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紅灰霉病主要侵害花、葉片等,初生水漬狀小點,後引起葉片及花瓣壞死,腐爛,大量落花,連續陰雨後或天氣漫漫、花叢濕氣滯留,可見葉片腐爛,花上長出大量灰色霉狀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串紅灰霉病
- 拉丁學名:Sclerotinia fuckeliana
- 為害作物:球根海棠、鬼針草、金盞菊等
- 部位侵害:花、葉片等
基本信息,為害症狀,病原形態,發病特點,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一串紅灰霉病
無性態為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
為害作物:球根海棠、鬼針草、金盞菊、鴨嘴花、貼梗海棠、虎頭蘭、美人蕉、醉蝶花、文殊蘭、珊瑚花、大麗花、令箭荷花、萱草、扶桑、唐菖蒲、朱頂紅、菊花、一品紅、茶花、迎春花、月季、櫻花、杜鵑花、一串紅、馬蹄蓮等多種花卉。
為害症狀
病原形態
富克爾核盤菌(Sclerotinia fuckeliana (de bary)fuck),屬子囊菌門真菌;無性態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屬半知菌類真菌。菌落初為灰白色,後為褐色,分生孢子梗散生或簇生於菌落內,淺褐色至褐色;分生孢子大小因環境條件的影響變化較大,廣卵形較多,大小6—18X 5~12(um)。掃描電鏡下孢子表面光滑。菌核基物表面生,但在Cze+2Dox培養基上菌核半埋生居多,大小2.5—15mm左右,圓形至長圓形,常集結成大型不規則形的菌核。性孢子階段常見,絲精器白色,群體呈灰白色,性孢子球形,大小3~4um。
發病特點
北方病菌在病殘體上越冬,翌春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進行傳播;南方病菌分生孢子借氣流和雨水濺射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由於田間寄主終年存在,侵染周而復始不斷發生,無明顯越冬或越夏期。該病屬低溫域病害,分生孢子耐乾能力強,在低溫高濕條件下易流行。病菌發育適溫10_23℃,最高 30_32℃,最低40℃,適濕為持續90%以上的高濕條件。
防治方法
(1)精心養護,增強寄主抗病力。
(2)雨後及時排水,嚴防濕氣滯留。
(3)有大的重要的活動時,根據天氣測報該病有可能大流行的應開展預防性防治,在雨季到來之前或初發病時噴灑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25%使百克(咪鮮安)乳油900倍液、50%滅霉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40%多?霉威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40%施佳樂懸浮劑1200倍液、28%灰霉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30%大力水懸浮劑9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