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儒學案(徐世昌等所撰清代學術思想史著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清儒學案》,徐世昌等所撰清代學術思想史著作。始撰於1928年,刊行於1938年。208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儒學案
  • 作者:徐世昌等
  • 創作年代:清末民初
簡介,

簡介

《清儒學案》208卷。始撰於1928年,刊行於1938年,歷時10年之久。全書編纂事宜雖由徐世昌主持,而實際撰寫者皆為徐氏舊日僚友及門客,諸如夏孫桐、金兆蕃、王式通、朱彭壽、閔爾昌、沈兆奎、傅增湘、曹秉章、陶洙等,張爾田亦一度應聘預修。其中尤以夏孫桐用力最勤,形同主編。該書承黃宗羲、全祖望的《明儒學案》、《宋元學案》開啟的路徑,以學者傳記和學術資料彙編的形式,記述清代學術盛衰。上起明清之際孫奇逢、黃宗羲、顧炎武,下迄清末民國初宋書升、王先謙、柯劭忞,或人自為案,或諸家共編,凡立學案184個,著錄學者1169人。全書卷帙浩繁,網羅宏富,清代260餘年間,舉凡經學、理學、史學、天文歷算、文字音韻、輿地金石以及詩文諸家,學有專主,無不囊括其中。它既是對清代學術的總結,也是中國古代學案體史籍的集大成。在中國學術史上,學案體史籍系變通紀傳體史籍編纂形式,兼取佛家燈錄體史籍之所長演變而成。它伴隨理學的興起而醞釀,至遲在南宋初葉,以朱熹著《伊洛淵源錄》為標誌,已告萌芽。後經曆元、明數百年的發展,迄於明末,遂有以“學案”題名的專書問世。這便是劉元卿的《諸儒學案》、劉宗周的《論語學案》等。清初,黃宗羲沿波而起,承其師劉宗周的《皇明道統錄》之未竟,仍取“學案”題名以記明代學術史,輯成《明儒學案》62卷。自《明儒學案》肇始,總論、傳略、學術資料選編合為一堂,三段式的學案體史籍編纂形式業已定型。後經全祖望續修《宋元學案》加以發展,於案主學術資料選編之後,既增“附錄”一目,又再以學侶、同調、家學、門人、私淑、續傳為類,著錄案主交遊、學術傳衍。至徐世昌《清儒學案》出,合黃、全二案而酌加取捨,各學案遂成正案、附案兩大部分。正案依黃氏三段式結構不變,再添“附錄”一目。附案則別為家學、弟子、交遊、從游、私淑五類。至此,學案體史籍臻於極度成熟。《清儒學案》是集體協力的勞作,書出眾手,集思廣益,從而保證了纂修質量,使之成為繼《明儒學案》、《宋元學案》之後,又一部成功的學案體史籍。然而由於歷史和認識的局限,加以晚期因徐世昌年高,亟待成書,未盡琢磨,所以疏失漏略皆在所多有。此外,學案體史籍自身的編纂局限,也妨礙了它從總體上去反映清代不同時期學術發展的歷史特徵和基本趨勢,因而它的最終為章節體學術史所取代,也是勢所必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