䩢,異體字:靼,拼音dá zhì ,注音ㄉㄚˊ ㄓˋ ,部首革部,部外筆畫7畫,總筆畫16畫,五筆AFRR,倉頡TJQHL,鄭碼EEDP,四角42521,結構左右,統一碼4A62,筆順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丨一丨一ノノ一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䩢
- 拼音:dá、zhì
- 部首:革
- 五筆:AFRR
- 倉頡:TJQHL
- 鄭碼:EEDP
- 筆順: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丨一丨一ノノ一丨
基本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䩢dá(ㄉㄚˊ)
1、同“靼”。柔軟的皮革。
其他字義
䩢zhì(ㄓˋ)
1、刀鞘。
2、竹蓆。
UNICODE
䩢字UNICODE編碼U+4A62,10進制: 19042,UTF-32: 00004A62,UTF-8: E4 A9 A2。
䩢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充A區(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English
a scabbard; a sheath, a fine mats made from bamboo, (non-classical form of 靼) dressed leather; soft leat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䩢【戌集中】【革部】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7畫
康熙字典 䩢
《廣韻》《集韻》𠀤征例切,音制。《玉篇》刀鞞。《博雅》鞞䩢,刀削。
又《廣韻》《集韻》𠀤之列切,音浙。義同。《集韻》與靼、𩍕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