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今敘篆文合以古籀說》是王國維所著作品,出自於《王國維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說文》今敘篆文合以古籀說
- 作者:王國維
- 作品出處:王國維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說文>今敘篆文合以古籀說》是王國維所著作品,出自於《王國維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說文>今敘篆文合以古籀說》是王國維所著作品,出自於《王國維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許君《說文·敘》云:“今敘篆文,合以古、籀。”段君玉裁注之曰:“小篆因古、籀而不變者多,其有小篆已改古、籀,古...
今敘篆文,合以古籀,博採通人,至於小大,信而有證。稽撰其說,將以理群類,解謬誤,曉學者,達神恉。分別部居,不相雜廁。萬物鹹睹,靡不兼載。厥誼不昭,爰明以諭。其稱《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皆古文也。其於所不知,蓋闕如也。
許慎在《說文·敘》中說:“今敘篆文,合以古籀。”指明的是所收的正字,而非指重文。據統計,《說文》重文中指明古文的有500字出頭,指明籀文的有219字,遠遠少於許慎所能見到的古文和籀文。這說明和小篆相同的古文、籀文決不在少數。把兩處(《說文·敘》、《漢書·藝文志》)記載參照起來看,可以肯定,...
古籀 古籀,讀音是gǔ zhòu,漢語詞語,意思是古文與籀文的並稱。解釋 古文與籀文的並稱。出處 漢許慎《說文解字·敘》:“今敘篆文,合以古籀。”《魏書.卷九一.術藝傳.江式傳》:“而案偶章句,隱別古籀奇惑之字。”
《說文》收字的體例是“今敘篆文,合以古、籀”。字形以小篆為主,同時收入一些寫法跟小篆不同的古文和籀文,在解釋文字的時候,許慎依據六書理論,儘可能結合字形指出字的本義。所以即使按照不以小篆為古文字的傳統文字學的觀點來看,許慎的工作也是帶有古文字研究的性質的。可惜許慎等古文學家所看到的古文字資料,...
許慎“今敘篆文,合以古籀”乃漢代通經、正經之正途,既是可行的,也是妥帖的。“鄙夫俗儒”以漢之隸書來解字說經,注定只能陷人“迷誤”的境地。至於段玉裁所說《說文解字》“以小篆為質”是出於“法後王,尊漢制”的考慮,倒是有附會牽強之嫌。二、“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思想催生部首編排體例 許慎在確立...
(4)在《說文》訓解之外,說明字義的變遷。指出文字在使用上因時代的不同而有古有今,並根據許慎的訓釋而說明古某字與今某字相當,由此探尋文字孳乳和演變的規律。四、引證經傳古籀,解釋《說文》。《說文》中保存了很多的古字古義,段氏引證經傳子史來解釋許說,並且從形體和聲音兩方面說明字義,最有創見。...
20世紀的《說文》字型、漢字形體結構與六書說研究 《說文》學的回顧與前瞻 論戴侗的《說文解字》研究 《說文新注》很有需要--附釋婦、事、家等古文字 《說文》與古文字互證分類例說 古文字與古聲韻之叄究芻說--兼示《說文》古籀篆文諧聲系統之學術價值 許慎“六書”釋義辨正 《說文解字》指事發微 王筠《...
籀文在春秋時期就已在秦國流行了,此後“戰國時,秦用籀文,六國用古文”(見王國維《史籀篇疏證序》),籀文據傳是周宣文時太史籀所整理,所以稱為籀文。籀文和金文相比形狀與結構有些相同,籀文只是更趨於簡化和線條化,形體齊整穩定。籀文可從《石鼓文》等金石器物上得見,《古籀彙編》等書收有籀文資料。古文...
《古籀彙編》是一部書籍。本書匯集甲骨刻辭、鐘鼎款識、周宣石鼓、秦漢吉金以及古璽、古陶、古幣、古兵器各種文字,共約三千個單字,重文三萬餘個,是一部集大成的篆文工具書。“籀文”又稱“籀書”、“大篆”。戰國時秦國使用的文字及秦統一六國後之文字稱為“小篆”。編者認為“小篆”、“繆篆”均源於古籀,與...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是我國文字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奠基之作,它保存整理了大量的周秦古籀篆文,總結並發展了前人的文字學理論,其中“六書”理論占有重要地位。“六書”之中,會意字最具意合特徵,是解剖漢族先民對於詞義理解的“活化石”。本書在繼承前人對《說文》會意字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會意字的性質...
