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說家的自述

《一個小說家的自述(共2冊)(精)》為我國著名文學家梁斌的自傳體回憶錄。梁斌從他的出生入筆,記述了自己參加革命活動,投身文學生涯,最終創作出聞名中外的長篇小說《紅旗譜》、《播火記》、《烽煙圖》的經歷。這是一位革命者鍛鍊成長的過程,也是一位小說家走向成熟的足跡。因此這本回憶錄有著多重的認識價值,它將幫助讀者了解中國革命鬥爭史的一個側面,同時,對於探索文學創作的規律,熟悉現當代文學發展史也有重要的作用。

基本介紹

  • 書名:一個小說家的自述
  •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 頁數:1004頁
  • 開本:16
  • 作者:梁斌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梁斌同志是當代傑出的人民作家,他一生獻身於中國革命事業,是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文學巨匠和造詣精深、風格獨具的書法家、國畫家。他創作的革命題材長篇小說三部曲《紅旗譜》《播火記》《烽煙圖》是新中國建立初期最具有代表性的革命經典著作,深受讀者喜愛並廣為傳頌。
《一個小說家的自述(共2冊)(精)》全面、真實地記錄了梁斌同志一生的工作、生活良愉朵、成績和貢獻,記錄革命者鍛鍊成長的過程。

圖書目錄

童年
初出之犢
青春似火
烈火青春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文摘

兒時的回憶,就像吃蜜一樣的甜美。
兒時,自從我懂得思索的時候就想:是母親親,還是父親親?我幼稚的心靈里,想過來想過去,總覺得不是一般長的距離;這是因為我自幼吃母親的奶,在母親懷裡酣睡的原因。這是感到母愛的開始,母親陪我一塊兒玩兒,或是牽著我的手到大街上去玩兒,到穀場邊上玩兒;農村的穀場,場坡上的垂柳,杜梨,場坡上有五棵大杜梨樹,長了滿樹的杜梨,形似圓鈕。一到秋天就熟了,孩子們爬滿了樹,去摘杜梨。
自從我三四歲的時候,才跟著父親到附近三里的辛興鎮上去趕集。今天回憶起來,我願意跟他去趕集不是為了別的;到了集上,他老人家就讓我趴在賣豆腐腦的擔子邊,吃一碗豆腐腦,或是買一個大火燒,夾上熟符估遙晚肉,摟在懷裡,一邊走一邊吃著。當然,豆腐腦里那種醋蒜的香味,和家裡的菜粥不是一樣的滋味。火燒夾肉和家裡的棒子麵窩窩頭也不一樣。這時我才感到父親給我的一點溫暖。
母親對人是善良的,我還記得對門的嫂子病了,揭不開鍋,母親常偷偷地給她糧食。請了大夫來,就住在我們外院裡,我們替她待客。等她好了,找了我母親來,趴在地上磕頭,說:“謝謝大娘!”直到現在我還分不清這是同情還是人道主義。父親則是嚴峻的,睥氣大,愛罵入,一罵起街來震天響,很粗暴。他罵街也不管大事小情,他的菸袋一時找不到就發脾氣,一時找不到老鼠夾子了,也罵一頓街。當他張開大嘴罵人的時候,母愚己影親就低下頭,扭過臉去,一聲不響,而且也不流淚。等父親的火氣消了,還是和顏悅色,和好如初定地匪。她說:“他是那個脾氣。”
有時我也想到他為什麼這么大的火氣?這就是所謂中國封建社會的產物,家長專制,凡事他說了算。兒子們只有聽著,婦女們在家庭在社會上沒有說話地位,只有勞動的份兒。
