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㲋
- 拼音:chuò,zhuó,zú
- 五筆:QKXX
- 倉頡:NRPP
詳細釋義,古籍解釋,
詳細釋義
㲋,《說文解字·㲋》:“獸也。似兔,青色而大。象形。頭與兔同,足與鹿同。”
《中華大字典》p.812,敇略切。獸也,似兔,青色而大。今有三個讀音chuò,zhuó,zú。
根據李白鳳的《東夷雜考》的《蒲姑熊夷考》的解釋,薩隆嘎按東夷語語音推導:“㲋”:原指1.銀灰色老鼠;2.蝙蝠。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里的解釋
【辰集下】【比部】·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5
《唐韻》醜略切《集韻》敕略切,音逴。《說文》獸也。似兔,靑色而大。
又《玉篇》《廣韻》同。
說文解字
【卷十】【㲋部】
獸也。似兔,青色而大。象形。頭與兔同,足與鹿同。凡之屬皆從。,篆文。醜略切
說文解字注
(獸也)。字今補。三字句。佀兔靑色而大。中山經。綸山其獸多閭麈麢。郭注。似兔而鹿腳。靑色。音綽。按乃之俗體耳。集韻別為兩字。非也。象形。頭與兔同。足與鹿同。合二形為一形也。醜略切。按言部曰。訬讀若。則古音在二部。凡之屬皆從。
(籒文)。
統一碼UNICODE | 五筆 | 倉頡 | 鄭碼 | 四角 | 筆順 |
擴充-A U+3C8B | QKXX | NRPP | RJRR | 27712 | ノフ丨フ一一フノ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