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濟南的冬天
- 出處:《一些印象》
- 作者:老舍
- 創作年代:現代
- 創作時間:1931年
- 作品體裁:散文
- 字數:約900
- 課本階段:初級中學
作品原文,詞句注釋,創作背景,作品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濟南的冬天
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颳大風,便是奇蹟;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么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全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裡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並不著急,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古老的濟南,城裡那么狹窄,城外又那么寬敞,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詞句注釋
⑴北平:北京的舊稱。
⑵倫敦:英國首都。20世紀初,空氣品質較差,多霧,被稱為“霧都”。
⑶響晴:晴朗無雲。
⑷髻(jì):原指在頭頂或腦後盤成的各種形狀的頭髮,這裡比喻樹尖上的積雪如髮髻一般。
⑸水墨畫:純用水墨不著彩色的國畫。
⑹綠萍:植物名,又名“滿江紅”,葉子浮出水面,春季綠色,夏季紅褐色。
創作背景
老舍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據老舍夫人胡絜青回憶,老捨生前“常常懷念的是從婚後到抗戰爆發,在山東度過的那幾年”。此文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原為一系列直接描寫濟南風景名勝的長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節,發表在《齊大月刊》歐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
作品鑑賞
《濟南的冬天》的主題意涵相對於其它的散文作品而言更為明顯的是它對溫情與溫度的塑造,通篇文章以濟南這座城市為描寫對象,以冬天為基本的內容,通過老舍妙筆生花的文字描述,對於濟南冬天的景色進行了詳細的描繪,展現出濟南這座古城的“溫暖”與“深情”,也表現了作者對濟南的熱愛與懷念,並由此而生髮出對祖國大好河山崇高的讚美與熱愛。老舍的充沛情感並沒有直接簡單地進行抒發,而是以對濟南冬天的景物描寫為情感載體洋溢在文章的諸多細節描寫之中,充分展現了“一切景語皆情語”散文寫作的最高境界,《濟南的冬天》中這樣的細節描寫比比皆是:
首先,一個“小”字的運用字輕情重地展現了作者對於濟南冬天的愛憐之情。在《濟南的冬天》中多個景物的描寫,作者都給他們加上了一個“小”字。比如文中第二段的“小山”“小搖籃”,第三段中的“小雪”,第四段中的“小村莊”“小水墨畫”,第五段中的“小團花”“小灰色樹影”。這些“小”的運用並不是說濟南冬天的景物是真的現實世界中的大小的小,而是作者對於濟南冬天的景物的愛憐所以才顯得小。這樣的描寫使得濟南冬天的景物親切、自然、可愛、俏皮地展現在了讀者的眼中,使文章的氛圍充滿溫情和溫暖。
其次,一個“真”字的運用情真意切展現了作者對於濟南冬天的真情流露。在《濟南的冬天》中多次出現這個體現情真意切的“真”字。比如在文章的第一段中的最後一句話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在這個啟始的段落之中,作者老舍一上來就由濟南冬天的“晴”與倫敦的“霧”、中國北方的“風”和熱帶地區的“熱”進行了一個對比,突出濟南的“溫晴”特色,並表現出對這種“溫晴”的喜愛,這種喜愛通過一個“真”字完美體現出來,是作者對濟南這個城市最真實的心理感受。接著在文章的第二個段落中同樣採用了一個“真”字,“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這個巧妙地使用了山東人的倒裝句式,突出了濟南人在冬天的幸福與滿足,充分表達了人們對濟南的喜愛之情。在文章的最後一段對濟南冬天的水進行描寫時用了一句“水藻真綠”,這個“真”將水藻綠的特點進行了強調。並通過水藻在冬天還盡情展現綠意的蓬勃的生命精神的讚嘆,再次重申了作者對於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再次,感嘆語氣詞的多次運用展現了作者對於濟南的冬天的情感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比如文中多次出現的“呀”“呢”“吧”等感嘆語氣詞,這些感嘆語氣詞的運用都是自然而然並且恰到好處的,絕非矯揉造作的刻意而為。讀者在讀到這些帶有感嘆語氣詞的描寫時,會產生一種就是如此的身臨其境的帶入感。比如“就是下小雪吧”將作者對濟南下小雪的喜愛之情和憐愛之情表現的很有意味。比如“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既俏皮可愛又將濟南冬天的景色拔高到了山水畫的高度。
