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南茶史拾遺》(鹹寧文史資料第十五輯)

《鄂南茶史拾遺》(鹹寧文史資料第十五輯)

《《鄂南茶史拾遺》(鹹寧文史資料第十五輯)》是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親賢 鄧丹萍

基本介紹

  • 作者:王親賢 鄧丹萍
  •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8月
  • 定價:75.00 元
  • ISBN:9787503494796
內容簡介
“鹹寧是茶葉之鄉,但對茶史、茶文化沒有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的挖掘和研究,也沒有出版多少專著。經常在報刊上看到一些關於鹹寧茶史的文章,其中引用的資料不是那么真實可靠,這讓別人看了,會覺得鹹寧沒有文化,只能虛構杜撰。打造百億茶產業,必須要有文化來提供支撐。文史資料挖掘整理工作,就是要把鹹寧厚重的歷史底蘊呈現出來,讓茶文化的研究不滯後於茶產業的發展。”市政協文史委主任王親賢說。 鹹寧茶產業歷史悠久,茶文化源遠流長。確切的文獻記載,可追溯到五代時期的《茶譜》;北宋張乖崖在崇陽拔茶植桑的故事,更是膾炙人口。宋代的鄂州是全國著名茶區之一,鹹寧六縣是這一茶區的主體。進入近代以來,茶葉進入規模化生產,隨著印刷業、新聞業的發展,留存下來的茶葉文獻資料很多。但是,這些茶葉史料深藏故紙堆里,並不是一般讀者所能找到的。市政協文史委編輯出版《鄂南茶史拾遺》,就是希望能通過史料...(展開全部) “鹹寧是茶葉之鄉,但對茶史、茶文化沒有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的挖掘和研究,也沒有出版多少專著。經常在報刊上看到一些關於鹹寧茶史的文章,其中引用的資料不是那么真實可靠,這讓別人看了,會覺得鹹寧沒有文化,只能虛構杜撰。打造百億茶產業,必須要有文化來提供支撐。文史資料挖掘整理工作,就是要把鹹寧厚重的歷史底蘊呈現出來,讓茶文化的研究不滯後於茶產業的發展。”市政協文史委主任王親賢說。 鹹寧茶產業歷史悠久,茶文化源遠流長。確切的文獻記載,可追溯到五代時期的《茶譜》;北宋張乖崖在崇陽拔茶植桑的故事,更是膾炙人口。宋代的鄂州是全國著名茶區之一,鹹寧六縣是這一茶區的主體。進入近代以來,茶葉進入規模化生產,隨著印刷業、新聞業的發展,留存下來的茶葉文獻資料很多。但是,這些茶葉史料深藏故紙堆里,並不是一般讀者所能找到的。市政協文史委編輯出版《鄂南茶史拾遺》,就是希望能通過史料的蒐集和呈現,比較全面地反映鹹寧茶史的概貌,為宣傳鹹寧茶文化提供一手材料,為發展鹹寧茶產業貢獻一份力量。 文史資料編撰專業性強,成書需經歷“選題、徵集、審稿、選稿、校對”等多個環節。王親賢和文史委一班人克服種種困難,在瀚如煙海的史料中搜尋有關鹹寧茶葉的每一點記載,包括湖北及鹹寧地方志書關於茶葉的記載、近現代關於鹹寧茶業的調查、經濟專刊和新聞媒體關於鹹寧茶業的報導、茶業從業者的回憶、茶史研究者的撰述,還輯錄了一百多首歷代茶詩。 文史資料工作意在存史資政、鑑往知來,徵集整理史料以“親歷、親見、親聞”為特色。但隨著參與甚至影響鹹寧歷史進程的“三親”人士步入暮年、相繼謝世,文史工作困難重重。受杭州市政協文史委的啟發,王親賢把文史資料的征編與歷史文獻蒐集結合起來,拓展了文史工作的空間,做到融史料性、可讀性、知識性於一體,同時走出了史料出版專輯化的路子。 在《茶情調查》部分,《鄂南茶史拾遺》輯錄了近現代關於鹹寧茶業的幾篇調查報告,其中的戴嘯洲、陳啟華、劉潤濤、彭先澤等都是當時知名的茶葉專家,他們當時的政府和研究機構的委託,深入鄂南實地調查,所撰報告把鹹寧茶葉的生產、製造、運輸、銷售情況都反映出來了。許多業內人士在翻閱後,都覺得這本書的份量很重。 該書站在全市的角度,對茶史文獻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入的挖掘和梳理,體現了政協文史工作存史、資政的特點,體現了市政協文史委“對歷史負責、為現實服務”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得到了社會和讀者的青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