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版本一,版本二,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版本一
歸鳥
翼翼歸鳥,晨去於林。
遠之八表,近憩雲岑。
和風不洽,翻翮求心。
顧儔相鳴,景庇清陰。
翼翼歸鳥,載翔載飛。
雖不懷游,見林情依。
遇雲頡頏,相鳴而歸。
遐路誠悠,性愛無遺。
翼翼歸鳥,馴林徘徊。
豈思天路,欣反舊棲。
雖無昔侶,眾聲每諧。
日夕氣清,悠然其懷。
翼翼歸鳥,戢羽寒條。
游不曠林,宿則森標。
晨風清興,好音時交。
矰繳奚施?已卷安勞!
版本二
歸鳥
翼翼歸鳥,晨去於林。
遠之八表,近憩雲岑。
和風弗洽,翻翮求心。
顧儔相鳴,景庇清陰。
翼翼歸鳥,載翔載飛。
雖不懷游,見林情依。
遇雲頡頏,相鳴而歸。
遐路誠悠,性愛無遺。
翼翼歸鳥,馴林徘徊。
豈思天路,欣及舊棲。
雖無昔侶,眾聲每諧。
日夕氣清,悠然其懷。
翼翼歸鳥,戢羽寒條。
游不曠林,宿則森標。
晨風清興,好音時交。
矰繳奚施,已卷安勞。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翼翼:形容鳥飛翔的樣子,具有一種閒適從容之態。
②去:離開。
③之:到,往。八表:八方以外極遠的地方。泛指天地之間。
④憩(qì):休息。雲岑(cén):高聳入雲的山峰。
⑤洽:融合。這裡是“順”的意思。
⑥翻翮(hé):掉轉翅膀。求心:追求所嚮往的。
⑦儔(chóu):同伴。
⑧景:同“影”,身影,指歸鳥。庇(bì):隱藏。清陰:指清涼樹蔭。
⑨載:語助詞。
⑩懷游:眷念於遠遊。
⑪依:依戀,留戀。
⑫頡(xié)頏(háng):鳥上下翻飛的樣子。
⑬遐路:遠去的道路,指天空。悠:遠。
⑭性愛無遺:天性喜愛而不願捨棄(舊巢)。
⑮馴:漸進之意。《周易·坤》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⑯天路:暗喻通往騰達的仕途之路。
⑰舊棲:舊居,喻歸隱之所。
⑱昔侶:舊伴。
⑲悠然:閒適的樣子,指心情淡泊。
⑳戢(jí)羽:收斂翅膀。條:樹枝。
㉑曠:空闊。
㉒森標:高枝。
㉓清興:雅潔淡然的興致。
㉔矰(zēng)繳(zhuó):獵取飛鳥的射具。矰,拴有絲繩的短箭。繳,系在箭上的絲繩。奚施:何所施用。
㉕卷:同“倦”,收藏。安勞:焉勞,何勞。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歸鳥翩翩自在飛,清晨離巢出樹林。
天空遼闊任飛翔,就近歇息在雲岑。
和暖春風迎面吹,掉轉翅膀求遂心。
且看同伴相鳴叫,身影藏在清樹蔭。
歸鳥翩翩自在飛,自由翱翔任飛飛。
如今已無遠遊志,每見叢林情依依。
上下翻飛因雲阻,相呼相喚結伴歸。
青雲之路雖誘人,天性戀巢難捨棄。
歸鳥翩翩自在飛,悠然林間任盤旋。
誰還尋思登天路,返回舊林心喜歡。
昔日伴侶雖已去,群鳥諧鳴欣欣然。
薄暮斜暉氣清爽,閒適愜意戲林間。
歸鳥翩翩自在飛,收斂雙翅落寒條。
空闊林間盡遊樂,夜來止宿高樹梢。
晨風吹拂添清興,眾鳥諧嗚樂陶陶。
矰繳已無施用處。射者藏之莫操勞!
