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我對這兩個嘗漿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裡去住。中間曾回故鄉兩次,都是奔喪,只在母親身邊待了幾天,仍然回到城裡。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的願望沒能實現,淚頌蘭腳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後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
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 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為了說明當時的感情,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中摘抄幾段:
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來了。我覺得這黃昏的時候煮辯妹最有意思。我不開燈,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時,活動起來。我櫃戒拒想到故鄉,
故鄉里的老朋友,心裡有點酸酸的,有點淒涼。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是甜捉嚷捉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935年11月18日,從好幾天以前,房東太太就向我說,她的兒子今天回家,從學校回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兒子一直沒有回來,她有點沮喪。她又說,晚上還有一趟車,說不定他會回來的。我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長眠於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此刻才明白,全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1935年11月20日,此刻我真的想家,想故國,想故國的朋友。我有時想得簡直不能忍耐。
1935年11月 28日,我仰躺在沙發上,聽風路過窗外。風裡夾著雨。天色陰得如黑夜。心裡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國了。
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里,引用了這幾段。實際上,類似的地方還有不少,從這幾段中也可見一斑了。一想到我的母親和祖國母親,我就心潮騰湧,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兒都沒有。幾個月以後,我寫了一篇散文,題目叫《
尋夢》。開頭一段是:夜裡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下面描繪在夢裡見到母親的情景。最後一段是: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我在國內的時候,只懷念,也只有可能懷念一個母親。到國外以後,在我的懷念中增添了祖國母親。這種懷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時候異常強烈,以後也沒有斷過。這種懷念,一直伴隨我度過了在歐洲的十一年。
作品解析
①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頻來入夢”,頻,屢次,連續幾次。意思是祖國母親經常到夢中來。作者遠離故土,身居異國他鄉,猶如孩子離開母親的懷抱,心中無限思念。尤其作者是第一次離開,離別的滋味尤為強烈,心中不斷湧現祖國的身影,不斷回想起故國的生活、故國的親人,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對祖國母親的情感隨著離別時間的長久在不斷加深。句子中一個“也”字很巧妙地將祖國與母親聯繫起來,可見在作者心目中兩者的確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
②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淒涼”,寂寞冷落,悽慘。作者身在異國小城,一方面感到自己與母親的距離遠了,與祖國的距離遠了,與親人的接觸少了,心中有憂愁、有思念;但是在遠離家鄉的日子裡,能時常懷念起在故國的生活情景,不斷回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無處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絲安慰、一些寬心、一點甜蜜,他們是那樣牢固地烙印在恥習判催自己的記憶深處,在作者孤寂時陪伴著他。作者通過比較的方式,將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懷念表達得非常充分。
“悵望灰天”,惆悵地望著天空。由於作者長期在外求學,留在母親身邊的時候不多,必然對母親的音容笑貌記憶不深,對母親的懷念更多的判蒸悼是一個模糊的影子,因此儘管作者想努力回想母親的樣子和容顏,但無奈模糊不清,只能盡力地懷念,不斷地回想。
真摯:(感情)真誠懇切。文中指作者對自己的母親和祖國都懷著同樣的敬意和真誠的愛意。在作者心目中,兩位母親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
寢不安席:無法安然入睡。文中指作者因為母親的突然去世,心中感到無比悔恨,腦海中一直浮現著母親的樣子,在不斷自責和愧疚中無法正常入眠。
終天之恨:終身的遺恨。文中指作者因為失去了母親,而感到終身遺恨。
薄暗:昏暗。文中指黃昏時候,夜幕逐漸降臨,天地間一片朦朧、昏暗。
沮喪:灰心失望。文中指房東太太一直期待著兒子歸來,兒子卻遲遲未歸,心裡有種失落感。從中可見母親對孩子的牽掛,體現了母親的愛。
思潮起伏:接二連三的
思想活動。文中指作者在風雨交加的日子裡,心裡感到落寞無依,腦海中一直盤旋著祖國的影子,回憶著在故國的親人和朋友,各種念頭此起彼伏,不斷湧現在腦海中。
可見一斑: 比喻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體。
心潮騰湧:心情跳躍,涌動。文中指作者想到自己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心情非常激動,恨不得立刻回到她們身邊去,不想在國外停留。
教學教案
1.準確認讀課文中生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詞語能運用。
2.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複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3.積累語言。
A案
課件:季羨林相關資料
1.了解作者。誰知道一般“國寶”是指什麼?(
大熊貓)但是在
北京大學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被人稱為“國寶”,他是誰呢?