《說文》今敘篆文合以古籀說 漢時古文本諸經傳考 漢時古文諸經有轉寫本說 兩漢古文學家多國小家說 科斗文字說 魏石經考一 魏石經考二 魏石經考三 魏石經考四 魏石經考五 《魏石經考》自序 蜀石經殘拓本跋 宋撫州本《周易》跋 清刻本《尚書隸古定釋文》跋 清刻本《書古文訓》跋 《尚書覈詁》序 舊刊...
這就是《說文解字》成書的由來。《說文解字》創稿於和帝永元十二年即公元100年,至安帝建光元年即公元121年命其子進獻,歷時二十二年,堪稱精心用意之作,是我國古代語言文字學研究的集大成。正如作者在敘中稱:“今敘篆文,合以古籀,博採通人,至於小大,信而有證,稽撰其說,將以理群類,解謬誤,曉...
書《毛詩故訓傳》後 甲骨、金文及其他古文字 釋史 釋旬 釋 釋禮 《毛公鼎考釋》序 《宋代金文著錄表》序 《國朝金文著錄表》序 戰國時秦用籀文六國用古文說 《史記》所謂古文說 《漢書》所謂古文說 《說文》所謂古文說 《說文》今敘篆文合以古籀說 漢時古文本諸經傳考 漢時古文諸經有轉寫本說 商三句兵...
《宋代金文著錄表》序 《國朝金文著錄表》序 戰國時秦用籀文六國用古文說 《史記》所謂古文說 《漢書》所謂古文說 《說文》所謂古文說 《說文》今敘篆文合以古籀說 漢時古文本諸經傳考 漢時古文諸經有轉寫本說 商三句兵跋 秦新郪虎符跋 秦陽陵虎符跋 《齊魯封泥集存》序 殷周史 生霸死霸考 女字說 殷...
《說文》今敘篆文合以古籀說 漢時古文本諸經傳考 科斗文字說 漢魏博士考 南宋人所傳蒙古史料考 作者簡介 王國維(1877—1927),近代學者、文學家。字靜安,一字伯隅,號觀堂,浙江寧海人。民國時,曾任清華大學研究院教授。早年入羅振玉“東文學社”。學習日文、西洋哲學、文學、美術,而於叔本華、尼采之說...
曾纂輯《十六金符齋印存》《恆軒所見所藏吉金錄》《千璽齋古璽選》等。編著有《說文古籀補》《篆文論語》《古玉圖考》《權衡度量考》《愙齋集古錄》《愙齋詩文集》《古字說》等。人物生平 早年求學 吳大澂是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祖籍安徽歙縣。生於清道光十五年五月十一日(1835年6月6日)。為吳立綱次子...
許君叔重懼學絕道喪,作《說文解字》,以述六書。蓋古世於書,不知則闕,問諸故老,今則壹以許氏為歸。秦漢以來,文字遂以不墜。雖古文中絕,賴秦書存其近似,而世猶知有周孔之書也。故論者或推尊許氏,謂功不在禹下,豈不信歟!顧許氏敘篆文,合古籀,而所取古文由壁中書及郡國所得鼎彝,時未有...
按篆體右像古文及之半,而左引筆下垂。內從一,非從二也。與說解不相應。夫許既列之二部,明言從二,不宜乖異如是。蓋轉寫旣久,譌奪之由,尠有深思者。許以先篆後古籀為經例。先古籀後篆為變例。變例之興,起於部首。部首為二,則從二之凡當先列。從一之凡當後之,考定其文。當作□。冣□而言也...
留有《說文古籀補補》《續字說》《說文抉微》《還倉室述林》《古璽初釋》《古陶初釋》《說文部首啟明》等著述。1930年病逝於北京。噩耗傳開,海內外賢達名流敬贈儀幛、輓聯,《大公報》發表社論《悼丁佛言先生》,推崇其人品、氣節、學問,稱之為“一代之范”。丁輔之 丁輔之:(一八七九——一九四九)原名...