再一方面:我的家庭是當輩起家的;祖父的時候有八畝地,當我父親離開學房,當家主事的時候,有二三十畝地,養著一頭驢。當我母親到我父親家裡的時候,日子就過得去,不愁吃穿了。當我能記事的時候,家庭經濟發展時期已經過去,只能維持現狀了;其中有三十五畝地,每年向人家交租。人口多,嚼用大,只有土裡刨食維持生活。當初,日子的升發都是由他一人殃拜盼市操持著。因此,父親有無上權威,當他一鬧起脾氣的時候,我的母親就說:“人的稟性難移呀!”父親的這種秉性,就是這樣來的。
但是,他從幼年直到老,都在勞動,是個勤儉持家的人。全家人都在這一點上對他原諒、隱忍。
我於一九一四年生在北中國的一個偏僻鄉村里。在我幼年的時候,這個小鄉村,只有一百二十戶人家,平均每家五口人,才有六百口人。自此二十幾年以後,直到土地改革,就有了七百五十口人,平均每人三畝半土地。全村人家都是務農,自古養種土地,精耕細作,周圍幾十里地是有了名的。因此,本村地主富農多,中農多,貧僱農占少數。有兩家地主兼營花莊,其中一家還在鎮上兼營鐵器鋪。此外有一家小雜貨鋪,一家人炸餜子賣。
高陽布是全國馳名的,我們這個小鄉村離高陽縣城只四十里路。布棉商人,從天津運來洋線——他們是直接同外國人打交道的。布棉商把洋線分放到附近農民加工織布。在我們這一帶,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人家織洋布,作為農家副業。當時一進鄉村,滿耳機杼聲。漏剃道
因此我家也織洋布;農閒季節,全家人漿線絡線,一派忙碌景象。到了秋去冬來的季節,把布、棉花分給各房孩子大人們做冬衣。
在我幼年的時候,聽我父親說過:微嚷我的祖上是山西忻州人,明朝年間遷居這裡。當時梁、宋、孔、趙四家是聯了宗的。直到現在遇有紅白喜事,四族人家都是禮尚往來。不過自從我童年時候,姓孔的已經絕了後,姓趙的姓宋的還只剩幾家,全村大部分人家都姓梁。從此,也就可以知道,從山西過來的時候,這四家人是一塊來的,像親弟兄一樣,在這裡建了一個小居民點,後來就叫梁家莊。那時的河北平原,恐怕還人煙稀少呢!四姓弟兄,從山西忻州遠走河北,落腳此地,也不知過了多少窮愁日子。我是這么想,四個家族就像《紅旗譜》中,朱嚴兩家、朱老明、伍老拔、朱老星,幾個家族的關係一樣,有福同享,有禍同當。 在我年幼的時候,村北和村東還有兩大片梁家老墳,年深月久,已成亂冢,無人管理,只有幾棵小樹和一株老杜樹,在日暮夕陽的時候,有一群烏鴉在樹上呱呱地亂叫。這種日暮鴉鳴的印象,概括在《紅旗譜》中。
雖然如此,祖墳上還有幾十畝營地。用這些出產,每年清明佳節,全族子孫還集在一起,吃一頓墳社會——頓豬肉打滷的麵條,可是女人是沒有份兒的。
吃完了面,一群青年人,用食盒抬上供獻,扛上鐵杴,到老墳上去上墳,所謂上墳就是往墳堆上培土,壓上幾條白紙。培土的意思很明白,壓白紙條,直到現在,我還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我估計過去這些白紙條上還印上“錢印”。後來,年久月深,人們連“錢印”也不打了。這種風俗,也就沒有人明白是什麼意思了。也許還有掛孝的意思。
我的孩童時期,對於吃會,對於上墳,都是樂於參加的,那是一個玩耍的機會;孩子們到一起,又打又鬧,最後分一點供獻吃——一塊小餅卷上一點炒雞蛋。
P2-5