課件出示季羨林生平及主要經歷。
(1)課件出示:“當我從北京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不該,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2)學生默讀,交流感受。
(3)出示課題。
季老的許多文章里都談到了母親,也都表達了這樣的情感。(出示課題《懷念母親》板書)讀,讀出“懷念”的情感。
(4)作者,懷念的僅僅是生他養他的母親嗎?讓我們一起走進《懷念母親》。
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對學生講清自學的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感悟,文章哪些內容給你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2.自學反饋:讀讀自己印象最深的內容,說說讀懂了什麼。
如,題目的雙重含義。
以下這些語言也可在初讀時結合課文相關內容初步理解:
“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那個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
“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品讀課文
(一)抓課文主線。
母親去世後,季老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直到許多年後,母親還常常出現在夢中;留學德國,故國母親的一草一木也
常會浮上心頭。請從文中找出描寫這個意思的幾句話讀一讀。
後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1.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親”?(兩個“頻來入夢”)
2.朗讀句子。質疑。(如,“頻來入夢”什麼意思?對於“頻來入夢”的初步理解應該聯繫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記中的時間可以反映經常懷念母親,文章的最後一節中的“沒有斷過”、“一直”“十一年”等。)
(二)品讀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頻來入夢”,季老卻說“不知道是為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什麼。
課件出示資料1:到了中秋節——農民嘴裡叫“八月十五”——母親不知從哪裡弄了點
月餅,給我掰了一塊,我就蹲在一塊石頭旁邊,大吃起來。在當時,對我來說,月餅可真是神奇的東西,龍肝鳳髓也難以比得上的,我難得吃一次。我當時並沒有注意,母親是否也在吃。今天回想起來,她那時候根本一口也沒有吃。不但是月餅,連其他“白的”,母親從來都沒有嘗過,都留給我吃了。她大概是畢生就與紅色的
高粱餅子為伍。到了歉年,連這個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
野菜了。
課件出示資料2: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你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簡短的一句話裡面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來,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1)學生瀏覽以上資料談體會。
(2)聯繫“11月18日”的日記談理解。
指讀或師範讀。
說說感受,談談作者思母的原因。
教師相機引讀: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後來到了德國,來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
(三)品讀思國之情。
母親給了我多少的愛,給了我多少的溫暖,遠在異國他鄉,孤寂時時湧上心頭,母親怎不頻來入夢呢?此時此刻,季老懷念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生母,還有那——(祖國母親)
1. 動情地讀一讀季老的幾段日記。
2. 說說祖國母親頻來入夢的原因。
3. 讀讀最讓你感動的一則日記,說說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原文: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來了,我覺得這黃昏的時候最有意思。我不開燈,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的時候,活動起來。我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心裡有點酸酸的,有點淒涼。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談談體會,或是質疑。
(2) 常人覺得淒涼,可能是因為什麼事?
(3)季老感到淒涼是因為什麼事?再次細讀下文,從字裡行間尋找答案。
設計想像說話:
如,因為季老 ·····所以覺得有點淒涼。
(4)既然這思念是“淒涼”的, 季為什麼又說這淒涼是“甜蜜”的呢?
