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簡介
《視野》雜誌創刊於1997年,是一本面向青少年的文摘加主題原創類期刊,服務於中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生涯教育以及中學通識教育與大學專業教育的銜接。從2023年開始,雜誌定位更為精準,聚焦中學教學、聚焦教材、聚焦升學深造、聚焦綜合素質、聚焦新科技革命。《視野》的內容有料、有效、有趣,幫助提升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助力其升學深造,實乃中學生及家長的良師益友。
國內統一刊號:CN62—1117/G2
郵發代號:54—11
編輯團隊
主管:蘭州大學
主辦:蘭州大學
編輯出版:《視野》編輯部
編輯政策委員會主任:李恆濱
編輯政策委員會委員:李恆濱 包國憲 夏志勇 田廣 葛俊芳 趙濤
總編:包國憲
副總編:夏志勇 田廣 葛俊芳
主編:趙濤
編輯:王雯雯 李雪琴 馮丹
美術編輯:梁兆林 楊霞
網路編輯:慕雅瓊
發行部主任:夏志良
運營:蘭州視野傳媒科技有限公司
業務負責人:韓軍紅
法律顧問:上海中聯(蘭州)律師事務所 謝宗高
主要欄目
《視野》雜誌設定的主要欄目有:視點、大學、文藝、通識、生涯、專欄
成長大事記
1997年3月,新《視野》誕生。
1998年4月,經過近一年的發展,《視野》迅速成長為中國文摘期刊界最有青春活力的雜誌之一,期發行量超過10萬冊,形成了刊界的“《視野》現象”。
2001年3月,《視野》雜誌大型公益活動“優秀教師”決定向全國數千名優秀教師贈閱一年的《視野》雜誌,該活動開啟了《視野》的公益傳統。
2002年1月,《視野》雜誌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組建的“中國期刊方陣”,被確定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俱佳的“雙效期刊”。
2002年7月,《視野》雜誌期發行量突破30萬冊。
2003年5月,《視野》雜誌免費為中華藍天兒童村(孤兒院)做招募義工的廣告:“關愛孤兒、救助孤兒”。自此《視野》雜誌堅持每年對中國紅十字會旗下的公益項目進行免費廣告宣傳,中國紅十字會為此致信感謝和讚譽《視野》雜誌的義舉。
2004年6月,《視野》雜誌文章《爸爸的秘密花園》入選香港高中語文教材;《視野》大型公益活動“讓陽光灑滿每個心靈”開啟,該活動在全國讀者中產生了強烈反響,《視野》編輯部每天收到的讀者來信超過了200封。
2005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公示,《視野》雜誌榮膺第三屆國家期刊獎“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獎”。該獎項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主辦,在對全國9025種期刊嚴格遴選的基礎上產生,是我國期刊界的政府最高獎。
2005年2月,《視野·彩版》創刊,《視野•彩版》將人文關懷的目光更加集中地投向學生群體,關注他們面臨的各種學習、生活、情感的重負,關注他們的精神空間的存在狀態,同時希望藉助各種方式來努力疏解這種壓力,主張朝氣地成長,積極地思考,蓬勃地生活。
2005年3月,《視野》推出了大型公益活動“《視野》•陽光行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譽,也讓《視野》的知名度再次攀升。
2005年8月,《視野》發出“全國中學語文老師聯誼會邀請函”,來自全國三十多個省市一千多所中學的三千多名語文老師積極報名加入了《視野》雜誌“全國中學語文老師聯誼會”。
2005—2013,連續9年,《視野》雜誌榮膺“中文期刊網路傳播國內閱讀排行前100期刊”。該排行榜是中國期刊協會、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龍源期刊網聯合發布的期刊網路傳播閱讀排行,龍源期刊網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期刊網。
2007年2月,經過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新聞出版局聯合評審,《視野》雜誌入選“百種優秀期刊進連隊”名單,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大官兵的良師益友。
2007年3月,《視野》雜誌入選中央電視台主辦的“讀者首選期刊”電視展播活動,同期入選的還有《讀者》、《故事會》、《知音》等知名期刊。
2012年1月,《視野》雜誌入選中國郵政集團“中國郵政50種重點培養商務期刊”。
2013年10月,《視野》雜誌入選中國郵政集團“中國郵政12種最具發展潛力報刊”。
2013年11月,《視野》在持續保持發行量及品牌影響力的前提下,傾力打造的移動新媒體正式上線,為讀者提供全新的移動閱讀體驗和人性化的內容呈現。
2005年至2016年,連續12年入圍“中文期刊網路閱讀亞洲排行前100期刊”及“中國小及高校數字閱讀排行前100期刊”。
2017年《視野》雜誌剛剛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全國少年兒童推薦的“百種優秀少兒報刊”。
2017年4月,《視野》雜誌設立百萬獎金,舉辦首屆全國中小學生作文大賽。
2018年,入選首屆“中國最美期刊”。
2018年4月,視野第二屆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正式啟動
2020-2021國內數字閱讀影響力期刊TOP100排行第72名。
2020—2021海外數字閱讀影響力期刊TOP100排行第23名。
2021年6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百年人物”主題徵文大賽正式啟動。
2022“中國人文大眾期刊數字閱讀影響力TOP100”排行第51名。
2022年,“何為師者?”《視野》全國主題徵文大賽於4月23日讀書日啟動。
2023年,“人生第一等事”《視野》雜誌全國主題徵文大賽於讀書日啟動,徵稿正在進行中。
榮譽表彰
