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新解:爭者不贏

《道德經》新解:爭者不贏

痛苦源於失去,假如不曾擁有,便永遠不會失去。爭奪為了擁有,擁有的終歸失去,所以爭者不贏。 《道德經》曰:“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明月清風不會長久,他人施捨的快樂不會永恆。人要遠離失敗和痛苦,就要無為無執,無我無物,無得無失,無利無害。 針對每人存在的不同爭鬥心態和性格傾向,《爭者不贏:新解》作者宋昇洋在文中提出八十一種道家調解心法,《爭者不贏:新解》意在幫助讀者在世事紛爭中找到輕鬆解脫的心靈秘方,從而做到安時處順、自然灑脫、從容恬淡、快意人生。

基本介紹

  • 書名:《道德經》新解:爭者不贏 
  • 出版社: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 頁數:203頁
  • 開本:16
  • 品牌:暨南大學出版社
  • 作者:宋昇洋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0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680383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道德經》是人類認識史上建立的第一個哲學體系;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奠基性的經典著作;是人類歷史長河中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是啟迪人類思維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寶庫。”《道德經》成書2500多年來,釋經、解經的著述可謂汗牛充棟,這是《道德經》啟迪人的思維的有力證明。每一本釋經、解經的著述,所取的視角都有所不同,這正是《道德經》生命力之所在。《爭者不贏:新解》一書,可說是解經的又一新視角。作者宋昇洋論爭與贏的關係,其立足在於“贏”字。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密碼一 抱持成見
密碼二 居功自傲
密碼三 輕言亂政
密碼四 自命不凡
密碼五 滋事擾人
密碼六 匱乏愛心
密碼七 貪私圖利
密碼八 輕舉妄動
密碼九 持而過之
密碼十 剛愎自用
密碼十一 恃才傲物
密碼十二 慾壑難填
密碼十三 漠視健康
密碼十四 直覺荒廢
密碼十五 行淺思陋
密碼十六 率性妄為
密碼十七 濫施號令
密碼十八 憤世嫉俗
密碼十九 賣智充聖
密碼二十 與眾不同
密碼二十一 顯山露水
密碼二十二 倔強不屈
密碼二十三 急風驟雨
密碼二十四 急功專行
密碼二十五 反時背運
密碼二十六 心浮氣躁
密碼二十七 行蹤畢露
密碼二十八 恥居下流
密碼二十九 擔山填海
密碼三十 以力治人
密碼三十一 殺人為樂
密碼三十二 拔苗助長
密碼三十三 短於自視
密碼三十四 自以為大
密碼三十五 吝嗇犒賞
密碼三十六 強攻硬取
密碼三十七 蠱惑人心
密碼三十八 標榜德行
密碼三十九 藐視自然
密碼四十 強者自居
密碼四十一 引人注目
密碼四十二 陽氣過盛
密碼四十三 以硬碰硬
密碼四十四 以身換名
密碼四十五 為事過滿
密碼四十六 貪得無厭
密碼四十七 行而不知
密碼四十八 多生事端
密碼四十九 偏信對待
密碼五十 不避風險
密碼五十一 強加主宰
密碼五十二 不明細微
密碼五十三 嗜好冒險
密碼五十四 不重修家
密碼五十五 空大虛強
密碼五十六 易受唆擺
密碼五十七 追新求異
密碼五十八 禍福相生
密碼五十九 涵養不足
密碼六十 言舉頻繁
密碼六十一 自傲閉塞
密碼六十二 不重學道
密碼六十三 不做小事
密碼六十四 不看眼前
密碼六十五 智巧以治
密碼六十六 不善居下
密碼六十七 爭先乏愛
密碼六十八 衝動易怒
密碼六十九 輕視對手
密碼七十 無知愚昧
密碼七十一 自欺欺人
密碼七十二 自見自貴
密碼七十三 勇於表現
密碼七十四 越俎代庖
密碼七十五 標義過高
密碼七十六 示人強硬
密碼七十七 居功自滿
密碼七十八 不昧陰柔
密碼七十九 缺乏包容
密碼八十 不甘平淡
密碼八十一 為而相爭
附錄一——道家調解心法
附錄二——低調歌
後記——你就是王

