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續作研究

《水滸傳》續作研究

《〈水滸傳〉續作研究》是孫琳創作的文學研究著作,首次出版於2014年12月。

該書從《水滸傳》續作解析入手,研究明清之際、清末、民國、1949年後等歷史階段《水滸傳》續作對原作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接續與改編。通過翔實的案例分析,該書指出續作是人類文化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從這個視角來理解續作,能夠更好地還續作一個公正的評價,而不再僅僅是“狗尾”式的武斷評判。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水滸傳》續作研究
  • 作者:孫琳
  • 類別:文學研究著作
  • 字數:309千字
  • 首版時間:2014年12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以《水滸傳》的續作為例從四個角度闡釋續作現象的實質及其表現,對應為四編:第一編為理論篇,重點探討續作理論在哲學和文學上的不同表現。第二編為案例解讀篇,重點介紹不同時代出現的《水滸傳》續作,而對於續作的分析又主要從作品分析、作家概況及對《水滸傳》的接續與改編三個方面入手,除概括每部作品的大體情節外,還特將續作的目錄附在每節的後面。第三編為解析篇,通過對《水滸傳》續作的整體感知,分析《水滸傳》中的人物、主題、情節等存在的空白之處,對其優秀之處也加以重點提煉。第四編為番外篇,以文學的形式將梁山代表人物宋江盧俊義二人的心聲藉機表白一番。

作品目錄

第一編 理論篇
第二編 案例解讀篇
第三編 解析篇
第四編 番外篇
第一章 哲學與文學的續作形態
第二章 《水滸傳》續作綜述與金聖歎的評點影響
第三章 明清之際的主題新解式《水滸傳》續作
第四章 晚清舊瓶裝新酒式“新”水滸續作
第五章 民國時期為國事而作的《水滸傳》續作
第六章 當代重寫式《水滸傳》續作
第七章 《水滸傳》續作的表現分析
第八章 蛇足:好漢們的心聲

作品思想

該書重要觀點有:①續作現象源遠流長,除在小說中表現比較明顯外,在哲學、文學文體傳續中也有所體現。而對話即是哲學產生、發展的必要前提,更是人類不斷進步、不斷加深自我認知的重要條件,對話式的哲學著作本身即處處充盈著思想與思想的碰撞,觀念與觀念的接續。此外,文學中的其他文體如詩歌、散文、戲劇等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接續現象,只是在作品名稱中直接自稱為“續”者數量相對較少,兼之篇幅較短,影響相對也較小一些,但任何一種文體的產生、發展、興盛都毫無例外地進行著代際傳續。
②續作是原著經典化地位的外顯,甚至原著與續作合在一起才能算作真正的經典。續書之所以存在,源於讀者對於原著的關注,從這一方面來看更可體現原著的經典性地位。續作在原著的傳播和經典化過程中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尤其是很多名著的續作者,更是可以通過續書的方式與原著作者進行對話(或正、或反),並由此來展現自己所處的時代,來表達個體獨特的人生觀、社會觀、政治觀、哲學觀等,因此往往很多續書作者本身即是文學水平比較高的時代俊傑。
③經典性著作也存在空白結構,換句話說正因其大量召喚結構的存在才令其成為真正的經典。經典之為經典,並非因為它是高高在上、不容批評的存在,而在於其闡釋性的多意性,或稱無限可闡釋性,所有經典作品都絕非單一主題,而是多聲部的合唱才終成樂章。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文學文本的存在意義和價值即是以無數不同的釋義存在為根基的。釋義一旦盡淨,文學文本便宣告死亡。追求“最終釋義”是每一位接受者的理想,但也是永遠無法達成的理想。對於作家來說,如果他能確切地說清楚自己所寫小說或其他文學作品的內涵與意義,他就不必以文學感性的形式去表達;而對於接受者來說,如果他能看透一部作品的全部內涵,那作品也會因此而失去存在的價值。這是一對矛盾,而正是這對矛盾的存在才使文學最終成為文學,才能令其產生永恆的魅力。
④續書的評價不應以原著為標準,而應與續書同時代其他文學作品或者鑑賞性作品進行比較才有意義。續書一方面是原作在不同時代、不同視角下的新闡釋,與原作有著密切的聯繫;同時又是新的作品,在某些方面與原作會有很多的不同,尤其是在不同時代背景下對某一特定作品的解讀與接續,往往深刻地保留著續作者所處時代的特色。

作品評價

該書填補了中國《水滸傳》續作研究的空白,視角獨特、內容充實、理論完備,對於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經典作品能起到很好地促進作用。(菏澤學院水滸文化研究院評)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水滸傳〉續作研究》
2014年12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5221-8

作者簡介

孫琳,男,山東歷城人,曲阜師範大學文藝學碩士,山東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菏澤學院水滸文化研究院辦公室主任,中國水滸學會會員,山東省水滸研究會理事;在《中國美學年鑑》《甘肅社會科學》《名作欣賞》《芙蓉》《教育評論》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