2002年,《視野》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中國期刊方陣”,被評定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俱佳的“雙效期刊”。
2005年榮膺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社科期刊獎”。
2005—2018年,連續14年入圍“中文期刊網路閱讀亞洲排行榜前100期刊獎”及“中文期刊網路閱讀中國小閱讀前100名”。
2016年,被甘肅省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推薦為首屆甘肅省“十佳期刊”提名(社科類)。
2017年,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全國少年兒童推薦的百種優秀期刊。
2018年,入選首屆“中國最美期刊”。
2020-2021國內數字閱讀影響力期刊TOP100排行第72名。
2020—2021海外數字閱讀影響力期刊TOP100排行第23名。
2022“中國人文大眾期刊數字閱讀影響力TOP100”排行第51名
視野品牌活動
視野首屆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
視野“首屆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是面向全國中學生公開徵集優秀作文的一次公益性比賽,自2017年4月18日啟動到11月18日落幕,最終徵得有效稿件10361篇。大賽採取命題作文形式,和高考作文的形式更加貼近。
此次徵文活動,吸引了全國近百家媒體的關注,綜合整個活動宣傳過程,視野首屆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啟動儀式覆蓋1.5722億人次,新聞發布會覆蓋4425.5萬人次,頒獎典禮覆蓋1.2888億人次,總計覆蓋3.3億人次。直接客群人群至少5000萬人次,其中,中學生及中學教師群體客群至少800萬人次。
《視野》雜誌舉辦此次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是為了培養青少年的創造性、發散性思維,鼓勵教育模式的多元化發展。踐行《視野》雜誌“致力於服務中學生、特別是高中生的人文素養教育和寫作水平提高,服務中學生的未來職業規劃,服務中學生與國內外名牌大學及專業的溝通和連線”的承諾。
視野第二屆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
第二屆作文大賽,覆蓋面更廣,以培養中學生創造思維,發散性思維,鼓勵教育多元化發展為首要目標。
本屆作文大賽共收到全國範圍內有效稿件31022篇。經過由作家、學者、語文名師、媒體編輯組成的評獎委員會層層篩選,公眾投票、監督,10位同學榮獲一等獎,每人獎金10000元並頒發獲獎證書30名同學獲得二等獎,每人獎金3000元並頒發獲獎證書,200名同學獲得三等獎,每人獲得全年《視野》雜誌一套及作文大賽優秀專刊一冊並頒發獲獎證書。新華社、人民日報、中新社等30多家全國及省市新聞媒體,學生代表近三百人參加了啟動儀式。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百年人物”主題徵文大賽
自2021年6月15日徵文大賽啟動,到9月30日截止,大賽共收到全國各地來稿3600餘篇,參賽者有國家、各省市作協會員,有大學、初高中的師生,有媒體從業者,也有工人、農民,社會覆蓋面十分廣泛。參賽者中,年齡最小的僅13歲,年齡最大的有76歲。參賽作品體裁多樣,有散文、詩歌、小說甚至長篇戲劇。所有參賽作品,都經過三次審讀之後提交給複審、終審評審。進入決賽的篇目,終審評審不僅給出了分數,並且每一篇都附有幾百字的評分依據。
“何為師者?”全國主題徵文大賽
尊師重教,是我國數千年的老傳統。晚清民國以降,關於教育的目的和意義,也一直是全社會所關注的熱點,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當然是教師。
在知識經濟如此繁盛的今天,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老師?真正的教育,從來不僅僅是知識的輸出、傳播與接受。老師打動學生的,不僅僅是教學能力,更多是那一個個具體的人格,老師和學生之間,並不只是知識、技能的教授與習得,還存在著靈魂與靈魂之間的感應、顧盼、互動與悲憫。這正是《視野》將徵文大賽主題定為“何為師者?”的意義所在。
徵文大賽自2022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啟動,至8月15日截止,大賽共收到國內外來稿6546篇。幾乎所有的稿件,都沒有為參賽而參賽,編故事、唱高調、凌空蹈虛地立論,大家都在真切而自然地表達著各自的師生情誼。
經過評審會的認真評定,秉承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最終產生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10名,優秀獎50名。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新聞社,新甘肅,甘肅電視台,蘭州日報等媒體全程參與報導。
“人生第一等事”全國主題徵文大賽(正在進行中)
前一陣,ChatGPT火爆全網,引發了廣泛討論。在很多創意工作都能被人工智慧取代的今天,人類還能夠做什麼?
關於國家、經濟、社會的現代化,一直是重要話題,但我們很少關注人的現代化。科學與技術的昌盛,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但那些終極的困惑,卻始終存在,甚至比幾千年前更加強烈地撩撥著我們的神經。從生物、生理、心理等方面來定義人,是遠遠不夠的。最能定義人的,是人活著的目的,或者說意義。
王陽明說:“讀書做聖賢,方為人生第一等事。”你認為,人活著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你可以直接就此話題展開議論,也可以發揮想像力,以小說或戲劇的形式表達你的思考,更可以結合自身體驗,用自己的生命去回復這個誰也擺脫不了的永恆之問。
徵稿正在進行中......
(日期:2023年4月23日至2023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