文摘

密碼十九 賣智充聖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新解
禁絕所謂的聰明和智慧,老百姓才能得到百倍的好處;拋棄所謂的仁義道德,老百姓才會重新回歸到孝慈;杜絕巧詐和私利行為,盜賊就自然消失了。但僅將這三點作為治國準則是不夠的,還要做到以下幾點:作風樸素,生活質樸,摒棄私慮,無欲無求。
爭者不贏密碼之
竇智充聖
我們可以反過來說:“推聖崇智,民害百倍;推仁崇義,民不孝慈;推巧崇利,盜賊多有。”如果每個人都想當“聖賢”和能辯的智者,世界上就會出現很多鈎心鬥角的事情。“一將功成萬骨枯”,聖人和智者一出現,就有許多平凡人為之驅使犧牲。聖人的出現勢必要一統天下,這樣就會發生戰爭,智者則令這場聖人之間的戰爭變得更紛繁複雜。春秋戰國,東漢三國,不是因為沒有智者,而是因為智者太多,大家都想稱皇稱帝,因此戰爭頻起,烽火瀰漫,民不聊生。推仁崇義,這個世界上就會出現很多捨生取義的事情,自古以來忠孝不能兩全,這么多的人為了仁義,拋妻棄子,不念贍養父母,孝慈也就無法實現了。推崇技巧和功利主義,就會出現很多盜賊行為,如詐欺、盜版等,為了個人私利而作奸犯科的事層出不窮。這些問題的出現,是因為人們對聖智、仁義及巧利的過分推崇,而這三點正是爭者的信念。爭者拚命地去工作,幹事業,目的有三種:第一種是救國救民,成為萬人景仰的聖人,反而卻使人民深陷戰爭泥潭;第二種是“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成為人們眼中的仁人志士,卻使自己不能盡孝道;第三種是憑藉自己的小聰明,欺詐瞞騙,爭名奪利,加入欺世盜名的盜賊行列。爭者的這三種信念皆為世間帶來惡果,因此只有保持樸實敦厚,做到少思寡慾,才能最終取得善果。
賣智充聖者鑒
賴昌星被引渡回國
震驚中外的廈門遠華特大走私案主犯賴昌星,在逃亡加拿大12年之後,終於在2011年7月23日被遣返回國,隨即公安機關實施依法逮捕。
早在20世紀70年代,國小沒畢業的他,就偷渡去香港從商,20世紀80年代回福建發展,出任晉江市外商協會負責人,1991年在香港成立“遠華國際有限公司”,開始大規模走私活動。賴是個巧用智慧的人,他認為一個商人應該具備的才能是“能知機”、“能辯論”等,他拉攏高官的手段非常高明。據媒體的總結,他的拉攏術可以概括為:
借錢付高息。他曾向一個有潛力的小官借五萬元,付給20%的利息,這樣一借一還,便名正言順地把錢塞到了對方的手裡,還維護了人家的面子,可謂天衣無縫。
邀請高官合影。賴昌星經常邀請高官到廈門,然後合影,再在自己的辦公室懸掛他與某領導人的大幅合影,以此來籠絡部分官員。1996年,遠華的一座大廈動工時,賴昌星大宴賓客,到場的嘉賓有兩千,這裡面就有很多高官,宴中每人送價值三千元的禮品。賴有一年過生日,請了200名嘉賓,’並給每人一個不少於十萬元的紅包。
高薪安置部分幹部子女。賴將廈門市領導和海關、公安、商檢、邊防、銀行等部門關鍵人物的親人安排進公司,並給予高薪,每人萬元至數萬元不等。這些人上班是很自由的,專門負責拉關係、走後門。
紅樓招待所。為了全面打開走私通道,賴昌星在當時還很偏僻的湖裡工業區建起了提供吃喝玩樂一條龍服務的紅樓,專門拉關係。樓里應有盡有,接待廳、餐廳、桑拿房、卡拉OK廳、客房等,都是根據官員的愛好開發的。用賴的話來說就是:“不怕什麼法規條文、規章制度,就怕領導幹部沒有興趣愛好。”凡是有興趣愛好的,都紅著進去,黑著出來。
賴可謂用足了智,用盡了智,但最終的結果,還不是江郎才盡,成了階下囚!
P45-46

後記

你就是國王
在大千世界裡,有的人出生後一直舒適享樂、成就輝煌,而有的人一生始終四處奔波、勞苦無功;有的人拼搏多年眼看就要成功,卻又飛來橫禍、身敗名裂,或者本已成功,但整天仍是提心弔膽、寢食不安;有的人為衣食所憂、為金錢所慮,而有的人則可一擲千金,富足安逸;有的人慈悲為懷卻苦痛頗多,而有的人無道無德卻平步青雲。對於諸如此類常人思維難以接受理解的事實,多數人又無奈地解釋為“命理”現象,認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殊不知,這只是為尋求解脫而短暫“安慰”一下心靈罷了。
實際上,上天給每個人的機會是平等的。上天用一樣的時間、一樣的原料造出不同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性格,都是構成世界平衡的重要因素。人之所以會遭受挫折、痛苦、迷惘甚至失敗、自殺,是因為不懂得自己的性格特點,找不到最適合自己性格特長的事情去做,坐錯了上天預留給自己在人間看台的位置,如果坐對了自己的位置,每個人都可以成功。
科學家認為,即使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也只是開發了自身潛能的5%。只要有適合的條件,石墨可以變成金剛石,一個馬鈴薯的能量可以炸毀一座城市。每個人就像一條擱淺的鯨魚,之所以遭遇困境,並不是由於缺乏力量,而是由於迷失方向,沒法把這種與生俱來的駭人力量發揮出來而已。這個迷失的方向,就是你的五行屬性,就是最適合你發揮自己性格特長的生存環境,就是讓你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的導航和動力。
如果你是魚,請不要迷戀天空,如果你是鳥,請不要迷戀海洋。在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上天就留給你一個屬於你的王國,只要找到你的方向,回到你的王國,你就是國王。