序言

梁斌是當代傑出的人民作家,他一生獻身於中國革命事業,是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文學巨匠和造詣精深、風格獨具的書法家、國畫家。
梁斌於1914年4月18日生於河北省蠡縣梁家莊一個農民家庭。他從少年起就受到革命文學的薰陶,是革命文學引導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7年,正值革命處在低潮時期,十三歲的他便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開始了革命生涯。他積極參與組織農民開展反割頭稅鬥爭。他和同學們一起,走上街頭,張貼標語,飛行集會,誓死抗擊日寇,為保定二師“七六”學潮奔走呼號。學潮失敗之後,他流亡北京,參加左聯,一面博覽世界文學名著,一面以雜文為武器,繼續堅持鬥爭。1937年5月,他返回故鄉,參與組織第一支抗日游擊隊,武裝保衛家鄉。此後,他一手持槍,一手秉筆,擔任新世紀劇社社長和冀中游擊大隊政委,帶領劇社,自編自導《爸爸做錯了》《五穀豐登》《抗日人家》等多部話劇、歌劇,宣傳革命,鼓舞民眾,並培訓農民文藝骨幹,使一千七百多個鄉村劇團活躍在抗日炮火中,這創造了世界戲劇史和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抗戰勝利之後,他自告奮勇,隨軍南下,領導了新解放區的剿匪反霸和土地改革工作,為建立和鞏固新政權做出了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他嘔心瀝血,創作出史詩性的系列長篇小說《紅旗譜》《播火記》《烽煙圖》和《翻身記事》《一個小說家的自述》等作品,教育並影響了幾代人,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梁斌既是作家也是戰士。他說:“我是六十年一貫制,為真理而戰,為真善美而戰,並用我的作品參與解放全人類的鬥爭。”他滿懷激情地投身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無論是在白色恐怖的鐵窗下,還是在抗日的地道里;無論是在新世紀劇社的舞台上,還是在發動土地改革的民眾運動中,他始終站在風口浪尖,與反動勢力作艱苦卓絕的鬥爭。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紅旗譜》被宣布為大毒草,他遭到殘酷迫害,也沒能動搖他的理想和信念。他用要他交代“罪行”的紙筆秘密寫作了長篇小說《翻身記事》,顯示了他崇高的品格和凜然的氣節。
梁斌的《紅旗譜》被譽為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是一部中國農民覺醒與奮鬥的寬廣壯麗的史詩;它強烈的民族風格和昂揚氣派標誌著五四以來中國新文學回歸本土、回歸民族文化的重大成就;它慷慨悲歌、燕趙風骨式的悲壯美別開生面,創造了審美新境界,獨步文壇,鮮有來者;它所塑造的以朱老忠為代表的中國農民文學典型,不僅豐富了當代文學人物畫廊,而且振聾發聵,至今巍然屹立,無可比肩。
梁斌的貢獻,還在於他的長篇小說《紅旗譜》《播火記》《烽煙圖》《翻身記事》,幾乎全景式地記錄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過程,藝術地再現了中華民族崛起的偉大力量,以他筆下人物的命運,展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艱難歷程,揭示了中國農民只有跟著共產黨才能得到翻身解放,共產黨也只有動員起最廣大的人民民眾,投入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才能實現民族復興和國家強盛的夢想這一真理。
梁斌的貢獻,還在於他的文學精神至今燭照文壇。他是人民的兒子,他的創作是為人民的,他始終將自己的筆根植於民眾的土壤之中。為了創作《紅旗譜》,他捨棄了個人利益。他不顧個人安危,潛入敵後採訪抗日軍民;為了“補上”土改那段生活體驗,他放棄解放區安全的社會環境,毅然隨軍南下,率領工作組開闢新區;為了集中精力寫作,他三次辭官不做,無欲無求,自甘寂寞,只事耕耘,不計收穫,精益求精,死而後已。他將自己七部書的手稿全部無償捐獻給了現代文學館。他說:“我的文學是為人民的,我的手稿也是屬於人民的。”
梁斌的貢獻,還在於他創立了紅色文人畫。他一生創作了八千多幅書畫作品。他心懷天下,以人民憂樂為己任,所作每幅書畫,幾乎都承載著他作為革命者的理想和寄託。他的書畫作品繼承傳統,開拓新境,技藝獨造。他的筆墨所獲,大氣磅礴,明快空闊,滋含豐富,簡潔鮮活。如專家所說,梁斌之作愚去智生,俗除清至,思維超常,特立獨行,出於紅色戰士的信念,繪出紅色革命情愫,形成了獨具魅力的繪畫語言和藝術風格。
梁斌精神、梁斌文學、梁斌藝術,已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紀念梁斌百年誕辰的時候,我們重溫他的文學和藝術作品,回顧他所走過的生活與創作的道路,深感研究、學習和發揚梁斌文學精神對於繁榮文學創作的必要。這就是今天我們邀請專家學者,校訂編輯《梁斌全集》《紅旗譜》紀念版、珍藏本《一個小說家的自述》《梁斌傳》和《百年梁斌》的動意。我們希望當代青年,特別是文學青年,更全面、更系統、更深人地了解梁斌,了解梁斌的作品,因為梁斌的作品中大寫著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由於水平所限,我們的工作或有不全面、不完善之處,懇請海內外專家,四方友人,不吝教正。
天津梁斌研究會
2014年2月
  