創作背景
此詩約為東晉安帝義熙二年(406)陶淵明四十二歲時所作。陶淵明從二十九歲起開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厭惡官場,嚮往田園。義熙元年(405),他最後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澤縣令即辭官回家,以後再也沒有出來做官。此詩當作於彭澤歸田的次年,是與《歸園田居》組詩同時期的作品。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詩分四章,第一章去林,第二章見林,第三章相林,第四章止林。借鳥兒的眷戀林木,倦飛知還,道出詩人歸隱的心事。魚兒離不開水,鳥兒離不開林,人照樣也離不開大自然的家鄉。落葉歸根,詩人總是要歸還故鄉的。
首章寫鳥的去林,“遠之八表,近憩雲岑。”八表雲岑,鳥兒總是想飛出去見一見世面,翱翔乎於地之間,不安於故林之地。當時的陶淵明,本希望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他說:“先師遺訓,余豈雲墜!四十無聞,斯不足畏。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里雖遙,孰敢不至。”看不慣政治上的卑劣庸俗,因此就像鳥兒飛回故林以求適志那樣託身“清陰”,“拂衣歸田裡”了。此章暢寫高潔而自由的心志。
二章寫見林。“雖不懷游,見林情依”,謂鳥兒並不想遠遊,所以當它在外飛翔時,見到林木輒思棲止。“遇雲頡頏,相鳴而歸”,意謂鳥兒們頡頏雲間,鳴聲上下,唱著歌回來了。“遐路誠悠,性愛無遺”是說雖路途遙遠,但性情愛戀林木,不肯捨棄。陶淵明仕宦在外,感到“一形似有制”,但“素襟不可易”,體現了喜愛自然的本性。
三章寫相林。“相”是相度、觀察,這裡有尋覓的意思。《飲酒二十首》里有一首寫飛鳥,道是:“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把歸鳥的“相林徘徊”、“欣及歸棲”寫得很形象。“豈思天路”是說不想再飛走了。處處寫鳥,實際是自述,表明他本來並不思登“天”之路。主意一經打定,反而心境平和,“日夕氣清,悠然其懷”,態度比嵇康、阮籍自然得多,這是他的真性情沒有泯沒的緣故。
末章寫止林,重點寫寒條、森標,雖然清寒,但悅安無危。“游不曠林,宿則森標”,謂鳥出深林,宿則在茂密的樹梢,再也不離此而去了。末尾“矰繳奚施,已卷安勞”是說鳥兒已經卷藏在林,則不勞弋者施矰繳,以嘲弄的口吻進行反詰。這兩句以歸鳥的遠離矰繳的傷害,比喻人的脫離世俗官場的傾軋迫害與束縛。陶淵明《感士不遇賦》:“密網裁而魚駭,宏羅制而鳥驚;彼達人之善覺,乃逃祿而歸耕。”也表達了相同的意思。
四章分寫四時,以烘托高尚的情趣。“和風”寫春,“清陰”象夏,“氣清”明秋,“寒條”比冬。盡四時之變化,而鳥的歸趨並無不同,它因“和風不洽”,所以飛回故林,託身清陰。他並不懷游,所以“見林情依”。“遇雲頡頏,相鳴而歸”又是多么自由自在,“相林徘徊”、“欣反歸棲”、“游不曠林,宿則森標”,也都是寫這種情趣。“忘懷得失”,“融然遠寄”,是這種情趣最樸素的內涵。
詩中之鳥,生機盎然、躍動、真純、無憂無慮,它不必再擔心遭罹網羅,也不會在日暮時漂泊無依。“翼翼歸鳥,相林徘徊。豈思天路,欣及舊棲”,不慕青雲直上,而以飛回舊窠為最大的安慰。它無限深情地依戀著養育它的樹林,這是它生命的起點也是最終的歸宿。“翼翼歸鳥”其實就是陶淵明思想成熟的寫照,他終於找到了他生命與精神的依託之所——田園。就如《飲酒二十首》其七中所寫,那隻“日暮猶獨飛”的“失群鳥”,終於找到了一株“孤生松”,所喜“勁風無榮木,次蔭獨不衰”。在“世極”的東晉這一孤生的松蔭也足以避風雨,託身家了。至此,詩人甚至把綱上到最高處:“託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
陶淵明與鳥恍如一物,鳥之于山林,恰如陶淵明之于田園、自然。山林為鳥栖息之巢,田園則為陶淵明生命與精神的歸宿之處。鳥是自然的化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宇宙自然相俯仰,此最為人類欣羨。因此它最易成為多情敏感的詩人筆下的意象。陶淵明因追求進取而迷惘,而又在迷惘中追求光明。他筆下的“翼翼歸鳥”也最具有深度及人格力量。它既非禰衡筆下的名貴之鳥,恃殊世之才;也不同於阮籍筆下的雲間玄鵠,抱超塵之志。陶淵明詩中的鳥是“見林情依”,“欣及舊棲”,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飛回舊巢棲宿的歸鳥。“翼翼歸鳥”,乃是自由和諧人生的象徵,對當代人仍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和人生啟示。陶淵明的人生轉換及生存方式,從形式上,不一定值得效仿,而從其精神實質上看,他的潛在價值無疑是巨大的。
名家點評
黃文煥《陶詩析義》:“以比體為賦體。”
龔望《陶淵明集評議》:“神韻悠然。悠然之狀,使人一讀氣清。”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潯陽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晉書》《宋書》均謂其為系陶侃曾孫。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後去職歸隱,絕意仕途。長於詩文辭賦。詩多描繪田園風光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隱寓著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和不願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對太平社會的嚮往;也寫及對人生短暫的焦慮和順應自然、樂天安命的人生觀念,有較多哲理成分。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與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頗為精練,具有獨特風格。有《陶淵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