學生交流。
設計想像說話:
如,他想到 ······仿佛覺得 ······所以覺得這淒涼是甜蜜的。
(5)朗讀其他相關內容。
從交流中,我們體會到了遊子那誠摯的愛國心,請同學們深情朗讀,再次走進老人的心田。讀:
11月16日
(讀中評議,評議後再讀)
這種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異國他鄉想到故國的一切,讀:
11月20日
時間愈久,思國的神經愈發敏銳,即便是一絲絲輕輕的驚動,也能勾起遊子對故國的無限眷戀,讀:
11 月28日
(四)抒發情感
這樣的思緒可以在日記中找到許多許多,這樣的情懷在心中很濃很濃。母親成了遊子夢中一個重要的內容。讓我們縱情讀一讀(課件出示《尋夢》的開頭與結尾)。
1.讀著讀著,你仿佛聽到了什麼?
2. 讀著讀著,你又仿佛看到了什麼?你看到了生母怎樣的面影?你又見到了祖國母親怎樣的面影?
3. 這是何等的魂系夢縈啊!你從這“開頭”“結尾”中感受到了什麼樣的情感?
4. 從文中找出描寫這種情感的句子讀給大家好嗎?
拓展升華
1.賞讀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懷念“母親”的有關語句:
“在夢裡向我走來的就是這面影,我只記得,這面影才出現的時候,四周灰濛濛的,母親仿佛從雲堆里走下來。臉上的表情有點同平常不一樣,像笑,又像哭。但終於向我走來了。”
驚心動魄的
世界大戰,持續了6年,今天終於閉幕了。在我驚魂甫定之餘,我頓時想到了祖國,想到了家庭。我離開祖國已經10年了,我內心深處感到了祖國對我這個海外遊子的召喚。離開時,我頭也沒有敢回,登上美國的
吉普。我在心裡套一首舊詩想成了一首詩:
留學德國已十霜;
歸心日夜憶舊邦,
客樹回望成故鄉。
2.小結:是母親養育了作者,作者也與母親的命運息息相連。這樣一個時刻將母親裝在心中的讓人起敬的學者、作家,在自己的學術領域內,取得了崇高的地位,為祖國母親贏得了巨大的榮譽。祖國母親怎么能不稱之為“寶”呢?
B案
第一課時
描述心中的母親,引入新課
母親,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親切的稱呼,我們曾無數次呼喚著母親,無數次沐浴著母親的愛。讓我們一起輕輕地喊一聲——母親。
你腦海中浮現怎樣的形象?用一兩個詞語來形容。(練說:×× 的母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都對自己的母親有著一份獨特的愛。著名學者季羨林的文章里,對母親也有著獨特的解釋。
初讀課文,感受文中的母親
1.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新詞讀正確,把課文句子讀通順。
2.交流哪些字詞比較難讀或者難懂,引導學生朗讀,結合
語言環境理解。
3.選擇自己認為比較難讀的語句再讀一讀,請部分同學進行交流。
4.再讀課文,說說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內容?(作者有兩個母親,對這兩個母親有著同樣的敬意和愛慕。)
抓住重點語句,理解“生身母親”
自由讀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對生母的懷念。
1.談感受。質疑。
2.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1)理解“寢不安席”的意思
(2)聯繫
上下文,說說為什麼作者會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是不是僅僅因為母親的逝世?
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1)聯繫上下文理解:“我的願望”(隨母親於地下)“終天之恨”。
交流自己的理解。
(2)真正讓作者遺憾和痛恨的是什麼?(無法盡孝,心存自責、愧疚之情)
(3)補充資料,談感受
我不忍想像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
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3.再讀整段話。
朗讀文中的佳句,回想母親
1.摘抄詞語
2.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愛。
第二課時
回顧“親生母親”,感受敬慕
1.聽寫詞語:真摯 寢不安席 思潮起伏
2.用上面的詞語,說說我對生身母親的愛。
研讀“祖國母親”,感受懷念
作者是那樣懷念母親,數十年如一日。24歲那年,作者離開祖國,來到了德國一座孤寂的小城——
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離,並不能割斷心中的懷念,相反,這懷念又增添了分量。
1.自由朗讀文章,從字裡行間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懷念。
2.說說在作者的懷念中,又增添了什麼?(對祖國母親的懷念)
3.再讀課文,思考: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對
生身母親的懷念時刻伴隨著對祖國母親的懷念?。
重點研讀以下句子:
……不知道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1)說說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2)你知道“頻來入夢”的原因嗎?(作者旅居在外,對生身母親、對祖國母親的懷念與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兩位母親不斷出現在作者的夢中。)
(3)感情朗讀。
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甜蜜”和“淒涼”是不是有矛盾?你怎么理解?(因為在遠離家鄉的日子裡,能時常回憶起在故國的生活情景,不斷回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無處不在,仿佛就在身邊,心中自然又多了一絲安慰、一些寬心、一點甜蜜,少了一些淒涼、孤獨。)
(2)感情朗讀
想起自己長眠於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才知道,所有母親都是一樣的!
