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無染著:不染與波羅蜜相違事
第二節 無顧戀:不求波羅蜜之果報
第三節 無罪過:遠離四雜染法
第四節 無分別:不割裂諸波羅蜜
第五節 正回向:回向無上大菩提果
第十八章 波羅蜜之清淨相細說
第一節 總說七種清淨相
第二節 別說波羅蜜清淨相
一、 布施波羅蜜七清淨相
二、 持戒波羅蜜七清淨相
三、 忍辱波羅蜜七清淨相
四、 精進波羅蜜七清淨相
五、 禪定波羅蜜七清淨相
六、 般若波羅蜜七清淨相
第十九章 五法之善業差別
第二十章 波羅蜜勝性差別
第二十一章 波羅蜜因果無窮盡性
第二十二章 六度菩薩行而不住
第二十三章 波羅蜜四種威德妙力
第二十四章 波羅蜜之因果利益
第二十五章 眾生貧苦業報自受
第二十六章 般若波羅蜜與無自性性
第二十七章 波羅蜜、近波羅蜜和大波羅蜜
第二十八章 種子現行之伏斷次第
第二十九章 粗重習氣之伏斷次第
第三十章 地上菩薩所生煩惱之行相功德
第三十一章 唯有一佛乘無二亦無三
第三十二章 教名流通:地波羅蜜了義教
第四部:見行圓滿
【 如來境界 】
( 第五卷)
第八品 如來成所作事品
第一章 如來法身行相
第二章 解脫身非法身
第三章 如來心生之相
第四章 如來化身八相
第五章 如來三藏:契經、調伏、本母
第一節 契經:經藏
第二節 調伏:律藏
第三節 本母:論藏
一、 本母十一相
二、 世俗相
三、 勝義相
四、 菩提分法相
五、 行相
六、 自性相
七、 果相
八、 領受開示相
九、 障礙法相
十、 隨順法相
十一、 過患相
十二、 勝利相
第六章 與外道不共義:法無我性
第七章 如來心相依余勢無作化現
第八章 如來化身之心
第九章 如來行處與如來境界
第十章 法身化身不二
第十一章 依化身增上修行
第十二章 解脫身和法身功用差別
第十三章 善惡業報不可思議
第十四章 穢土和淨土之差別
第十五章 教名流通:如來成所作事了義教
出版背景
演覺老師曾任教於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多年,主講《楞嚴經》和其他禪宗經論。
在給佛學院本科學僧講解《楞嚴經》之餘,重新細讀了《解深密經》,發現這二部經具有強烈的互補性。《楞嚴經》雖然提到了包括耳根圓通在內的二十五種圓通修法,但全經內容相對側重於明圓理、破邪見,至於到底應該怎么修,並沒有太多可操作性的說明。而《解深密經》正好圓滿了這樣一個空白。《解深密經》最突出、最重要的特點是以可操作的修習方法——心行瑜伽:奢摩他毗婆舍那為中心,前前後後都是圍繞這個修法展開。全經共分五卷,第三卷“分別瑜伽品”是具體開示奢摩他毗婆舍那的操作方法,前面第二卷是開示修習奢摩他毗婆舍那必須依止的正見,後面第四卷是修習奢摩他毗婆舍那次第而證的主要過程,最後第五卷是修習奢摩他毗婆舍那的圓滿果報:如來境界。
《解深密經》是佛教的核心經典,是側重於指導佛法修行實踐的一部經。本經重點提出二種修行實踐方法,一種是奢摩他,有的意譯為“止”;第二種是毗婆舍那,有的意譯為“觀”。這二種修法,是佛教最根本的修法,貫串了從凡夫到佛位的整個過程,也是佛教所有修法的綱領。所以,嚴格來講,《解深密經》沒有宗派差別,也不為任何宗派所獨有。儘管如此,基於義理和修法的無量殊勝,《解深密經》後來逐漸成為很多宗派的根本所依經典。最有代表性的是古印度的大乘瑜伽行派,其所依根本論——《瑜伽師地論》把整部經都引用進去。佛法傳入中國後,由大乘瑜伽行派衍生了中國本土的二大宗派,一個是中國禪宗,側重於奢摩他毗婆舍那的現量修習;另一個是中國的法相唯識宗,側重於奢摩他毗婆舍那修習過程的法相辨析。甚至於天台宗,雖說沒有將《解深密經》納入所依經,其最有代表性的“止觀”法門和學說,其實也是奢摩他毗婆舍那的中國式套用
據圓測法師《解深密經疏》,本經有二種版本,一種是廣本,約十萬頌,沒有傳入漢地;另一種是略本,約一千五百頌,傳入漢地的有四種譯本。在這四種譯本中,第一種求那跋陀羅譯本《相續解脫經》和第三種真諦譯本《解節經》,內容都不完整。只有第二種菩提流支譯本《深解脫經》和第四種玄奘譯本《解深密經》相對比較完整,並且內容具有一定的對照性。所以,為了方便學習,本書將這二種版本合編在一起,並且每個章節都進行了一一對應的整理。
雖然是同一部經,但不同的翻譯師,基於不同的側重點,所翻譯出來的經書具有很大的風格差異。就相對比較完整的二種譯本來說,北印度大乘瑜伽行派的三藏祖師菩提流支譯本具有濃烈的印度瑜伽行派風格,所用語言側重於對心行操作的描述和引導;中國法相唯識宗三藏祖師玄奘譯本具有濃烈的中國法相唯識宗風格,所用語言側重於對法相的描述和定位,並以此奠定了中國法相唯識宗的法相基礎。
因緣和合下,演覺老師整理了此書內容,以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佛學叢書正式出版。
作者簡介
演覺,本名:張建國,北大博雅客座教授,演覺書院院長,國家衛健委高級心理諮詢師,企業家人生導師,禪學導師,華熠智庫首席專家,中國閩南佛學院禪宗碩士,斯里蘭卡凱拉尼亞大學文學碩士,陝西省慈善聯合會社會工作委員會特聘專家,原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佛學講師,原閩南佛學院佛學講師。現任上海演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