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福建日報》創刊於1949年8月25日,為福建省委機關報。1964年年底,
毛澤東為《福建日報》題寫
報頭。
《糊危才福建日報》發行一直得到各級黨組織和郵電部門的支持配合。1949年平均日發行約1萬份。1950年日發行1.5萬份,1956年達6萬份,1959年突破10萬份,1978年度高達36萬多份,1992年擴為8版後,年平均期發數達23萬多份,全省平均每129人擁有一份《福建日報》。本報發行躋身全國省級
黨報人均數排行榜第九位,在華東地區省級黨報中位居第三位。從1981年開始,《福建日報》發往香港、澳門、台灣等地,還發往美國、德國、新加坡、日本等。
報業集團
組織機構
管理體制
報社為省委直屬事業單位,實行獨立法人、自收自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化管理體制。報社實行全員聘任制。
報社對下屬單位經營活動實行經營目標責任制,各系列報在堅持正確的輿論導犁組嫌向的前提下,按市場化規律運作。
機構設定
報社直屬處級機構和下屬單位共31個,分為四大類:
采編部門:總編室、要聞采編部、民眾工作部、時事體育部、專刊部、記者通聯部、理論文藝部、攝影美術部、對外新聞部·新聞研究所等9個;
行政黨務人事:集團辦公室、人事處、老乾辦、機關黨委·工會、監察室、信息技術處等6個;
經營管理部門:總經理辦公室、計畫財務處、發行處(發行總公司)、廣告處(廣告總公司)、行政處·物業公司、印務中心等6個;
領導班子
《福建日報》領導班子黨組書記、社長(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兼):蔡小偉
黨組副書記、總編輯煉愚紙:王金福
黨組成員、副總編:翁慶華
黨組成員、副社長:薛中文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楊本勝
黨組成員、副總編:饒新冬
黨組成員、副總編:潘賢強
經營創新
改版
為準確把握廣大讀者的閱讀需求和習慣,《福建日報》2006年6月25日聘請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張洪忠博士對報紙進行系統的讀者調查。在此基礎上,考慮競爭力因素和經營需要,按照“大穩定,小組妹刪調整”的思路,於2007年4月9日推出新一輪改擴版:增加版面,從312版/周增加到328版/周;調整版面結構,增加本地新聞版,豐富新聞信息量。
改擴版取得了雙重功效:一是本地新聞的增加,在競爭力上進一步拉大與同城報紙的距離,為廣告和發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二是提高對廣告增長的承載能力,進一步擴大該報的廣告市場份額。
創新
參與重大時政報導,是都市類報紙提供公信力的重要手段。為適應越來越激烈的報業競爭,《福建日報》創新內容、創新手段、創新形式,將主流新聞做出吸引力和感染力。海都報對主流新聞報導的探索,受到讀者的認可和歡迎,報紙閱讀率、發行量、廣告業績穩步增長。
2007年全國“兩會”,該報在全省都市類報紙中,
首派記者採訪,推出“海西—首都大會談”,其中煮危“福建日報記者與省委書記拉家常”等獨家新聞,被各大網站紛紛轉載;2007年9月初策劃推出“激情海西的十七個樂章”,17篇貼近市民的小故事,成為了市民熱議的話題,新浪網、
中國網等國內大型網站紛紛轉載。福建省報刊閱評小組表揚,省內報紙迎接黨的17大宣傳報導中,《福建日報》的這組報導“最具有特色”,選材貼切,點評入理,可讀性強,起了暖人心、鼓幹勁的作用。“東岸看海西·風光無限”大型系列報導,該報採訪團前往台灣,深入了解台灣各界對海西的看法、建議和意見,展現海西在台灣的輻射力和影響力駝槓辨想。中新社在文章見報的當天編髮電稿《台灣知名人士寄語海西:共創兩岸雙贏風光無限》,高度評價這組報導。報導推出後,引起社會各界、全國網友以及海外鄉親的廣泛關注。這組報導的網上點擊率居高不下,在網頁搜尋引擎上百度或谷歌一下,“東岸看海西”的頁面超過30頁,足見網友的關注程度。