最後,《濟南的冬天》中對於主題意涵的描述和表達,作者並沒有直接用學生慣常寫作時的“口號式”形式描寫出來,而是將對濟南的冬天的熱愛之情貫穿在全文的景物描寫之中。比如在文章的結尾最後一句中,老舍寫到“這就是濟南的冬天”,這句結尾可謂是“點睛”又不濫情,濟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樣的作者沒有在結尾一句中去概括和總結,而是要讀者去文章中找尋答案。這樣讀者就會對文章進行自覺的思考和回味,甚至會引導和激發讀者再次閱讀的興趣和衝動。
《濟南的冬天》文章語言非常生動,作者時而慵懶,時而興致勃勃,既有濟南群山環繞的大氣、又有市井小巷的生活氣息,並且文章中用到大量的修辭手法,擬人、比喻、對比等,讓人印象深刻。
(一)豐富的詞語運用
老舍在《濟南的冬天》中詞語套用豐富、簡練,對於語言的套用技巧掌握的爐火純青。例如:“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句話雖然只有幾十個字,但是在讀者的想像中便是一副有山有水,生活安逸,與世無爭的畫面,也是作者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是基於當時的中國時局,作者靈魂追隨的生活方式,這便是作者用詞的魅力。
老舍在《濟南的冬天》中詞語套用精準且符合視覺邏輯規律。作者選取了不同高度和空間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展現濟南冬天的雪。當濟南的冬天下雪之後,山上、山尖、樹尖、山坡上、日落時等等,這些不同高度、不同緯度、不同時間中因為雪的存在而彰顯的濟南的魅力也是在讀者心中留下極度想要窺探的急迫心情,這些詞語的選擇上大多採用了拔高和視覺落腳點向上的那些,展現了濟南冬天雪景的蓬勃生氣和積極向上的精氣神以及人生態度。
老舍在《濟南的冬天》中詞語套用具有生動、形象的典型特徵。比如作者筆下的濟南的水,也是生動的、活靈活現的,水泊粼粼、綠藻叢生,“藍汪汪”“藍水晶”“地攤上的小團花”這些詞溫柔、和諧,卻勾勒出一副動人的景象。作者將細緻入微的觀察投入到豐富的辭彙中,創作的這篇散文更是源於對於濟南的熱愛。
老舍在《濟南的冬天》中詞語套用還用到了較多的感嘆語氣詞。比如文中多次出現的“呀”“呢”“吧”等感嘆語氣詞,這些感嘆語氣詞的運用都是自然而然並且恰到好處的,絕非矯揉造作的刻意而為。讀者在讀到這些帶有感嘆語氣詞的描寫時,會產生一種就是如此的身臨其境的帶入感,比如“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就是下小雪吧”,這些句子將作者對濟南小雪的喜愛之情和憐愛之情躍出紙上,既親切自然又充滿真情實意;再如文中“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這句話,非常的俏皮可愛,並且將濟南的美色與山水畫藝術相互融合,具有很高的藝術特色。
(二)豐富的句式運用
除了豐富的詞語套用,《濟南的冬天》在句式的使用方面也非常的豐富。文章中用到了短句、分句、倒裝句、問句、肯定句、口語化句式等。
短句、分句的運用。《濟南的冬天》中運用的最多的就是短句,即使是運用複句也使用了非常多的分句和停頓,這樣的好處一方面便於讀者快速的閱讀和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讓文章更加具有節奏和音樂的美感,讓文章讀起來更加的朗朗上口充滿韻味。
倒裝句的運用。《濟南的冬天》中倒裝句的運用也比較多。一方面是可以起到強調的作用,一方面也符合山東濟南方言中多喜歡使用倒裝句的語言習慣。最明顯的便是,文章開頭便是倒裝句“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颳風,便覺得是奇蹟”,按照正確的語言順序來寫的話,無法像倒裝句一樣突出強調“像我”。再比如“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這句用倒裝句式來強調濟南人在冬天時的幸福感和滿足感,這個“真的”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於濟南的冬天以及濟南人民的喜愛之情。語言的寫作安排也是彰顯一個作家的文學修養和寫作習慣,不經意的一個語言安排便讓讀者清晰明白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文章中類似的倒裝句還有很多,都是作者想要強調和突出某些關鍵字而設定的。
問句的運用。文章中有很多問句,例如“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類似商量或者提出想法的語氣,讓讀者沒有壓迫感,甚至有種與作者對話的感覺,這也與文章中嫻靜、祥和的環境相呼應,讓浮躁的內心沉下來,與作者一起體驗這濟南的冬天的美好。