序言

梁斌是當代傑出的人民作家,他一生獻身於中國革命事業,是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文學巨匠和造詣精深、風格獨具的書法家、國畫家。
梁斌於1914年4月18日生於河北省蠡縣梁家莊一個農民家庭。他從少年起就受到革命文學的薰陶,是革命文學引導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7年,正值革命處在低潮時期,十三歲的他便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開始了革命生涯。他積極參與組織農民開展反割頭稅鬥爭。他和同學們一起,走上街頭,張貼標語,飛行集會,誓死抗擊日寇,為保定二師“七六”學潮奔走呼號。學潮失敗之後,他流亡北京,參加左聯,一面博覽世界文學名著,一面以雜文為武器,繼續堅持鬥爭。1937年5月,他返回故鄉,參與組織第一支抗日游擊隊,武裝保衛家鄉。此後,他一手持槍,一手秉筆,擔任新世紀劇社社長和冀中游擊大隊政委,帶領劇社,自編自導《爸爸做錯了》《五穀豐登》《抗日人家》等多部話劇、歌劇,宣傳革命,鼓舞民眾,並培訓農民文藝骨幹,使一千七百多個鄉村劇團活躍在抗日炮火中,這創造了世界戲劇史和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抗戰勝利之後,他自告奮勇,隨軍南下,領導了新解放區的剿匪反霸和土地改革工作,為建立和鞏固新政權做出了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他嘔心瀝血,創作出史詩性的系列長篇小說《紅旗譜》《播火記》《烽煙圖》和《翻身記事》《一個小說家的自述》等作品,教育並影響了幾代人,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梁斌既是作家也是戰士。他說:“我是六十年一貫制,為真理而戰,為真善美而戰,並用我的作品參與解放全人類的鬥爭。”他滿懷激情地投身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無論是在白色恐怖的鐵窗下,還是在抗日的地道里;無論是在新世紀劇社的舞台上,還是在發動土地改革的民眾運動中,他始終站在風口浪尖,與反動勢力作艱苦卓絕的鬥爭。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紅旗譜》被宣布為大毒草,他遭到殘酷迫害,也沒能動搖他的理想和信念。他用要他交代“罪行”的紙筆秘密寫作了長篇小說《翻身記事》,顯示了他崇高的品格和凜然的氣節。
梁斌的《紅旗譜》被譽為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是一部中國農民覺醒與奮鬥的寬廣壯麗的史詩;它強烈的民族風格和昂揚氣派標誌著五四以來中國新文學回歸本土、回歸民族文化的重大成就;它慷慨悲歌、燕趙風骨式的悲壯美別開生面,創造了審美新境界,獨步文壇,鮮有來者;它所塑造的以朱老忠為代表的中國農民文學典型,不僅豐富了當代文學人物畫廊,而且振聾發聵,至今巍然屹立,無可比肩。
梁斌的貢獻,還在於他的長篇小說《紅旗譜》《播火記》《烽煙圖》《翻身記事》,幾乎全景式地記錄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過程,藝術地再現了中華民族崛起的偉大力量,以他筆下人物的命運,展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艱難歷程,揭示了中國農民只有跟著共產黨才能得到翻身解放,共產黨也只有動員起最廣大的人民民眾,投入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才能實現民族復興和國家強盛的夢想這一真理。
梁斌的貢獻,還在於他的文學精神至今燭照文壇。他是人民的兒子,他的創作是為人民的,他始終將自己的筆根植於民眾的土壤之中。為了創作《紅旗譜》,他捨棄了個人利益。他不顧個人安危,潛入敵後採訪抗日軍民;為了“補上”土改那段生活體驗,他放棄解放區安全的社會環境,毅然隨軍南下,率領工作組開闢新區;為了集中精力寫作,他三次辭官不做,無欲無求,自甘寂寞,只事耕耘,不計收穫,精益求精,死而後已。他將自己七部書的手稿全部無償捐獻給了現代文學館。他說:“我的文學是為人民的,我的手稿也是屬於人民的。”
梁斌的貢獻,還在於他創立了紅色文人畫。他一生創作了八千多幅書畫作品。他心懷天下,以人民憂樂為己任,所作每幅書畫,幾乎都承載著他作為革命者的理想和寄託。他的書畫作品繼承傳統,開拓新境,技藝獨造。他的筆墨所獲,大氣磅礴,明快空闊,滋含豐富,簡潔鮮活。如專家所說,梁斌之作愚去智生,俗除清至,思維超常,特立獨行,出於紅色戰士的信念,繪出紅色革命情愫,形成了獨具魅力的繪畫語言和藝術風格。
梁斌精神、梁斌文學、梁斌藝術,已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紀念梁斌百年誕辰的時候,我們重溫他的文學和藝術作品,回顧他所走過的生活與創作的道路,深感研究、學習和發揚梁斌文學精神對於繁榮文學創作的必要。這就是今天我們邀請專家學者,校訂編輯《梁斌全集》《紅旗譜》紀念版、珍藏本《一個小說家的自述》《梁斌傳》和《百年梁斌》的動意。我們希望當代青年,特別是文學青年,更全面、更系統、更深人地了解梁斌,了解梁斌的作品,因為梁斌的作品中大寫著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由於水平所限,我們的工作或有不全面、不完善之處,懇請海內外專家,四方友人,不吝教正。
天津梁斌研究會
2014年2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