當年與她相親相愛而今分手而去江南的意中人無限留戀之情,以及別後的離索情懷。意脈斷續自然,結構圓轉流暢,頗能見出詞人工致嫻熟的填詞技巧。
一剪梅·風韻蕭疏玉一團

作者簡介

周文璞(約公元1216年前後在世)字晉仙,號方泉,又號野齋,又號山楹,陽糓(今屬山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定中前後在世。生平事跡亦均無考。著有方泉集四卷。《四庫總目》張端義極稱他的灌口二郎歌、聽歐陽琴行、金銅塔歌,以為不減李賀與李白。詞存二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