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歌䳭屬(學名:Cossyphicula)
蟻䳭屬(學名:Myrmecocichla)
剛果蟻䳭(學名:M. tholloni;英文名:Congo Moor Chat)
蟻䳭(學名:M. aethiops;英文名:Anteater Chat)
南方蟻䳭(學名:M. formicivora;英文名:Ant-eating Chat)
暗色蟻䳭(學名:M. nigra;英文名:Sooty Chat)
盧氏蟻䳭(學名:M. melaena;英文名:Rüppell’s Black Chat)
白額蟻䳭屬(學名:Pentholaea)
白額蟻䳭(學名:P. albifrons;英文名:White-fronted Black Chat)
阿氏蟻䳭(學名:P. arnotti;英文名:Arnot’s Chat)
魯阿哈蟻䳭(學名:P. collaris;英文名:Ruaha Chat)
桂紅蟻䳭屬(學名:Thamnolaea)
澳䳭屬(學名:Epthianura)
緋紅澳䳭(學名:E. tricolor;英文名:Crimson Chat)
橙澳䳭(學名:E. aurifrons;英文名:Orange Chat)
黃澳䳭(學名:E. crocea;英文名:Yellow Chat)
白額澳䳭(學名:E. albifrons;英文名:White-fronted Chat)
漠澳䳭屬(學名:Ashbyia)
紋喉䳭科(學名:Arcanatoridae)
斑喉䳭屬(學名:Modulatrix)
棕櫚䳭科(學名:Dulidae)
種類介紹
沙䳭
沙䳭(學名:O. isabellina)為
鶲科䳭屬的鳥類,俗名黃褐色石棲鳥。長16厘米,嘴偏長,呈沙褐色,色平淡而略偏粉且無黑色臉罩,翼色淺。雄雌同色,但雄鳥眼先較黑,眉紋及眼圈蒼白。幼鳥上體具淺色點斑,胸羽羽緣暗黑。單獨或成對活動於有矮樹叢的多沙荒漠。在地面奔跑快捷並時而停下點頭。雄鳥炫耀時躍入空中,尾張開作徘徊飛行,然後滑降而落。分布於西伯利亞、高加索、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歐洲、巴基斯坦、印度、非洲以及中國大陸的內蒙古、甘肅、青海、新疆、陝西等地,一般棲息於乾旱荒漠,如礫石荒漠、灌叢荒漠、固定沙丘地帶、乾旱區的農耕地環境以及或棲息在海拔3500米左右的草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非洲Nubia。
漠䳭
漠䳭(學名:O. deserti)為
鶲科䳭屬的鳥類,俗名黑喉石棲鳥。長14-15.5厘米,呈沙黃色,尾黑,翼近黑。雄鳥臉側、頸及喉黑色。雌鳥頭側近黑,但頦及喉白色。常棲於低矮植被。甚懼生。雄鳥在近巢處作簡短的振翼炫耀飛行。分布於西伯利亞、亞洲、非洲,包括中國大陸的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新疆、陝西、西藏等地,一般棲息于海拔2500-4000米間以及環境多為多石的平原、山地礫漠、乾旱荒漠、山地荒漠、荒漠和半荒漠地帶。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埃及。
白頂䳭
白頂䳭(學名:O. hispanica)為
鶲科䳭屬的鳥類,俗名白頭䳭、黑喉白頂䳭、白頭、白朵朵。長14.5厘米,尾長。常棲於矮樹叢。雄鳥上體全黑,僅腰、頭頂及頸背白色;外側尾羽基部灰白;下體全白僅頦及喉黑色。雌鳥上體偏褐,眉紋皮黃,外側尾羽基部白色;頦及喉色深,白色羽尖成鱗狀紋;胸偏紅,兩脅皮黃,臀白。分布於西伯利亞、亞洲、歐洲、阿拉伯、非洲,包括中國大陸的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新疆、河北、陝西、河南等地,一般棲息於乾旱而較貧瘠的荒漠多卵石的草地上、山地荒漠的多石地段、農田間荒地、山前緩坡、灌叢、矮樹或岩石間。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ispania=西班牙 Giberaltar。
東方斑䳭
東方斑䳭(學名:O. picata)為
鶲科䳭屬的鳥類。長14.5厘米,呈黑白色。至少具三種色型。炫耀鳴唱時兩翼振動,尾扇開而下垂。於棲處或齊足跳而沖向昆蟲獵物。有時似鶲于飛行中捕捉昆蟲。領域性極強以至於與其他䳭及歌鴝打鬥。分布於伊朗至土耳其、喜馬拉雅山脈至克什米爾;越冬於伊朗南部至印度西北部。偶見於新疆西南的喀什地區。
穗䳭
穗䳭(學名:O. oenanthe)為
