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書〉疏證》是2023年4月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由章寧疏證、晁福林審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逸周書》疏證
- 出版時間:2023年4月
-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 ISBN: 9787551828291
- 定價:298 元
- 裝幀:精裝
《〈逸周書〉疏證》是2023年4月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由章寧疏證、晁福林審訂。
《〈逸周書〉疏證》是2023年4月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由章寧疏證、晁福林審訂。內容簡介此書以《逸周書》最早的刻本國家圖書館藏元至正十四年本《逸周書》為底本,在參校諸本及諸家諸說基礎上,運用傳世古注材料,列舉可對讀的...
《《逸周書》研究文獻輯刊》是2015年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志英、晁岳佩。內容簡介 自劉向整理《逸周書》,已認為它是孔子定《尚書》所不取的篇章,在以經學為正統的時代,它自然不會受到太多的重視。晉五經博士孔晁為它做的簡注,成為清代以前唯一的《逸周書》研究成果。孔注本在唐初存四十五篇...
章寧,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中國史專業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後。現任教於上海大學文學院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講師。研究特長 主要研究特長為先秦古書形成,重點主要集中於《逸周書》、“書”類文獻及早期文體形成研究。代表性成果 1、《〈逸周書〉疏證》,專著,50萬字,第一作者,三秦出版...
(嚴可均案,《陰符》謂陰符之謀。《戰國策》“蘇秦得《太公陰符》之謀”,《史記》作“周書《陰符》”,蓋即《漢志》之《太公謀》八十一篇矣。雲“周書”者,周時史官紀述,猶《六韜》稱周史。諸引周書《陰符》,或但稱“周書”,驗知非《逸周書》。)簡介 《戰國策》卷22《魏策一》:“蘇子引《周書》...
周初的應侯,地位可能很顯赫,《逸周書·王會》記周成王舉行成周之會,列舉了當時王朝中幾個重要的貴族大臣,其中就有應侯。西周早期應國銅器中有一件“應監甗”,其銘曰:“應監作寶尊彝。”表明周初的應侯還負有監國的使命。《詩·下武》所詠的應侯,殆即應國的始封君,他與成王是君臣關係,也是兄弟關係。...
《逸周書》。有人指為偽,但清儒信為真者居多。我雖不認為周初書,但謂非漢以後人撰,其中或有一部分附益則不可知 《申子》《尸子》《慎子》《尹文子》《公孫龍子》。此五書已佚,今存者或不全,或由近人輯出,原書是否本人所作,抑秦漢以後人依託,問題未決 (丁)部分偽絕對決定者:《老子》中“夫佳...
《說文》徵引的經書古籍中不僅有《詩》《書》《禮》《易》《春秋》,還有《老子》《墨子》《韓非子》《國語》《逸周書》《楚辭》《史篇》《山海經》《司馬法》《太乙經》等,涉及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鳥獸、昆蟲、雜物、奇怪、王制、禮儀等不同學科的知識。《說文解字》里的“古文”,今依大徐本所...
戴氏服膺顏習齋之學,最重實踐,所注似近孔門真際,其訓詁亦多較朱注為優,其書簡潔易讀。焦氏服膺戴東原之學,其孟子正義在清儒諸經新疏中為最佳本,但文頗繁,宜備置案頭,遇不解時,或有所感時,則取供參考。戴震《孟子字義疏證》,乃戴氏一家哲學,並非專為注釋《孟子》而作,但其書極精闢,學者終需...
與此相比,《尚書》《逸周書》《詩經》《左傳》《國語》中涉及西周的內容,具有更高的可信性,但其中《尚書》中部分篇章的作偽問題,《逸周書》的增改問題,《詩經》的東西周劃界問題,也使學界長期聚訟莫辨。面對這種困難,中國傳統的金石學、現代的西周青銅銘文研究,以及現代考古學對於西周時期樂器的大量發現,...
《漢晉遺簡識小七種》集陳槃先生簡牘研究之大成,書中以居延漢簡為主幹,對簡牘實物中常用的詞語、符號、書體及文書結構條疏舉例,如“書啟稱信”、“書疏稱信”、“書啟稱不備”、“漢晉人書啟不定作八行”等條目,直接與尺牘形制相關。並對亭與傳舍、大石小石、家弟、叩頭、方相車等名詞進行了釋讀,於...