(1)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怎么樣的?(關愛孩子、思念孩子)
(2)作者為什麼要寫房東太太的事情?
(3)感情朗讀。
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①理解“悵望灰天”的意思。
②在作者腦海里,母親的面影是怎樣的?是清晰的,還是模糊的?
③在淚光里,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麼?
④感情朗讀。
呼應文章首尾,適度拓展
一個是生身母親,一個是祖國母親,兩位母親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偉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為——
齊讀文章的最後一段和第1自然段。
這樣的體驗,我們能理解嗎?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感受過?請大家互相交流。
摘錄文中描寫對祖國母親魂系夢系的句子,讀一讀。
基本介紹
在季羨林的這本散文集中,筆者最喜愛的是那些懷人的篇章,讀這些作品,使人感到友情的真摯、愛情的珍貴、親情的溫馨、師生情的醇厚。由此而想到
中華民族是個崇尚情義的民族,中國人向來以情為重。世人之情,莫深於愛情。
少君有一些
謳歌愛情的散文寫得纏綿悱惻,盪氣迴腸。對愛情的熱烈嚮往,對往
昔戀情的品味回憶,都顯示出作者對完美生命的追求。然而,世事無常,人生充滿了無奈,書中的《愛在他鄉的季節》《她》《因為愛你》等
抒情散文,寫了甜蜜的
初戀,以及懷念那美好動人時光油然而生的惆悵和感傷。《因為愛你》全篇共用了四個“因為愛你”做段落的第一句,形成
排比的迴環效果,作者在篇末以飽蘸深情的筆墨寫道: “請你堅強,在我轉身而去的時候。請你不要流淚,不要回頭,不要把我的心弄得一團糟。你要好好地保重自己。前行的路上,我雖然不能與你相依為伴,可我願化作一盞明燈,點亮你漫漫的征程……”讀少君的這些散文,使人感到:沒有愛的世界就像空虛的荒漠,有了愛世界就像一座美麗的花園。
在世界華文文學發展總格局中,新移民文學作為一支
生力軍,已走進人們的視野,走進主流文學行列。2005年《
北美華文小說精選》在美國出版,近50位作家集體亮相,顯示了北美新
移民文學的規模和聲勢,此次《“北美經典五重奏”叢書》的出版,則表明了北美新移民文學達到的藝術水準和歷史新高度。“五重奏”的“樂手 ”一位來自
加拿大,四位來自美國,都是當代傑出的、才華橫溢的海外新移民作家。能讀到他們的作品,欣賞到他們優美的藝術旋律,你一定會覺得,這是極為珍貴的精神
聖餐:它能叫你超凡脫俗,作一次心靈淨化的洗禮、
精神家園的重新回歸。本書是叢書之一,被譽為新移民作家
領頭羊的
少君的《懷念母親》,是一個擁有心靈上的震撼! 季羨林
作品解析
①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頻來入夢”,頻,屢次,連續幾次。意思是祖國母親經常到夢中來。作者遠離故土,身居異國他鄉,猶如孩子離開母親的懷抱,心中無限思念。尤其作者是第一次離開,離別的滋味尤為強烈,心中不斷湧現祖國的身影,不斷回想起故國的生活、故國的親人,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對祖國母親的情感隨著離別時間的長久在不斷加深。句子中一個“也”字很巧妙地將祖國與母親聯繫起來,可見在作者心目中兩者的確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
②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淒涼”,寂寞冷落,悽慘。作者身在異國小城,一方面感到自己與母親的距離遠了,與祖國的距離遠了,與親人的接觸少了,心中有憂愁、有思念;但是在遠離家鄉的日子裡,能時常懷念起在故國的生活情景,不斷回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無處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絲安慰、一些寬心、一點甜蜜,他們是那樣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記憶深處,在作者孤寂時陪伴著他。作者通過比較的方式,將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懷念表達得非常充分。
“悵望灰天”,惆悵地望著天空。由於作者長期在外求學,留在母親身邊的時候不多,必然對母親的音容笑貌記憶不深,對母親的懷念更多的是一個模糊的影子,因此儘管作者想努力回想母親的樣子和容顏,但無奈模糊不清,只能盡力地懷念,不斷地回想。
