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為設計:顛覆性設計思維與設計哲學》是2018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哈羅德·尼爾森(Harold G.Nelson)。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切皆為設計:顛覆性設計思維與設計哲學
- 作者:【【美】哈羅德·尼爾森(Harold G.Nelson)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3月
- ISBN:978711547894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人類並沒有發現火,而是設計了火。設計不是簡單地由電腦程式操作出的既定結果,也不是單純地由想像激發的藝術品。當我們創造出新的事物如技術、組織、流程、環境、思維方式或系統時,我們就是在從事設計的工作。
以這個廣闊的視角出發,本書作者哈羅德·尼爾森和艾瑞克·司杜特曼對這個自然而古老的人類能力開展了全新的探索,重新定義與推動了一個新的設計哲學觀點,深入講解了設計者和領導者應具備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並且教導其分辨與反思設計的邪惡與榮耀。
《一切皆為設計》雖然不提供設計實踐的具體模型與配方,但是卻討論了有別於科學與藝術的第三種人類行為與探索文化——設計——的核心。因此,本書所倡導的設計思維適用於眾多領域,從平面、建築等傳統設計領域到教育、醫療、政策運作等非傳統設計領域,無所不包。
無論是傳統設計領域的從業者,還是來自非傳統設計領域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都能以一種設計思維來看待自己對自己所在領域的責任與義務,掌握融入與改變世界的能力,最終成為自己人生的設計師。
圖書目錄
導 論
創世記中描述的創造從未間斷過。作為人類,我們不斷創造來幫助我們重塑所知世界的現實和本質。當我們創造出新的事物如技術、組織、流程、環境、思維方式或系統時,我們就是在從事設計的工作。
第一部分 最初的傳統
我們總是習慣於把人類的成就貼上“發現”的標籤,而不是“設計”的,這么做揭示了我們傳統中存在一種很嚴重的偏見,即將“觀察”凌駕於“想像”之上。人們在爭論達文西到底是科學家還是藝術家時,往往忽略了他歸根結底其實是一名設計師的事實。
第1章 最初的傳統:整合性設計思維
第二部分 基礎理論
雖然人們普遍認為任何新的思考方式都應該由新的範例確認(Kuhn,1962),但是找到一些基礎理論以使新的探究文化得以立足也同樣重要。我們接下來論述的設計本質就是設計方法的支持平台。
我們認為本部分的章節包括了重大的且對設計文化起支撐性作用的理念。研讀這些基礎概念將會幫助設計者或設計的擁護者,了解讓真實設計探究和行動得以繁盛的必要條件。
第2章 終極獨特
第3章 服務
第4章 系統論
第5章 整體論
第三部分 基本技能
設計的基本技能是很簡單的“做中學”。它們需要不斷地練習。實際上,這些技能的習得跟人們做運動及修習藝術或音樂等方面的基本技能的方式是一樣的。掌握這些基本技能並不是因為我們要抵達一個終點,而是因為我們要去經歷一個刺激而持續的過程。其成就是通過優點和質量來衡量的。
第6章 渴求
第7章 詮釋和測量
第8章 想像和溝通
第9章 判斷
第10章 組合和連線
第11章 工藝和材料
第四部分 形上學
每個設計師都必須對生活中的設計方法所延伸出的大量的形上學問題進行思考。這樣的問題包括了設定設計邊界、判斷設計卓越性、界定設計師在設計成果上的責任,以及如何面對設計固有的美好和邪惡。為了更好地服務於客戶、利益相關者、整個社會以及他們自己,出色的設計師應承擔對這些主題的意義和結果進行持續性反思的義務。
第12章 設計之惡
第13章 設計之榮耀
第14章 設計之保證人(神)
第五部分 聚攏
將事物系統式地聚攏到一起有兩種迥異的方式。第一種是通過關係——對比相似性和差異。第二種是通過聯繫——綁定或連線在一起。因此,聚攏就是什麼可以確定事物是相似的以及什麼可以將不同的事物綁定在一起。
第15章 成為設計師
第16章 作為設計師
後 記 未來之路
設計已經為人類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同樣也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設計能力是一種以顯著方式融入與重塑世界的能力,是設計師及全人類應掌握的基本生存技能。追求本書所提出的設計意圖和目的是一種終生承諾,這個承諾針對的是我們所參與的最重要的設計過程之一,即我們自己的人生設計。
作者簡介
[美]哈羅德·尼爾森(Harold G.Nelson)
Ф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拿到了建築學位,之後轉投社會系統科學專業。曾任系統科學教授。
Ф 他是第一個在論文中把設計與系統論結合思考的人。
[美]艾瑞克·司杜特曼(Erik Stolerman)
Ф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信息與計算機學院副院長。
Ф他的主要工作涉及互動性、互動設計、人機互動、設計實踐、哲學和理論設計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