《儒家文獻研究》( 黃懷信、李景明 ·齊魯書社,2004)《古文獻與古史考論》( 黃懷信 ·齊魯書社,2003)《 逸周書源流考辨》(黃懷信·西北大學出版社,1992)《小爾雅匯校集釋》(黃懷信·三秦出版社,2003)《尚書古文疏證》(清)閻若璩撰 黃懷信、呂翊欣校點(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大戴禮記匯校...
”《箋疏》引書有《廣雅》、《荀子》、《白虎通義》、《呂氏春秋》、《禮記》、《左傳》、《逸周書》、《孟子》、《莊子》、《詩經》、《楚辭》、《史記》、《釋名》、《說文》、《廣韻》等20多種。錢氏不理解《方言》一書以活的方言口語作為調查對象的主旨,只是從史傳、諸子、類書以及古佚殘篇中蒐集材料...
唐· 韓愈《師說》:“巫醫樂師百工之人。”詳細解釋 1.古代以祝禱為主或兼用一些藥物來為人消災治病的人。《逸周書·大聚》:“鄉立巫醫,具百藥以備疾災。”2.巫師和醫師。《論語·子路》:“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善夫!’” 邢昺 疏:“巫主接神除邪,醫主療病。”《史記...
主要著有《讀書雜誌》八十二卷、《 廣雅疏證 》十卷及《餘編》二卷等。其中,《讀書雜誌》所校古書有《逸周書》、《戰國策》、《史記》、《漢書》、《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淮南內篇》九種。又附研究漢代碑文的《漢隸拾遺》一種,共四千八百九十六條。余編二卷,包括《後漢書》、...
篇十三 記尚書古文疏證論逸周書世俘篇 篇十四 (非知之艱行之維艱)說 篇十五 史記管、蔡、曹世家補註 篇十六 史記晉世家補註 篇十七 中國古史論稿商榷 篇十八 中國古史論稿商摧(二)篇十九 中國古史論稿商榷(三)篇二0 中國古史論稿商摧別錄 篇二一 春秋戰國史稿商摧 篇二二 中國上古史稿墨家章...
篇十三 記尚書古文疏證論逸周書世俘篇 篇十四 (非知之艱行之維艱)說 篇十五 史記管、蔡、曹世家補註 篇十六 史記晉世家補註 篇十七 中國古史論稿商榷 篇十八 中國古史論稿商摧(二)篇十九 中國古史論稿商榷(三)篇二0 中國古史論稿商摧別錄 篇二一 春秋戰國史稿商摧 篇二二 中國上古史稿墨家章...
”經他具疏,米禁遂寬;在山東學政任上以正風俗為務;當畿輔、山東、旱蝗時,他上書,收效速,以免作踐騷擾之患。(詳高郵《王氏遺書》《傳狀》《行狀》)經學大師 蕭一山指出:“王引之………乾隆間第一流之經學大師也。”(蕭一山《清代通史》,中華書局,719)《經義述聞》32卷,其中王念孫684條,王引之1...
第二章《三德》注釋 第三章 《三德》9號簡文的釋讀 第四章 《三德》所見“皇后”為“黃帝”考 第五章 《三德》與《黃帝四經》對比研究 第三部分 《凡物流形》研究 第一章 《凡物流形》兩處編聯的文獻驗證 第二章 《凡物流形》“心不勝心”章疏證 第三章 從《逸周書.周祝解》看《凡物流形》的...
《逸周書・世俘篇》校注、�定與評論 左宦漫錄 漢魏中書 李燾年表 熱河密札疏證� 澤螺居詩義解結 枚乘《七發》李善注訂� 宋詞上去聲字與劇曲關係及四聲體�證 詞調約例――說“犯調”李清照事跡作品雜考 �游夢�黃河、潼關、太華詩初探 江南訪曲錄要 《經傳釋詞》臆正 與锺君論學書 ...
盧文弨是皖派中最精於古文獻校勘的的學者,如他所校《荀子》,為清代鹹豐、同光以前最善之本。《逸周書》則集王念孫以前各家之說為後來研究《逸周書》的學者必據之本。此外,《春秋繁露》、《顏氏家訓》、《經典釋文》、《呂氏春秋》、《墨子》等都經盧文弨手校而成善本。皖派學者的經學研究,雖偏重於音韻...
