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閣(唐代杜甫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龍門閣》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唐乾元二年(759年)冬天,杜甫離開同谷前赴成都。在這次行程中,杜甫寫了十二首紀行詩。此詩為其中之一。全詩十六句,前八句記江勢之險及閣道之危,後八句因度閣之難而發為驚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龍門閣
  • 作者:杜甫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題材:紀行詩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點評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龍門閣
清江下龍門⑵,絕壁無尺土⑶。
長風駕高浪⑷,浩浩自太古⑸。
危途中縈盤⑹,仰望垂線縷。
滑石欹誰鑿⑺,浮梁裊相拄⑻。
目眩隕雜花⑼,頭風吹過雨⑽。
百年不敢料⑾,一墜那得取。
飽聞經瞿唐⑿,足見度大庾⒀。
終身歷艱險⒁,恐懼從此數⒂。

作品注釋

⑴題註:龍門山在利州綿谷縣東北八十里,一名蔥嶺,有石穴,高數十丈,故號龍門,他閣雖險,尚附山腰,微徑可緣,此獨石壁斗立,虛鑿石孔,架木為道,尤險絕。《元和郡縣誌》:龍門山,在利州綿谷縣東北八十二里。《方輿勝覽》:他閣道雖險,然山在腰,亦微有徑,可以增置閣道。惟此閣石壁斗立,虛鑿石竅,架木其上,比他處極險。《寰宇志》:一名蔥嶺山。《梁州記》云:蔥嶺有石穴,高數十丈,其狀如門,俗號龍門。《一統志》:在保寧府廣元縣嘉陵江上。
⑵清江:《水經》云:水色清照十丈,故名清江。魯訔曰:地理志:施州清江郡。
⑶絕壁無尺土:《世說》:桓公入峽,絕壁天懸,騰波速急。李陵書:“無尺土之封。”
⑷高浪:一作“白浪”。陸機詩:“長風萬里舉。”郭璞詩:“高浪駕蓬萊。”
⑸浩浩自太古:應瑒詩:“浩浩長河水。”《三墳》:“太古之人皆壽。”
⑹中縈盤:一作“縈盤道”。
⑺滑石:孫綽《天台賦》:“踐毒苔之滑石。”
⑻浮梁裊相拄:沈約詩:“浮梁經度跨回漪。”《水經注》:棧道,俗謂千梁無柱,諸葛孔明與兄瑾書曰:“其閣梁,一頭入山腹,其一頭立柱於水中,水大而急,不得安柱。”後孔明卒五丈原,魏延先退而焚之,即是道也。自後按修舊路者,悉無復水中柱。徑涉者,浮梁振動,無不搖心眩目。
⑼目眩:《秦國策》:秦王目眩良久。
⑽頭風:《魏志》:曹操讀陳琳檄草,頭風自愈。
⑾百年不敢料:司馬懿曰:“不能料死。”吳註:潘岳詩:“人生天地間,百年孰能料。”④⑤⑥
⑿飽聞:一作“飽知”。瞿唐:瞿塘峽,在夔州。
⒀大庾:大庾嶺,在虔州。
⒁終身歷艱險:《左傳》:“艱難險阻,備嘗之矣。”
⒂恐懼:《詩》:“將恐將懼。”

點評鑑賞

“清江下龍門,絕壁無尺土。長風駕高浪,浩浩自太古。危途中縈盤,仰望垂線縷。滑石欹誰鑿?浮梁裊相拄。”此記江勢之險及閣道之危。下龍門,江在龍門之下也。俯臨風浪,愈見山行可畏。縈盤,言閣委曲。線縷,言閣細微。滑石傾欹,誰鑿其孔?浮梁裊空,下有柱往。此言制閣之奇巧。
“目眩隕雜花,頭風吹過雨。百年不敢料,一墜那得取。飽聞經瞿塘,足見度大庾。終身歷艱險,恐懼從此數。”此因度閣之難,而發為驚嘆也。朱註:花隕而且為之眩,視不及審也;雨吹而頭為之風,迫不能避也。正形容閣道險絕。次公注雜花過雨,作比喻者,非。《杜臆》:瞿唐、大庾之險,未曾親歷,今涉此危途,則恐懼當從此數起也。上文目眩頭風,正是恐懼之狀。此章,上下各八句。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