䯿,拼音zúzuó,注音ㄗㄨˊㄗㄨㄛˊ,部首髟部,部外筆畫8畫,總筆畫18畫,五筆DEYF倉頡SHYOJ,鄭碼CHOE,四角72408,結構上下統一碼4BFF,筆順一丨一一一フ丶ノノノ丶一ノ丶ノ丶一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䯿
- 部首:髟
基本信息,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UNICODE
䯿字UNICODE編碼U+4BFF,10進制: 19455,UTF-32: 00004BFF,UTF-8: E4 AF BF。
䯿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充A區(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English
a coiffure with a topknot, hairy, dishevelled hair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䯿【亥集上】【髟部】康熙筆畫:18畫部外筆畫:8畫
《集韻》昨沒切,音捽。《玉篇》髻䯿也。
又《集韻》摧內切,音啐。《類篇》䯿,發亂。
又《集韻》蘇對切,音碎。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