䤔,拼音jiàn niú xiàng ,注音ㄐ一ㄢˋ ㄋ一ㄡˊ ㄒ一ㄤˋ ,部首酉部,部外筆畫14畫,總筆畫21畫,五筆ILRG,倉頡ELMCW,鄭碼VFPF,四角32604,結構上下,統一碼4914,筆順丶丶一一丨フ一一一丨ノノ一丨一丨フノフ一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䤔
- 拼音:jiàn niú xiàng
基本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UNICODE
䤔字UNICODE編碼U+4914,10進制: 18708,UTF-32: 00004914,UTF-8: E4 A4 94。
䤔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充A區(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English
dregs of wine, tasteless; insipid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䤔【酉集下】【酉部】康熙筆畫:21畫部外筆畫:14畫
康熙字典 䤔
《唐韻》慈冉切《集韻》疾染切,𠀤音漸。《玉篇》䤔䣸,味薄也。
又《集韻》一曰醬也。
又《集韻》子敢切,音䭕。義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䤔【卷十四】【酉部】
闕。慈冉切
說文解字注
說文解字注 {[4914]}
(䤔)闕。慈冄切。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