䋎

䋎,拼音zhàn ,注音ㄓㄢˋ ,簡體部首糹部,部外筆畫5畫,總筆畫11畫,繁體部首糸部,五筆XJGG,倉頡VFAM,鄭碼ZKA,四角26910,結構左右,統一碼42CE,筆順フフ丶丶丶丶丨フ一一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䋎
  • 拼音:zhàn
基本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UNICODE
䋎字UNICODE編碼U+42CE,10進制: 17102,UTF-32: 000042CE,UTF-8: E4 8B 8E。
䋎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充A區(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English
to mend (cothes, etc.), (inchangeable 綻) rippen seam; a crack; split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䋎【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5畫
康熙字典 䋎
《廣韻》《集韻》𠀤同綻。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䋎【卷十三】【糸部】
補縫也。從糸旦聲。丈莧切
說文解字注
說文解字注 {[42CE]}
(䋎)補縫也。補者、完衣也。古者衣縫解曰袒。見衣部。今俗所謂綻也。以針補之曰䋎。內則雲衣裳綻裂、紉針請補綴是也。引申之、不必故衣亦曰縫䋎。古豔歌行曰。故衣誰當補。新衣誰當綻。賴得賢主人。覽取為我䋎。謂故衣誰則補之。新衣誰則縫之。賴有賢主婦見而為補縫之也。綻字古亦作䋎。淺人改之。從糸。旦聲。丈莧切。十四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