影響力
《福建日報》有這樣一句口號:“奉獻的不僅僅是新聞”。新聞人把履行和承擔社會責任化成一種自覺的行動,進一步營造社會和諧的氛圍。該報策劃了一系列主題為“海都十年·感恩福建”的活動,回饋讀者,幫扶困難群體,彰顯報人應有的社會責任感。
《福建日報》紅十字公益金於去年底由海都報與
福建省紅十字會發起成立,構建社會愛心平台。元旦推出“十載愛心,別樣新年”特別行動,募得的愛心捐款章催歡婆達30萬元作為公益金,用於救助困難人群;2007年春節策劃“百孤圓夢”行動,啟動救助金,選取100名孤老孤兒向他們發放過節費每人1000元現金以及若干過節物資;3月舉辦“傅聰鋼琴慈善音樂會”,把43.3萬元善款全部捐獻給福建省貧困山區的母嬰;7月推出“海都盛夏感恩周”大型策劃活動,“清涼大禮包”裝滿愛心企業捐贈的摺扇、飲品、保健品、防暑藥品等,送進田間地頭、廠礦工地、困難家庭中;“陽光
利群助學” 活動,資助132名貧困學子走進大學,累計協定金額超過240萬元。通過這些“感恩行動”,踐行媒體的社會責任,《福建日報》的親和力、影響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發展前景
1、拓展重點行業廣告,擴大市場份額。
2008年2月起,該報進一步最佳化廣告代理體制,激活經營活力,同時抓住地產、汽車等重點行業極力拓展份額。海都報的廣告繼續強勁增長,上半年廣告收入同期增長20%。據慧聰監測數據,該報的市場占有率達44%,繼去年同期增長2個百分點。9月30日,海都報出版十周年特刊,版面多達240個,當日廣告現金實收522萬元,版數、廣告額雙雙創下福建媒體之最。
2008 年上半年,地產廣告增長600多萬,進一步鞏固了市場的領先優勢。根據客戶需求推出地產特刊,擴大房產專刊在業界的影響力,吸引品牌客戶加大投放力度。先後推出了“指數特刊”、“福州樓盤之最”、“品牌特刊”、“藍籌地產特刊”等,吸引客戶增加協定外的投放量。有針對性地與地產大客戶簽訂戰略合作協定,擴大地產廣告的市場份額,預計新增廣告達上千萬元。
2、成立呼叫中心,報業經營全面提速。
2008 年8月1日,《福建日報》在全省媒體中第一家推出968111海都呼叫中心,以“服務一呼百應,新聞一拔就靈”為推廣口號,迅速為市民所接受。海都呼叫中心推出後,每天平均接進電話2000多個,大大增強對新聞信息的採集能力,有力促進發行征訂工作,提高讀者的忠誠度。同時,該報通過呼叫中心與采編系統、發行軟體、廣告經營的全面對接,構建起報業數位化管理平台,增強報社的快速反應能力,提高內部管理效率。
依託968111平台,該報大力開展增值服務。自主品牌“老榕”桶裝水於2005年底上市,利用發行網路配送。2007年以來,銷售量強勁增長,月均銷售量已超過2萬桶,不僅實現贏利,1至10月還為發行員增加收入50多萬元。“海都便民服務”於2006年12月開通,為讀物提供各類便民服務,提升讀者忠誠度。2007年下半年,海都便民服務網將嫁接呼叫中心,在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也開始實現贏利。
《福建日報》廣告代理三、管理創新:營造不斷超越的海都激情
海都報不養懶人,實行嚴格的內部競爭機制。2007年年3月份,《福建日報》舉行新一輪中層幹部競聘活動,經過競聘,一批骨幹走上中層崗位,構築起海都事業的“鋼筋水泥”,增強隊伍戰鬥力。
員工的收入與工作業績掛鈎,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再優秀的記者編輯,也不敢有所懈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沒有老本可吃,沒有資歷可講。海都報實行黃牌考核制,記者每季度考核一次,編輯每半年考核一次。黃牌考核制讓一些名牌大學畢業生敗下陣去,而更多能力出眾的人才不斷湧現,成為構築海都事業的“鋼筋水泥”。海都報的中層幹部,通過公開競聘上崗,和一線記者編輯一樣,他們也沒有鐵飯碗可端,要接受上至編委會,下到普通員工的“360度的測評”,能者上,庸者下。[1]
