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原理》 (曼昆)

《經濟學原理》 (曼昆)

本書特色

這本書的特色首先在於簡明性。曼昆在寫這本書時依據的原則是:“寫作最重要的是簡單明了,而不是事無巨細包羅萬象,讀者的時間是稀缺資源。”這也就體現了經濟學本身的“經濟”二字。

第二個特色是趣味性。曼昆通過日常生活中人們熟悉的事例、故事經歷、政策分析、新聞摘錄這些素材來介紹經濟學,這就讓讀者在有趣的閱讀中輕鬆地了解 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經濟學的趣味化是許多經濟學家追求的目標,曼昆是成功者,這也正是這本書的影響遠遠超出學術界的原因。

書目結構

全書總共34章,前23章是微觀部分,後11章是巨觀部分,該書第一章提出了經濟學的十大原理,以此作為全書的中心。在全書中,曼昆儘可能地經常回到套用與政策方面的問題上,大多數的章節也包括了如何套用經濟學原理的案例研究。

基本介紹

  • 書名:《經濟學原理》 (曼昆)
  • 作者:曼昆
  • 譯者梁小民 梁礫
  • ISBN: 9787301150894
  • 頁數:540
  • 定價:54.00元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4-1
  • 裝幀:平裝
作者介紹,主要內容,

作者介紹

N.格里高利·曼昆,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曾在普林斯頓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院學習經濟學;講授過總量經濟學、個體經濟學、統計學和經濟學原理。曼昆教授還是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合作研究人員,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和國會預算辦公室的顧問;他還供職於ETS考試研發委員會下設的經濟學高價水平考試委員會;從2003年到2005年,他擔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主要內容

《經濟學原理》的主要內容包括:
1. 人們是如何決策的。這其中包括四個原理:
原理一,人們面臨著權衡取捨。此原理典型的注釋 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為了得到某個你喜歡的東西,通常就不得不放棄另一個喜歡的東西,因此,作出決策要求在一個目標與另一個目標之間,或者幾個目 標之間有所取捨。認識到生活中的權衡取捨的重要,因為人們只有了解自己可以得到的選擇,才能作出良好的決策。
原理二,一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當作出任何一項決策時,決策者應該認識到伴隨每一種可能的行動而帶來的機會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生活中許多決策,涉及到對現有行動計畫進行微小的增量調整,經濟學界稱這些調整為邊際變動。在許多情況下,個人和企業通過考慮邊際量,將會作出更好的決策。只有一種行動的邊際收益大於邊際成本,一個理性決策者才會採取行動。
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由於人們通過比較成本與收益作出決策,所以當成本或收益變動時,人們的行為也會改變,這就是說,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因此,在分析任何一項政策時,不僅應該考慮直接影響,而且還應該考慮激勵發生作用的間接影響。如果政策改變了激勵,它將使人們改變自己的行為。
2、曼昆《經濟學原理》中的消費思想
一、關於消費、儲蓄和經濟成長的關係
按照傳統的觀點, 儲蓄是決定經濟成長的主要因素, 消費和儲蓄, 從而和生產又是一對矛盾, 要想經濟高速增長, 就不得不壓低現期消費,增加儲蓄。許多人在講到儲蓄對經濟成長的作用時,往往以日本為例來論證這一觀點。日本的儲蓄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許多人認為, 日本的高增長是因為它的高儲蓄帶來的,因此,“一個落後國家要想實現經濟高速增長,就要像日本那樣實行高儲蓄的政策”,成為一時的熱門話題。曼昆在《經濟學原理》的“經濟成長與公共政策”一節中, 對儲蓄和經濟成長的關係進行了深刻的論述。
二、關於人力資本投資和教育消費
現代社會的發展, 主要已不是依靠物質資本,而是依靠人力資本。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本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曼昆在《經濟學原理》中,十分強調人力資本的作用, 認為在開發中國家,人力資本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三、關於社會公平和擴大消費需求
曼昆在《經濟學原理》一書中指出, 看不見的手並沒有保證每個人都有充足的食品, 體面的衣服和充分的醫療保健。許多公共政策(例如所得稅和福利制度) 的目標就是要實現更平等的經濟福利分配。
四、關於消費環境和經濟福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