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伯應<南征吟>小引》是一篇十分優美流暢的散文,為明末著名才子學者錢謙益所作。袁伯應為明末著名畫家、詩人袁樞,河南睢州人,兵部尚書袁可立子。傳世畫作有《平泉十石圖》、《松溪泛舟圖》等。其父袁可立為抗清名臣,清興“文字獄”,父子作品遭滿清封殺禁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袁伯應<南征吟>》小引
- 創作年代:明崇禎十七年(1644)
- 作品出處:牧齋全集
- 文學體裁:小引
- 作者:錢謙益
作品原文,作品介紹,
作品原文
《袁伯應<南征吟>》小引
(明)錢謙益
睢陽袁伯應,以名臣之子牽絲郎署,負文武大略。博雅好古,散華落藻,輶軒問俗。戎車出塞,山水登臨。友朋談燕,攬採風物,伸寫情性。
所至必有詩,而其詩高華鴻菀,蒼老沈鬱,亦與境而俱變。當其督餉遼左,歷覽關塞,指顧毳幕,籌策表餌,欲以尺組系單于,故其詩縱橫頓挫,若田僧超臨陣作《壯士歌》,使人有車馳馬驟、投石橫草之思。
已而休沐里居,捍禦孤城,搘拄強寇。主憂臣辱,以四郊多壘為恥,故其詩淒清悄厲,若劉越石登樓長嘯,使人有雲深月近,裹創飲血之恐。
至其榷關南國,登車奉使,江南佳麗之地,風聲文物,與其才情互相映帶。而羽書之旁午,民力之凋敝,持籌蒿目,又迸逼於胸中。故其為詩曲而中,婉而多風古人,感懷諷諭纏綿惻愴之致,往往交驚雜作。語曰“登高能賦,可為大夫”,其伯應之謂乎?榷政告竣,頌聲塞途。
關中警急,秉鉞者急需戡定之才,君且奉簡書驅車以往,則其詩當益雄。昔杜子美天寶入蜀思秦中之盛,而痛其陷沒,《秋興》諸篇,至今令人流涕。今長安關河四塞,自古帝王之州,一旦為蟻賊殘破,伯應之憂憤視子美又何如?韓退之從裴晉公蔡州歸師次潼關有“日出潼關四面開,相公親破蔡州迥”之句,古人文士鹹為吐氣。
上方臨遣授鉞,如晉公故事,伯應其將有雄篇麗句繼退之而作乎,余將泚筆以和焉!
(錢謙益《牧齋全集》)
作品介紹
錢謙益散文詩作文辭十分優美,確為上乘之作,已經達到了時代的頂峰,若從純文學角度看,至今無出其右者。僅以本文為例,可略觀其詩文造詣梗概。
按考:“(崇禎十七年)八月(二十四日)己卯,加戶部郎中(正五品)袁樞銜一級。…先是,銓部升樞山東僉事,戶部題留;奉旨:『準留,不準加銜』。未幾,復有此旨。… 九月(二十八日)癸丑,命曹州道袁樞、沂州道郭正中三日赴任。…十月(初四日)戊午,命河南撫按越其傑、陳潛夫星馳赴任。命曹州道袁樞赴豫撫越其傑軍前酌用。(《台灣文獻叢刊·偏安排日事跡》)”從作品內容“關中警急,秉鉞者急需戡定之才”看,此文當作於明崇禎十七年(1644)九、十月間。
入清後,錢謙益與袁樞命運不同,錢氏降清,在歷史上落下貳臣的罵名。而其時與錢謙益交好的河南巡撫越其傑和河南參政兵備道袁樞俱誓不仕清相繼鬱郁絕食而卒。在是篇文章中可看出錢謙益對袁樞才品的推崇和敬重之情,此前錢謙益也曾為袁父袁可立撰寫過誥制文章,見存於各種版本的《牧齋文集》中。
錢謙益一生有兩個污點:一是諂事南明王朝中的阮大鋮、馬士英之徒,有失其名士風節;一是迎降清軍之舉,未能保持晚節。這種失足,確實鑄成了錢謙益的千古恨。這種悔恨,在其北上之時已經開始,所以未到半年,錢謙益就提出辭呈,要求回南方家鄉養病了。這一舉動表現出錢謙益不願再與清王朝合作的心態,同時也是對這個王朝的蔑視。
錢基博在《明代文學》中評價“錢氏以明代文章鉅公,而冠遜清貳臣傳之首,人品自是可議!”在他身上,反映了明清之際一些文士人生態度的矛盾。
但他在學界文壇的宗主地位,未因此而動搖。當其八十華誕時,歸莊仍送壽聯云:“居東海之濱;如南山之壽。”黃宗羲在錢逝世後所作的《八哀詩》中,仍將其引為“平生知己”,且肯定其“四海宗盟五十年”的學術地位;即使是像顧炎武至死不仕清廷,不願列名於錢的“門生”的人,仍肯定其是“文章宗主”。(《錢謙益與明末清初學術演變》)
黃道周:“虞山尚在,國史猶未死也。”
黃宗羲:“四海宗盟五十年,心期末後與誰傳?憑煙引燭燒殘話,囑筆完文抵債錢。紅豆俄飄迷月路,美人慾絕指箏弦。平生知己誰人是?能不為公一泫然。”(黃宗羲:《八哀詩(其五,錢宗伯牧齋)》)““王弇州後文壇最負盛名之一。”
徐世昌:“牧齋才大學博,主持東南壇坫,為明清兩代詩派一大關鍵。”(徐世昌:《晚晴簃詩匯》)
日本著名漢學家吉川幸次郎先生,早在1965年就曾發表長文——《錢謙益與清朝的經學》,文中指出:“錢謙益是明末清初17世紀前半葉中國文學或文明史的巨人,他不僅是文學家、批評家、理論家,也是政壇巨子,但他卻未能受到重視,研究論著很少。“(《錢謙益與明末清初學術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