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竹圖》記

看竹圖》記,是由清代朱彝尊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翻譯,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看竹圖看竹圖

作品原文

寧都魏叔子與予定交江都[1],時歲在辛亥[2]。明年,予將返秀水,錢塘戴蒼為畫《煙雨歸耕圖》[3]。叔子適至,題其卷。於是叔子亦返金精之山[4],蒼為傳寫作《看竹圖》,俾予作記。
予性癖好竹。甲申後[5],避兵田舍,凡十餘徒,必擇有竹之地以居。其後客游大同,邊障苦寒,乃藝葦以代竹。既而留山東,見冶源修竹數百萬[6],狂喜不忍去。歸,買宅長水上,曰“竹垞”。叔子過予,言金精之峰十有二,其一曰翠微,易堂在其上[7]。梧桐、桃李、橘柚皆植,獨竹不生。種之,自叔子始。近乃連岡下上,無非竹者。蓋予兩人嗜好適同也。珍木之產,由兩葉至尋尺[8],歲久而林始成。又或萎於霜,或厄於閏[9]。若夫竹,苟護其本,則末乃直上,匪特有君子之守而已[10]。其勃然興起,突怒無畏,類夫豪傑之士,拔泥塗而立加萬夫之上。
皮子居易堂讀書且二十年,天下無知叔子者。一旦乘扁舟,下吳越,海內論文者,交推其能,若竹之解於籜而驟乾夫煙霄也[11]。文章之為道,亦猶種竹然,務去其陳根,疏而壅之。其生也,柯葉必異[12]。然則叔子毋恃其已學者而可矣!

作品注釋

[1]寧都:今屬江西省。魏叔子:即魏禧,見《吾廬記》作者介紹。江都:今江蘇揚州市。
[2]辛亥:指1671年(康熙十年)。
[3]戴蒼:字葭湄,原籍武陵(今湖南常德)。清代畫家。善寫照,亦工山水人物。
[4]金精之山:金精山,在江西寧都西北,即石鼓山。山有十二峰,峰頂皆石,望之如陣雲。
[5]甲申:1644年(崇禎十七年),是年明亡。
[6]冶源:在山東臨朐縣西南。
[7]易堂:魏禧的書齋名。
[8]尋尺:八尺。古代稱八尺為一尋。
[9]厄於閏:謂時運不濟。蘇軾《監洞霄宮俞康直郎中所居四詠》:“園中草木春無數,只有黃楊厄閏年。”自註:“俗說黃楊歲長一寸,遇閏退三寸。”
[10]匪:非。
[11]籜(tuò):竹皮,筍殼。
[12]柯:樹枝。

作品翻譯

寧都的魏叔子與我在江都結交,那一年是辛亥年(康熙十年)。第二年,我準備返回秀水,錢塘的戴蒼為我作畫《煙雨歸耕圖》。叔子正好來訪,就在這幅圖卷上題字。之後叔子也返回去了金精山,戴蒼為叔子畫作《看竹圖》,囑託我為之作記。
我生性特別喜愛竹子。崇禎十七年後,為逃避兵亂歸隱田舍,一共遷移十次之多,每次都必定選擇有竹子的地方居住。後來,又(以客人的身份)遊歷大同,邊障之地,條件寒苦,於是種植蘆葦代竹。不久之後留駐山東,在治源見到高高的竹子有數百萬支,(我)特別高興捨不得離開。回來後,我在長水上買了宅子,稱之為“竹垞”。
有一次叔子路過,說金精山有峰頂十二座,其中一座叫翠微,他的書齋就在翠微這座峰頂之上。那裡有梧桐、桃樹李樹、橘樹柚樹,獨獨沒有竹子生長。在翠微峰上種竹,是從叔子開始的。到了現在,山崗上下,(已經)全都是竹子了。應該是我們兩人的嗜好恰好相同吧。一些珍貴的樹木,從兩片葉子,長到八尺長,時間久了就成為樹林;(它們)也有可能在霜雪之下死亡,或在災厄之時停止生長。像竹,只有守住它的根本,它的樹枝頂端才可以迎天直上,這難道不是只有君子才有的操守?竹子勃發生長,傲然無所畏懼,正好似豪傑之士,不染泥污而卓然立於眾人直上。
叔子在易堂讀書有二十年,天下沒有知道叔子這個人的。有一天他乘小船,順流至吳越,與四海之內談論文章的人,在這裡交流,好像竹子從筍殼內破出一樣,突然就沖向雲霄了(這裡是指叔子一鳴驚人)。文章的要妙所在,也好似種竹一樣,必須要能夠摒棄陳陋的習慣,意趣靈動(才可有所建樹)。當它生長的時候,樹枝必然奇異(意思是:當這文章顯露於世時,必然迥異突立,不同凡響)。只要叔子不滿足自己已有的所學就可以了!

作品賞析

此文選自《曝書亭集》卷六十六。這是一篇為戴蒼替魏禧畫的《看竹圖》作的圖記,寫於1672年(康熙十一年)。文章從自己的愛竹成癖說起,說到魏禧有此同好。進而展開了對竹的讚美,稱它不僅“有君子之守”,而且“突怒無畏”,像“豪傑之士”。作者又進一步展開了想像的翅膀,說竹的“解於籜而驟乾夫煙霄”,真像魏禧的由默默無聞而被“交推其能”的揚眉吐氣。而且再進一步把文章比作種竹,“務去其陳根,疏而壅之。其生也,柯葉必異。”文章寫得很別致,不失為詩人的想像與氣質。

作者簡介

朱彝尊(1629—1709),字錫鬯,號竹垞,浙江秀水(今嘉興)人。出生於破落世家,早慧,被目為神童。少年時摒棄科舉仕進之路,與明末愛國文人顧炎武屈大均等過從甚密。直至1679年(康熙十八年),始應博學鴻詞試,以布衣授翰林院檢討,入直南書房。曾參加《明史》的修撰。後曾出典江南省試。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歸里,專事著述。他是清初有重要影響的文學家兼學者,兼擅詩詞文。詩與王士禛齊名,被稱為“南朱北王”。其詞為浙西詞派的創始人,與陳維崧為代表的陽羨派並峙詞壇。其著作有《曝書亭集》八十卷,《日下舊聞》四十二卷,《經義考》三百卷,並選輯了《明詩綜》一百卷,《詞綜》三十六卷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