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贈杜二拾遺
傳道招提客,詩書自討論。
佛香時入院,僧飯屢過門。
聽法還應難,尋經剩欲翻。
草玄今已畢,此外復何言?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杜二拾遺:即杜甫。杜甫曾於唐肅宗至德二載(757)五月授左拾遺(門下省屬官)。
⑵招提客:寺僧。招提,梵文音譯,為四方之義。北魏太武帝造伽藍,創招提之名,後遂為寺院的別稱。杜甫剛到成都時,借住在寺廟中,故稱。
⑹復何言:杜詩仇兆鰲註:“草玄之外,更有何言謂別有著作也。”《全唐詩》“復”字下註:“一作更。”此句《文苑英華》作“此後更何言”。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聽說你現在作客成都,寓居佛寺,卻仍然在探討儒家經典。
佛門的香氣時不時地飄入院子裡,常常可以蹭到寺院裡的飯食。
聽寺僧宣講佛法,應答辯難,研究佛學,敷衍經文要旨。
如今你已經像揚雄仿《易經》作《太玄》那樣草就了你的論著,此後你還將寫些什麼呢?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冬十二月。這一年七月杜甫棄官,經秦隴於年底輾轉至成都寓居城西浣花溪旁草堂寺。高適時任彭州刺史,聞說杜甫初至成都,借居城西七里沙門復空所居之草堂寺,研磨詩書,與僧人同吃同住,高適料想老友平日裡聽僧人說法敷衍佛經,如今大約草玄已畢,當有新作,立刻作此詩寄以問候。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詩首聯是說杜甫客寓佛寺仍在探討儒家經典。杜甫青年時期寫的《游龍門奉先寺》中有“已從招提游,更宿招提境”的話,不想如今竟做了“招提客”了。長期顛沛流離,初來成都,寄寓寺院,尚無安身之所,哪裡談得上讀書、著作。這么說不過是為了增添詩意的高雅,是友人之間的善意調侃,不必太認真了。佛香入院為聽法,僧飯過門為趁食。王維在《山中與裴秀才迪書》中說,他常“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王維作為大施主、大居士,常去佛寺吃飯,寺眾自會引以為榮,是決不敢厭怠的。《唐摭言》載:“王播少孤貧,嘗客揚州惠昭寺木蘭院,隨僧齋餐。諸僧厭怠播至,已飯矣。後二紀,播自重位出鎮是邦,因訪舊遊,向之題已皆碧紗幕其上。播繼以二絕句曰:‘二十年前此院游,木蘭花發院新修。而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閣黎飯後鐘。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如果杜甫真的常往寺中趁食,他肯定不會像王維那樣受禮遇,與中唐的王播相比,也好不了多少。要知道,王播只是他一個人,杜甫還拉家帶口呢。不過,這只是高適的想像,杜甫當時並未去趁飯。《高僧傳》載:支遁講《維摩經》,遁通一義,許詢無以措難;詢設難,遁亦不復能通。《廬山記》載:謝靈運即遠公寺翻《涅槃經》,名其台為翻經台,翻非謂翻譯,乃敷衍經文要旨之意。頸聯稱讚杜甫精於佛學。尾聯呼應首聯,以揚雄作《太玄》為喻褒揚杜甫淡泊名利,潛心著述,為全詩結穴。
此詩語言平實,感情真摯,從中可見高適與杜甫情誼之深,亦可知杜甫初到蜀中景況。高適只是“傳道”杜甫一行已到成都,暫住佛寺。杜甫到來之初,高適對他的生活情況似乎不大清楚,也沒有什麼具體幫助,不過以詩代簡,略表問訊之意而已。杜甫接到此信後,旋作《酬高使君相贈》以答謝:“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祿米,鄰舍與園蔬。雙樹容聽法,三車肯載書。草玄吾豈敢,賦或似相如。”
名家點評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簽》:盛唐人和詩不和韻,晚唐人至有次韻者。洪邁曰:古人酬和詩必答其來意,非如今人為次韻所局也,如高適寄杜雲“草玄今已畢,此外更何求”,杜和雲“草玄吾豈敢,賦或似相如”;韋迢寄杜雲“相憶無南雁,何時有報章”,杜和雲“雖無南去雁,看取北來魚”。只以其來意往復,趣味自深,何嘗和韻。至大曆中李端、盧綸野寺病居酬答始有次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