序言

在《道家哲學》(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版)一書中,筆者對老子的《道德經》作了一個總體的評價:“《道德經》是人類認識史上建立的第一個哲學體系;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奠基性的經典著作;是人類歷史長河中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是啟迪人類思維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寶庫。”《道德經》成書2500多年來,釋經、解經的著述可謂汗牛充棟,這是《道德經》啟迪人的思維的有力證明。每一本釋經、解經的著述,所取的視角都有所不同,這正是《道德經》生命力之所在。《新解——爭者不贏》一書,可說是解經的又一新視角。
老子立說於亂世時期,其宗旨是如何效法於“道”,包括天道、地道、人道,即自然之道及倫理之道。如何使人民安居樂業,如何在一個“爭於力氣”(韓非子語)的時代中做到返璞歸真,獲得人生的真諦。本書作者論爭與贏的關係,其立足在於“贏”字。“贏”不是日常生活中物質利益和權力的贏取,而是一種人生的達道之境。何謂“贏”?作者認為在個人的身心、事業的追求和家國的治理上皆有不同的境界:首先,對於個人而言,“贏”意味著人生的圓滿,即保持清靜的心境,虛懷若谷,不為“五色”、“五味”、“五音”等欲望壞了心智。摒棄物慾,持守虛靜,這便是個人的人生之“贏”。在事業追求上,“贏”代表著共贏、和諧,懂得保全對手,懂得“功成而不有”、“為而不爭”。作者認為一個人若以壓制對手為成功的手段,這是一種自取滅亡的途徑。“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只有在多元化的環境中,發展才有可能。在為政與治國上,“贏”意味著國家社會安定平穩的自然發展狀態,人民自由發展自己的興趣,訴說自己的各種見解,整個社會處於一種純樸敦厚的風氣之中。故作者認為,優秀的國家管理者應是“悠兮其貴言”,不輕易發號政令,而讓百姓處於一種自然的狀態。對當今浮躁的社會而言,“贏”的三種境界的思想,有其一定的現實意義,尤其是對於爭者。
對於爭者,作者的反覆論述也可以分為兩類:第一,其人剛勁,有進取心,但柔性不足,在事業追求中傷害了別人而不知,損害了自己而不覺,可能在一段時期內能有所成就,但終成悔恨,這是一種一味進取而忽視固本強基之人,令親者痛惜;第二,其人物慾強,貪得無厭,以權詐之術來獲益,此種人必敗無疑。
本書思想歸結為爭者不贏,此為作者主旨思想,但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些人會認為缺乏積極意義,國家百業待興,如何能不爭呢?也許會有人指出其中含有權術,有教人奸險之嫌。諸種說法,我認為皆不能從老子思想中得出。何謂不爭,其目的在於求得和諧,建立一種自然發展的局面。不爭,是一種內斂的行為,而不是剛愎自用,更不是懦弱退縮。國家的長遠發展,在於建立一種和諧的人文的發展模式——經濟協調發展、文化傳承創新、人民誠信純樸,單憑爭鬥不足以實現這一切。老子在一個爭於力氣的時代,提出自然無為的政治主張,其思想並不是消沉、出世的,而是主張“無為而無不為”、“為而不恃”,即不妄為(三思而行、自然而行)而必有所作為,且不自恃成就。如今社會浮躁不安,民意嚮往和平安定,倘若我們仍以爭強好鬥的心態處理,往往會愈演愈烈,且先別說好的政治主張、民主制度難以實現,連基本的社會穩定亦難保證,試問,我們社會還能經得起多少動亂和紛爭呢?
說《道德經》宣揚權術學說,純屬子虛烏有。老子提出要持守虛靜,回歸自然,“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如此學說何有權術之言?歷史上,雖然有不少人批評老子含有陰謀權術,而且不少政客也由此得出各種計謀,但這並不是老子本意。陳鼓應先生在《老子今注今譯》中引用薛蕙所言:“仁義聖智,老子且猶病之,況權詐乎!”陰謀詐術,老子本禁之,何來權術之說。
本書各章標題均為作者從《道德經》各章內容中提煉出來,旨在表達爭者不贏的緣由,即失敗的原因。常言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很多人只懂得向成功者學習,卻忘記了從失敗中汲取教訓,這也是作者為什麼從反面立說的原因。
當今社會上研讀《道德經》者,許多都非專業人士。他們苦讀沉思《道德經》,無任何個人功利目的,本書作者亦是如此。作者克服難以料想的身心疾痛來完成這部書稿,不論本書觀點能否為智者所用,作者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和期冀社會民心穩定所保持的信念和艱辛付出,是難能可貴並值得肯定的。
本書無艷麗豪華之辭藻堆砌,也無磅礴精深之引詞造句,但皆為作者對人生之真實感悟,侃侃道來,平淡樸實,筆者亦深感作者用心之良苦,只盼有緣者能從本書中體會真諦,感悟人生,撫平心靈,即可欣慰矣。有緣為本書作序,說一點讀書稿的感想,聊以為序。
張尚仁
2012年10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