欄目介紹
要 聞:1版、16版追蹤重大
時事新聞,深入解讀熱點事件。
·新聞背景:2—4版,透過新聞看背景,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報紙看世界
·深度報導、記者調查:7版,敏銳,犀利,全面,寫出深度;腳到,眼到,心到,做好調查
·異國風情:9版,讀者足不出戶,如同周遊列國
·國際論壇:11版,權威專家解析國際問題,資深學者探討社會熱點
·娛樂與體育:12版,緊盯全球娛樂圈,走進國際體育界
·人物春秋·史海回眸:13版,講述傳奇經歷,還原真實歷史。
·漫畫與文摘:14版小故事,大人生;小漫畫,大智慧
·經濟:15版,精品財經資訊,激發財富靈感
·權威訪談:17版,與世界風雲人物對話
·科技:18版,以獨特視角看科技圈
·他鄉故事:19版,異國人物,別樣人生
·文化:20版,面對文學巨匠,享受文化生活
·教育:21版,介紹國外教育現狀,分享國際教育理念
·經濟觀察:24版,關注經濟動態,評述經濟事件,捕捉國際商機
改擴版取得了雙重功效:一是本地新聞的增加,在競爭力上進一步拉大與同城報紙的距離,為廣告和發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二是提高對廣告增長的承載能力,進一步擴大該報的廣告市場份額。
創新
參與重大時政報導,是都市類報紙提供公信力的重要手段。為適應越來越激烈的報業競爭,《福建日報》創新內容、創新手段、創新形式,將主流新聞做出吸引力和感染力。海都報對主流新聞報導的探索,受到讀者的認可和歡迎,報紙閱讀率、發行量、廣告業績穩步增長。
2007年全國“兩會”,該報在全省都市類報紙中,
首派記者採訪,推出“海西—首都大會談”,其中“福建日報記者與省委書記拉家常”等獨家新聞,被各大網站紛紛轉載;2007年9月初策劃推出“激情海西的十七個樂章”,17篇貼近市民的小故事,成為了市民熱議的話題,新浪網、
中國網等國內大型網站紛紛轉載。福建省報刊閱評小組表揚,省內報紙迎接黨的17大宣傳報導中,《福建日報》的這組報導“最具有特色”,選材貼切,點評入理,可讀性強,起了暖人心、鼓幹勁的作用。“東岸看海西·風光無限”大型系列報導,該報採訪團前往台灣,深入了解台灣各界對海西的看法、建議和意見,展現海西在台灣的輻射力和影響力。中新社在文章見報的當天編髮電稿《台灣知名人士寄語海西:共創兩岸雙贏風光無限》,高度評價這組報導。報導推出後,引起社會各界、全國網友以及海外鄉親的廣泛關注。這組報導的網上點擊率居高不下,在網頁搜尋引擎上百度或谷歌一下,“東岸看海西”的頁面超過30頁,足見網友的關注程度。
影響力
《福建日報》有這樣一句口號:“奉獻的不僅僅是新聞”。新聞人把履行和承擔社會責任化成一種自覺的行動,進一步營造社會和諧的氛圍。該報策劃了一系列主題為“海都十年·感恩福建”的活動,回饋讀者,幫扶困難群體,彰顯報人應有的社會責任感。
《福建日報》紅十字公益金於去年底由海都報與
福建省紅十字會發起成立,構建社會愛心平台。元旦推出“十載愛心,別樣新年”特別行動,募得的愛心捐款達30萬元作為公益金,用於救助困難人群;2007年春節策劃“百孤圓夢”行動,啟動救助金,選取100名孤老孤兒向他們發放過節費每人1000元現金以及若干過節物資;3月舉辦“傅聰鋼琴慈善音樂會”,把43.3萬元善款全部捐獻給福建省貧困山區的母嬰;7月推出“海都盛夏感恩周”大型策劃活動,“清涼大禮包”裝滿愛心企業捐贈的摺扇、飲品、保健品、防暑藥品等,送進田間地頭、廠礦工地、困難家庭中;“陽光
利群助學” 活動,資助132名貧困學子走進大學,累計協定金額超過240萬元。通過這些“感恩行動”,踐行媒體的社會責任,《福建日報》的親和力、影響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發展前景