鶲科䳭屬的鳥類,俗名石棲鳥、麥穗。長15厘米,呈沙褐色。兩翼色深而腰白。夏季雄鳥額及眉紋白色,眼先及臉黑色。冬季雄鳥眼紋色暗,眉紋白色,頭頂及背皮黃褐色,翼、中央尾羽及尾羽端近黑,胸棕色,腰及尾側白色。雌鳥似雄鳥但色暗。分布於歐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包括中國大陸的內蒙古、新疆、山西等地,一般生活于海拔2400-3000米或更高的山地草原多石地段以及曾偶見於長白山海拔800-1800米間針闊混交林帶路旁。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瑞典。
黑喉石䳭
黑喉石䳭(學名:S. torquata)為
鶲科石䳭屬的鳥類,俗名石子石棲鳥、野䳭、石棲鳥、谷尾鳥、黑喉鴝。長14厘米,呈黑、白及赤褐色。雄鳥頭部及飛羽黑色,背深褐,頸及翼上具粗大的白斑,腰白,胸棕色。雌鳥色較暗而無黑色,下體皮黃,僅翼上具白斑。分布於亞洲、歐洲、非洲、大葛摩島、馬達加斯加島、留尼旺島,包括中國大陸的黑龍江、遼寧、內蒙古、甘肅、青海、新疆、河北、陝西、湖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湖南等地,主要棲息于海拔800-6500米間,出沒於林區外圍、村寨和農田附近及山坡和河谷的灌叢中,常棲於灌叢、矮小樹及農作物的梢端、地面岩石上或電線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非洲好望角。
白喉石䳭
白喉石䳭(學名:S. insignis)為
鶲科石䳭屬的鳥類,俗名何氏樹叢石棲鳥。長14.5厘米。雄鳥胸紅色,臀近白,上體黑白色。雌鳥背部灰色較重,飛羽基部色白。分布於前蘇聯、蒙古、印度、尼泊爾、不丹以及中國大陸的內蒙古、青海等地,一般棲息於多岩石的高山上或山下的平原、草地的灌叢中。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尼泊爾。
灰林䳭
灰林䳭(學名:S.a ferrea)為
鶲科石䳭屬的鳥類,俗名灰叢樹石棲鳥。長15厘米,呈偏灰色。雄鳥特徵為上體灰色斑駁,醒目的白色眉紋及黑色臉罩與白色的頦及喉成對比;下體近白,菸灰色胸帶及至兩脅;翼及尾黑色;飛羽及外側尾羽羽緣灰色,內覆羽白色;停息時背羽有褐色緣飾;舊羽灰色重。雌鳥似雄鳥,但褐色取代灰色,腰栗褐。幼鳥似雌鳥,但下體褐色具鱗狀斑紋。分布於阿富汗、巴基斯坦、向東至中國南疆諸鄰國、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甘肅、陝西、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北京等地,主要棲息于海拔350-2800米間開闊溝谷地帶、灌叢、草叢、松林、草坡、林緣耕地、闊葉林或山洞溪旁等處以及常停息於電線上或居民點附近的籬笆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尼泊爾。
黑白林䳭
黑白林䳭(學名:S. jerdoni)為
鶲科石䳭屬的鳥類。長15厘米。雄鳥上體全輝黑,下體白。雌鳥上體褐,腰棕褐,喉白,下體餘部淺棕色,胸及兩脅色較深。分布於印度、寮國、孟加拉、緬甸、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主要棲息於壩區的蘆葦叢中、田間灌叢矮樹梢上以及或站在電線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Purneah。
白斑黑石䳭
白斑黑石䳭(學名:S. caprata)為
鶲科石䳭屬的鳥類。長13.5厘米,呈黑白色。雄鳥通體煙黑,僅醒目的翼上條紋及腰部為白色。雌鳥多具褐色縱紋,腰淺褐色。亞成鳥褐色而多點斑。分布於亞洲、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我國南疆諸鄰國、斯里蘭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包括中國大陸的四川、雲南等地,主要棲於開闊溝谷地帶,常停息于田邊灌木叢、矮樹、小樹等的梢端部或電線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菲律賓呂宋。
其它相關
西䳭唐納雀Calyptophilus tertius
東䳭唐納雀Calyptophilus frugivorus
林䳭伯勞Lanius sen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