真摯:(感情)真誠懇切。文中指作者對自己的母親和祖國都懷著同樣的敬意和真誠的愛意。在作者心目中,兩位母親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
寢不安席:無法安然入睡。文中指作者因為母親的突然去世,心中感到無比悔恨,腦海中一直浮現著母親的樣子,在不斷自責和愧疚中無法正常入眠。
終天之恨:終身的遺恨。文中指作者因為失去了母親,而感到終身遺恨。
薄暗:昏暗。文中指黃昏時候,夜幕逐漸降臨,天地間一片朦朧、昏暗。
沮喪:灰心失望。文中指房東太太一直期待著兒子歸來,兒子卻遲遲未歸,心裡有種失落感。從中可見母親對孩子的牽掛,體現了母親的愛。
思潮起伏:接二連三的
思想活動。文中指作者在風雨交加的日子裡,心裡感到落寞無依,腦海中一直盤旋著祖國的影子,回憶著在故國的親人和朋友,各種念頭此起彼伏,不斷湧現在腦海中。
可見一斑: 比喻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體。
心潮騰湧:心情跳躍,涌動。文中指作者想到自己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心情非常激動,恨不得立刻回到她們身邊去,不想在國外停留。
教學教案
1.準確認讀課文中生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詞語能運用。
2.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複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3.積累語言。
A案
課件:季羨林相關資料
1.了解作者。誰知道一般“國寶”是指什麼?(
大熊貓)但是在
北京大學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被人稱為“國寶”,他是誰呢?
課件出示季羨林生平及主要經歷。
(1)課件出示:“當我從北京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不該,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2)學生默讀,交流感受。
(3)出示課題。
季老的許多文章里都談到了母親,也都表達了這樣的情感。(出示課題《懷念母親》板書)讀,讀出“懷念”的情感。
(4)作者,懷念的僅僅是生他養他的母親嗎?讓我們一起走進《懷念母親》。
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對學生講清自學的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感悟,文章哪些內容給你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2.自學反饋:讀讀自己印象最深的內容,說說讀懂了什麼。
如,題目的雙重含義。
以下這些語言也可在初讀時結合課文相關內容初步理解:
“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那個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
“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品讀課文
(一)抓課文主線。
母親去世後,季老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直到許多年後,母親還常常出現在夢中;留學德國,故國母親的一草一木也
常會浮上心頭。請從文中找出描寫這個意思的幾句話讀一讀。
後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1.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親”?(兩個“頻來入夢”)
2.朗讀句子。質疑。(如,“頻來入夢”什麼意思?對於“頻來入夢”的初步理解應該聯繫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記中的時間可以反映經常懷念母親,文章的最後一節中的“沒有斷過”、“一直”“十一年”等。)
(二)品讀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頻來入夢”,季老卻說“不知道是為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什麼。
課件出示資料1:到了中秋節——農民嘴裡叫“八月十五”——母親不知從哪裡弄了點