吳大澂《說文古籀補》:“古亯字象宗廟之形。”《說文》所訓“象進熟物形”,與亯構形不合。商代甲骨文像高台上有建築形。西周金文(圖5-8)象形出現變化,台狀由長方形變成圓形,有的字圓中或加一短橫,甚至寫作“圖A”形。小篆作圖16,17,春秋戰國文字大體沿用西周字形而趨簡化,戰國秦文字字下端寫作“...
他的成名作為《金文編》,是繼吳大澄《說文古籀補》之後的第一部金文大字典,是古文字研究者必備的工具書之一。得此手卷,商承祚66歲 容庚70歲 此《贈別石友道兄之三衢郡丞序》,原是已故著名文字學家、收藏家、鑑定家商承祚的舊藏。商承祚先生之子商志香覃教授也已作古,那么其收藏故事究竟如何,今已無從...
其數據主要采自《甲骨文編》《續甲骨文編》《殷墟文字類編》《鐘鼎字源》《重訂金文編》《說文古籀補》《說文古籀補補》《說文古籀三補》《說文》《石刻篆文編》《漢隸字源》《隸辨》《玉煙堂本急就草》《草訣歌》《草字彙》,以及《六書分類》《六書正訛》《楷法溯源》等。各字以通用正體為準,作該字...
今本行於漢,轉從冣初之古文。猶隸楷之體,時或有舍小篆用古籀體者也。諸市切,一部。廣韻 諸市切,上止章 ‖止聲之部(zhǐ)止,停也。足也。禮也。息也。待也。留也。諸市切。十。康熙字典 【辰集下】【止部】 止 《唐韻》《集韻》《韻會》並諸市切,音芷。《說文》:下基也。象艸木出有...
著作多為“考釋”、“集注”、“定本”之類。如朱彝尊《欽定日下舊聞考·石鼓文考》,張燕昌《石鼓文釋存》、尹彭壽《石鼓文匯》、強運開《石鼓釋文》、震鈞《石鼓文集注》、鄭業斆《石鼓文定本》、沈梧《石鼓文定本》、吳大澄《說文古籀補》等。以上資料來源於劉星、劉牧著《石鼓詩文復原譯釋》
第五章 《說文》中古籀 第六章 甲骨文字 第七章 隸書 校讎學 序 上卷 校讎學敘論 校讎學之定義 校讎學之類別 中卷 校讎學史 周代之校讎學 兩漢之校讎學 魏晉南北朝之校讎學 隋唐五代之校讎學 兩宋之校讎學 元明之校讎學 清代之校讎學 下卷 校讎方法 逸書搜輯 真偽辨別 底本互勘 群籍鉤稽 篇第...
第七章 篆文 第八章 隸書 第九章 文字廢棄 第十章 文字增加 中編 六書條例 第一章 六書通論 第二章 象形釋例 第三章 指事釋例 第四章 會意釋例 第五章 形聲釋例 第六章 轉注釋例 第七章 假借釋例 下編 研究書目 第一章 說文 第二章 形體辨正 第三章 古籀與小篆 第四章 金文 第五章 《說文...
第七章 篆文 第八章 隸書 第九章 文字廢棄 第十章 文字增加 中編 六書條例 第一章 六書通論 第二章 象形釋例 第三章 指事釋例 第四章 會意釋例 第五章 形聲釋例 第六章 轉注釋例 第七章 假借釋例 下編 研究書目 第一章 《說文》第二章 形體辨正 第三章 古籀與小篆 第四章 金文 第五章 《...
宋代人收藏銅器極重視銘文,如呂大臨《考古圖》等;也有專門摹刻銘文的,如王俅《嘯堂集古錄》等;把銘文中的字編為字典則有王楚和薛尚功《鐘鼎篆韻》。清代由於《說文》之學興盛、聲韻訓詁研討日深,在這種學風的影響下,銘文研究進步較快,不斷出現專家,如吳大《字說》、《說文古籀補》,孫詒讓《古籀...
第七章 篆文 第八章 隸書 第九章 文字廢棄 第十章 文字增加 中編 六書條例 第一章 六書通論 第二章 象形釋例 第三章 指事釋例 第四章 會意釋例 第五章 形聲釋例 第六章 轉注釋例 第七章 假借釋例 下編 研究書目 第一章 《說文》第二章 形體辨正 第三章 古籀與小篆 第四章 金文 第五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