㹳,拼音wú,注音ㄨˊ,簡體部首犭部,部外筆畫7畫,總筆畫10畫,繁體部首犬部,五筆QTGK,倉頡KHMMR,鄭碼QMXJ,四角41261,結構左右,統一碼3E73,筆順ノフノ一丨フ一丨フ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㹳
- 拼音:wú
- 注音:ㄨˊ
- 五筆86&98:QTGK
- 倉頡:KHMMR
- 部首:犬
- 筆畫數:10
- 筆順編號:3531251251
基本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㹳wú(ㄨˊ)
1、獸名。猿的一種。
UNICODE
㹳字UNICODE編碼U+3E73,10進制: 15987,UTF-32: 00003E73,UTF-8: E3 B9 B3。
㹳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充A區(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English
a kind of ape (gibbon)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㹳【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7畫
康熙字典 㹳
《廣韻》五胡切《集韻》訛胡切,𠀤音吾。《廣韻》猿屬。《集韻》獸名。如猿,善啼。或作𤝲。
又《集韻》五故切,音誤。猿類犬,而有髯,色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