月餅,給我掰了一塊,我就蹲在一塊石頭旁邊,大吃起來。在當時,對我來說,月餅可真是神奇的東西,龍肝鳳髓也難以比得上的,我難得吃一次。我當時並沒有注意,母親是否也在吃。今天回想起來,她那時候根本一口也沒有吃。不但是月餅,連其他“白的”,母親從來都沒有嘗過,都留給我吃了。她大概是畢生就與紅色的
高粱餅子為伍。到了歉年,連這個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
野菜了。
課件出示資料2: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你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簡短的一句話裡面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來,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1)學生瀏覽以上資料談體會。
(2)聯繫“11月18日”的日記談理解。
指讀或師範讀。
說說感受,談談作者思母的原因。
教師相機引讀: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後來到了德國,來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
(三)品讀思國之情。
母親給了我多少的愛,給了我多少的溫暖,遠在異國他鄉,孤寂時時湧上心頭,母親怎不頻來入夢呢?此時此刻,季老懷念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生母,還有那——(祖國母親)
1. 動情地讀一讀季老的幾段日記。
2. 說說祖國母親頻來入夢的原因。
3. 讀讀最讓你感動的一則日記,說說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原文: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來了,我覺得這黃昏的時候最有意思。我不開燈,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的時候,活動起來。我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心裡有點酸酸的,有點淒涼。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談談體會,或是質疑。
(2) 常人覺得淒涼,可能是因為什麼事?
(3)季老感到淒涼是因為什麼事?再次細讀下文,從字裡行間尋找答案。
設計想像說話:
如,因為季老 ·····所以覺得有點淒涼。
(4)既然這思念是“淒涼”的, 季為什麼又說這淒涼是“甜蜜”的呢?
學生交流。
設計想像說話:
如,他想到 ······仿佛覺得 ······所以覺得這淒涼是甜蜜的。
(5)朗讀其他相關內容。
從交流中,我們體會到了遊子那誠摯的愛國心,請同學們深情朗讀,再次走進老人的心田。讀:
11月16日
(讀中評議,評議後再讀)
這種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異國他鄉想到故國的一切,讀:
11月20日
時間愈久,思國的神經愈發敏銳,即便是一絲絲輕輕的驚動,也能勾起遊子對故國的無限眷戀,讀:
11 月28日
(四)抒發情感
這樣的思緒可以在日記中找到許多許多,這樣的情懷在心中很濃很濃。母親成了遊子夢中一個重要的內容。讓我們縱情讀一讀(課件出示《尋夢》的開頭與結尾)。
1.讀著讀著,你仿佛聽到了什麼?
2. 讀著讀著,你又仿佛看到了什麼?你看到了生母怎樣的面影?你又見到了祖國母親怎樣的面影?
3. 這是何等的魂系夢縈啊!你從這“開頭”“結尾”中感受到了什麼樣的情感?
4. 從文中找出描寫這種情感的句子讀給大家好嗎?
拓展升華
1.賞讀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懷念“母親”的有關語句:
“在夢裡向我走來的就是這面影,我只記得,這面影才出現的時候,四周灰濛濛的,母親仿佛從雲堆里走下來。臉上的表情有點同平常不一樣,像笑,又像哭。但終於向我走來了。”
驚心動魄的
世界大戰,持續了6年,今天終於閉幕了。在我驚魂甫定之餘,我頓時想到了祖國,想到了家庭。我離開祖國已經10年了,我內心深處感到了祖國對我這個海外遊子的召喚。離開時,我頭也沒有敢回,登上美國的
吉普。我在心裡套一首舊詩想成了一首詩:
留學德國已十霜;
歸心日夜憶舊邦,
客樹回望成故鄉。
2.小結:是母親養育了作者,作者也與母親的命運息息相連。這樣一個時刻將母親裝在心中的讓人起敬的學者、作家,在自己的學術領域內,取得了崇高的地位,為祖國母親贏得了巨大的榮譽。祖國母親怎么能不稱之為“寶”呢?