第六章 上博楚簡《昔者君老》新注 第七章 上博楚簡《恆先》研究綜述——兼論《恆先》今後研究的方向 第八章 上博楚簡《凡物流形》兩處編聯的文獻驗證 第九章 從《逸周書·周祝解》看《凡物流形》的思想結構 第十章 《凡物流形》“心不勝心”章疏證 第十一章 《凡物流形》的文本結構和思想特徵...
《箋疏》引書有《廣雅》、《荀子》、《白虎通義》、《呂氏春秋》、《禮記》、《左傳》、《逸周書》、《孟子》、《莊子》、《詩經》、《楚辭》、《史記》、《釋名》、《說文》、《廣韻》等20多種。錢氏不理解《方言》一書以活的方言口語作為調查對象的主旨,只是從史傳、諸子、類書以及古佚殘篇中蒐集材料,...
《讀書雜誌》是清代乾嘉時期樸學大師王念孫關於校勘兼訓詁的讀書札記彙編。校勘訓釋《逸周書》《戰國策》《史記》《漢書》《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淮南內 篇》等重要史籍的內容。在校釋文獻方面超越了經書範圍,廣泛涉及史部、子部文獻,更加博通。在方法上能綜合運用多種校法以正訛誤,善於用因音求義...
讀書雜誌是清代王念孫先生在校勘方面的代表作,也是清代樸學的代表著作。該書校勘《逸周書》,《戰國策》,《史記》,《漢書》,《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淮南內篇》,諸書中文字,後經出土文獻驗證,多有可征之處。《書目答問》錄80卷,另有餘編2卷。同治九年金陵書局刊本。校勘,...
先鄭伯有善乎鄶公者,通於夫人以取其國。」此之謂也。今本竹書紀年疏證 十六年,帝使重帥師滅有鄶。(《逸周書·史記解》:‘昔有鄶君,嗇儉滅爵,損祿群臣,卑讓上下,不臨後□小弱,禁罰不行,重氏伐之,鄶君以亡。’案:重氏,蓋國名,作偽者刪‘氏’字,以為重黎之重,遂系之帝嚳時。)
“乙亥”指周武王十一年二月乙亥日,“王”指周武王,“大禮”祭祀天地的禮儀。“凡”即《說文》所謂“轉目視也”,“三方”指《逸周書》所說的三塗、太岳、黃河三方,“天室”即太室山,“天亡”即太公望。天亡簋銘與《度邑解》相互印證,說明周武王為營建洛邑到太室山舉行祭天典禮時,確有望祭“三塗山...
沈夢蘭,字古春,烏程人。乾隆四十八年舉人,官湖北宜都縣知縣。夢蘭博通諸經,實事求是,尤邃於《周官》,成《周禮學》一書。分溝洫、畿封、邦國、都鄙、城郭、宮室、職官、祿田、貢賦、軍旅、車乘、禮射、律度量衡十三門,取《司馬法》、《逸周書》、《管子》、《呂覽》、《伏傳》、《戴記》諸古書...
戰國時期總稱《書》,漢代改稱《尚書》,即“上古之書”。因是儒家五經之一,又稱《書經》。現存版本中真偽參半。 [1] 《尚書》的尚常見有三種解釋方法:一種說法認為“上”是“上古”的意思,《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另一種說法認為“尚”是“尊崇”的意思,《尚書》就是“人們所尊崇的書”;還有一種...
第六章 上博楚簡《昔者君老》新注 第七章 上博楚簡《恆先》研究綜述——兼論《恆先》今後研究的方向 第八章 上博楚簡《凡物流形》兩處編聯的文獻驗證 第九章 從《逸周書?周祝解》看《凡物流形》的思想結構 第十章 《凡物流形》“心不勝心”章疏證 第十一章 《凡物流形》的文本結構和思想特徵 ...
證據三,《逸周書》是重要的西周文獻,其《和寤解》載:王乃出圖商,至於鮮原,召邵公奭、畢公高。王曰:“嗚呼,敬之哉!無競惟人,人允忠;惟事惟敬,小人難保,後降惠於民,民罔不格,惟風行賄,賄無成事。綿綿不絕,蔓蔓若何,豪末不掇,將成斧柯。”武王所言“綿綿不絕,蔓蔓若何,毫末不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