1、拓展重點行業廣告,擴大市場份額。
2008年2月起,該報進一步最佳化廣告代理體制,激活經營活力,同時抓住地產、汽車等重點行業極力拓展份額。海都報的廣告繼續強勁增長,上半年廣告收入同期增長20%。據慧聰監測數據,該報的市場占有率達44%,繼去年同期增長2個百分點。9月30日,海都報出版十周年特刊,版面多達240個,當日廣告現金實收522萬元,版數、廣告額雙雙創下福建媒體之最。
2008 年上半年,地產廣告增長600多萬,進一步鞏固了市場的領先優勢。根據客戶需求推出地產特刊,擴大房產專刊在業界的影響力,吸引品牌客戶加大投放力度。先後推出了“指數特刊”、“福州樓盤之最”、“品牌特刊”、“藍籌地產特刊”等,吸引客戶增加協定外的投放量。有針對性地與地產大客戶簽訂戰略合作協定,擴大地產廣告的市場份額,預計新增廣告達上千萬元。
2、成立呼叫中心,報業經營全面提速。
2008 年8月1日,《福建日報》在全省媒體中第一家推出968111海都呼叫中心,以“服務一呼百應,新聞一拔就靈”為推廣口號,迅速為市民所接受。海都呼叫中心推出後,每天平均接進電話2000多個,大大增強對新聞信息的採集能力,有力促進發行征訂工作,提高讀者的忠誠度。同時,該報通過呼叫中心與采編系統、發行軟體、廣告經營的全面對接,構建起報業數位化管理平台,增強報社的快速反應能力,提高內部管理效率。
依託968111平台,該報大力開展增值服務。自主品牌“老榕”桶裝水於2005年底上市,利用發行網路配送。2007年以來,銷售量強勁增長,月均銷售量已超過2萬桶,不僅實現贏利,1至10月還為發行員增加收入50多萬元。“海都便民服務”於2006年12月開通,為讀物提供各類便民服務,提升讀者忠誠度。2007年下半年,海都便民服務網將嫁接呼叫中心,在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也開始實現贏利。
《福建日報》廣告代理三、管理創新:營造不斷超越的海都激情
海都報不養懶人,實行嚴格的內部競爭機制。2007年年3月份,《福建日報》舉行新一輪中層幹部競聘活動,經過競聘,一批骨幹走上中層崗位,構築起海都事業的“鋼筋水泥”,增強隊伍戰鬥力。
員工的收入與工作業績掛鈎,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再優秀的記者編輯,也不敢有所懈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沒有老本可吃,沒有資歷可講。海都報實行黃牌考核制,記者每季度考核一次,編輯每半年考核一次。黃牌考核制讓一些名牌大學畢業生敗下陣去,而更多能力出眾的人才不斷湧現,成為構築海都事業的“鋼筋水泥”。海都報的中層幹部,通過公開競聘上崗,和一線記者編輯一樣,他們也沒有鐵飯碗可端,要接受上至編委會,下到普通員工的“360度的測評”,能者上,庸者下。[1]
欄目介紹
要 聞:1版、16版追蹤重大
時事新聞,深入解讀熱點事件。
·新聞背景:2—4版,透過新聞看背景,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報紙看世界
·深度報導、記者調查:7版,敏銳,犀利,全面,寫出深度;腳到,眼到,心到,做好調查
·異國風情:9版,讀者足不出戶,如同周遊列國
·國際論壇:11版,權威專家解析國際問題,資深學者探討社會熱點
·娛樂與體育:12版,緊盯全球娛樂圈,走進國際體育界
·人物春秋·史海回眸:13版,講述傳奇經歷,還原真實歷史。
·漫畫與文摘:14版小故事,大人生;小漫畫,大智慧
·經濟:15版,精品財經資訊,激發財富靈感
·權威訪談:17版,與世界風雲人物對話
·科技:18版,以獨特視角看科技圈
·他鄉故事:19版,異國人物,別樣人生
·文化:20版,面對文學巨匠,享受文化生活
·教育:21版,介紹國外教育現狀,分享國際教育理念
·經濟觀察:24版,關注經濟動態,評述經濟事件,捕捉國際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