B案
第一課時
描述心中的母親,引入新課
母親,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親切的稱呼,我們曾無數次呼喚著母親,無數次沐浴著母親的愛。讓我們一起輕輕地喊一聲——母親。
你腦海中浮現怎樣的形象?用一兩個詞語來形容。(練說:×× 的母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都對自己的母親有著一份獨特的愛。著名學者季羨林的文章里,對母親也有著獨特的解釋。
初讀課文,感受文中的母親
1.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新詞讀正確,把課文句子讀通順。
2.交流哪些字詞比較難讀或者難懂,引導學生朗讀,結合
語言環境理解。
3.選擇自己認為比較難讀的語句再讀一讀,請部分同學進行交流。
4.再讀課文,說說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內容?(作者有兩個母親,對這兩個母親有著同樣的敬意和愛慕。)
抓住重點語句,理解“生身母親”
自由讀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對生母的懷念。
1.談感受。質疑。
2.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1)理解“寢不安席”的意思
(2)聯繫
上下文,說說為什麼作者會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是不是僅僅因為母親的逝世?
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1)聯繫上下文理解:“我的願望”(隨母親於地下)“終天之恨”。
交流自己的理解。
(2)真正讓作者遺憾和痛恨的是什麼?(無法盡孝,心存自責、愧疚之情)
(3)補充資料,談感受
我不忍想像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
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3.再讀整段話。
朗讀文中的佳句,回想母親
1.摘抄詞語
2.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愛。
第二課時
回顧“親生母親”,感受敬慕
1.聽寫詞語:真摯 寢不安席 思潮起伏
2.用上面的詞語,說說我對生身母親的愛。
研讀“祖國母親”,感受懷念
作者是那樣懷念母親,數十年如一日。24歲那年,作者離開祖國,來到了德國一座孤寂的小城——
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離,並不能割斷心中的懷念,相反,這懷念又增添了分量。
1.自由朗讀文章,從字裡行間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懷念。
2.說說在作者的懷念中,又增添了什麼?(對祖國母親的懷念)
3.再讀課文,思考: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對
生身母親的懷念時刻伴隨著對祖國母親的懷念?。
重點研讀以下句子:
……不知道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1)說說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2)你知道“頻來入夢”的原因嗎?(作者旅居在外,對生身母親、對祖國母親的懷念與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兩位母親不斷出現在作者的夢中。)
(3)感情朗讀。
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甜蜜”和“淒涼”是不是有矛盾?你怎么理解?(因為在遠離家鄉的日子裡,能時常回憶起在故國的生活情景,不斷回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無處不在,仿佛就在身邊,心中自然又多了一絲安慰、一些寬心、一點甜蜜,少了一些淒涼、孤獨。)
(2)感情朗讀
想起自己長眠於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才知道,所有母親都是一樣的!
(1)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怎么樣的?(關愛孩子、思念孩子)
(2)作者為什麼要寫房東太太的事情?
(3)感情朗讀。
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①理解“悵望灰天”的意思。
②在作者腦海里,母親的面影是怎樣的?是清晰的,還是模糊的?
③在淚光里,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麼?
④感情朗讀。
呼應文章首尾,適度拓展
一個是生身母親,一個是祖國母親,兩位母親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偉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為——
齊讀文章的最後一段和第1自然段。
這樣的體驗,我們能理解嗎?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感受過?請大家互相交流。
摘錄文中描寫對祖國母親魂系夢系的句子,讀一讀。
基本介紹
在季羨林的這本散文集中,筆者最喜愛的是那些懷人的篇章,讀這些作品,使人感到友情的真摯、愛情的珍貴、親情的溫馨、師生情的醇厚。由此而想到
中華民族是個崇尚情義的民族,中國人向來以情為重。世人之情,莫深於愛情。
少君有一些
謳歌愛情的散文寫得纏綿悱惻,盪氣迴腸。對愛情的熱烈嚮往,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