肯定句式的運用。《濟南的冬天》中還有很多肯定語氣十足的句子,例如“因為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這就是冬天的濟南”。這樣的帶有濃重肯定語氣的句子是作者的判斷,也與文章中的問句形成對比,兩種感情色彩衝擊,更具表達力。
口語化句式的運用。口語化句式的運用一方面減少了這篇散文作品的書卷氣和匠氣,一方面增加了文章的生活化氣息,使讀者讀起來感覺到親切、自然。比如“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句就像是濟南人在介紹濟南的溫暖時拍著胸脯打的保票。比如“水也不忍得凍上”既運用了擬人的寫作手法又體現了濟南人民對於水的善良可愛的認知,“照個影兒”則是直接運用濟南的方言口語,一下子拉近文章與讀者的親近感。
(三)豐富的修辭手法運用
《濟南的冬天》在修辭手法的套用上同樣非常的豐富。常見的修辭手法諸如擬人、比喻、對比、排比等都在《濟南的冬天》中有非常多的運用。
擬人手法的運用。作者將“老城”“山”“水”“河”“雪花”“村莊”“垂柳”等等都擬人化,這樣的寫作手法一方面可以對濟南冬天的景色進行形象、生動的展現。一方面可以使得讀者讀起來更有畫面感和帶入感,更重要的是呈現出作者對於濟南冬天的一片深深的眷戀之情。
比喻手法的運用。作者將濟南三面環山的地形比作把濟南這座城市放置在小搖籃里。運用比喻的手法將生硬的地理特點化作溫柔的搖籃,也讓讀者跟隨作者的視角看到一副溫柔恬淡的生活景象,這樣的描寫將抽象的物體具象化,既形象生動又親切自然,又便於讀者的理解,充分展現了比喻修辭的魅力和作用。
對比手法的運用。在文章開頭的第一段中,作者藉由濟南冬天的“響晴”和倫敦的霧靄、中國北方的大風、熱帶地區的毒熱作出對比,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強調了作者對濟南的認可和熱愛,這也為下文作者鋪開來敘述濟南冬天的美好奠定了基礎。
老舍《濟南的冬天》這篇散文雖然篇幅較為短小,卻充分體現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藝術特徵,尤其是在表達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熱愛之情的那種別樣方式,更值得讀者去細讀、去揣摩。
名家點評
現代文學評論家胡榮祉:這是一篇極其精緻的短小散文,文章不足千字,由於作者用辭遣句和構思立意的深厚功力,它既像是一首聲情並茂的抒情詩、又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讀後讓人賞心悅目、回味無窮。(《今文觀止鑑賞辭典》)
華東師範大學原教授吳炫:這篇短文的敘述語調是平易樸實的,語言是凝鍊而親切的,用詞是準確生動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結構。它似乎無結構,但是內容組合的又是這么自然、精巧、恰當。(《一幅恬淡明麗的春之圖——老舍〈濟南的冬天〉賞析》)
中國考試命題研究中心主任委員田昊明:《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作者充分調動了讀者的想像力,使《濟南的冬天》具有繪畫藝術的特色。同時,也可以說它是一篇成功的寫景散文,它的寫景藝術是值得後人學習與借鑑。(《〈濟南的冬天〉的藝術特色》)
貴州省中語會副秘書長潘澤遠: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很美。作者用準確、優美的文字,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抒發了熱愛濟南冬天,熱愛祖國河山的美好感情。景美,情美,緣於語言美。(《景美情美 緣於語言美——〈濟南的冬天〉語言賞析》)
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小說家、劇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正紅旗人,北京人。出身寒苦,北京師範學校畢業,早年任國小校長。1924年赴英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30年回國,先後任齊魯大學、山東大學教授,其間創作有長篇小說《貓城記》《離婚》《駱駝祥子》,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微神》《斷魂槍》等。抗日戰爭爆發後到武漢和重慶組織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對內總理會務,對外代表“文協”,創作長篇小說《四世同堂》,並對現代曲藝進行改良。1946年赴美講學,四年後回國,主要從事話劇劇本創作,代表作有《龍鬚溝》《茶館》,榮獲“人民藝術家”稱號。曾任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全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及北京文聯主席。主要作品集有《老舍詩選》《老舍小說集外集》《老舍曲藝文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