䠊

䠊,同“剕”。

釋義:中國古代斷犯人之足的刑罰。五刑中的一種。一說即“”或“”,是切去膝蓋骨的刑罰,與斷足的“”不同。時稱斬趾,漢初沿用。漢文帝時廢除,漢景帝時又恢復。魏晉以下,不見於刑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䠊
  • 拼音:fèi
  • 釋義:中國古代斷犯人之足的刑罰。
基本信息,釋義,

基本信息

釋義

䠊,同“剕”。
釋義:中國古代斷犯人之足的刑罰。五刑中的一種。一說即“”或“”,是切去膝蓋骨的刑罰,與斷足的“”不同。時稱斬趾,漢初沿用。漢文帝時廢除,漢景帝時又恢復。魏晉以下,不見於刑典
早在殷商時代即有此刑。《尚書·呂刑》篇有“剕避疑赦”一句,後傳雲“刖足曰剕刑。”
許慎《說文解字》也說:“刖者斷絕之名,故削足曰剕。”周代的五刑,《周禮·秋官·司刑》說是“墨、劓、宮、刖、殺”,《尚書·舜典》說是“墨、劓、剕、宮、大辟”。
白虎通·五刑篇》將“剕”寫作“腓”,云:“腓者,脫其臏也。”
漢書·百官公卿表》顏注云:“剕,去臏骨也。”
總之,它們都是施加於人的腿或腳使人不能行走的酷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