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義:1、同“舑”。2、義同“簟”竹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㐁
- 外文名:tian
- 結構:⿱(上下結構)
- 構形部件:一人口
- 部首:一
- 筆順:㇐㇑㇆㇒㇔㇐
- 筆畫數:6
- 部外筆畫數:5
- 統一碼:U+3401
- 倉頡:MOW
- 鄭碼:ajod
- 五筆86:GLWI
- 五筆98:GLWI
- 四角:10604
- 拼音:tiǎn tiàn
- 注音:ㄊㄧㄢˇ ㄊㄧㄢˋ
- 粵拼:tim2
基本信息,字義,
基本信息
字形 | |
結構 | ⿱(上下結構) |
構形部件 | 一人口 |
部首 | 一 |
筆順 | ㇐㇑㇆㇒㇔㇐ |
筆畫數 | 6 |
部外筆畫數 | 5 |
異體 | 𠀬(古文) 䑙𦧖 |
字元編碼 | |
統一碼分類 | CJK |
統一碼區塊 | 擴展A區 |
統一碼十進制 | 13313 |
UTF-8 | E3 90 81 |
UTF-16 | 3401 |
UTF-32 | 00003401 |
HTML轉義碼 | 㐁 |
JavaScript轉義碼 | \u3401 |
輸入法編碼 | |
五筆86 | GLWI |
五筆98 | GLWI |
倉頡 | MOW |
鄭碼 | ajod |
四角 | 10604 |
筆劃 | 125341 |
讀音 | |
拼音 | tiǎn tiàn |
注音 | ㄊㄧㄢˇ ㄊㄧㄢˋ |
粵拼 | tim2 |
字義
《集韻》他點切,音忝。以舌鉤取也。《說文》舌貌。從谷省,象形。《精薀》㐁以舌在口外,露舌耑舐物。人有持短長術,以言鉤人者,孟子斥為穿窬。 又《玉篇》《唐韻》《集韻》𠀤他念切,添去聲。義同。〇按㐁字,今通作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