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遠(電視劇)

心遠(電視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心遠,出生於清末的熊育英,以自己的切身經驗,深感中國之積弱,並進而產生“教育救國”的思想,終其一生,熊氏都孜孜於江西和中國的教育事業:開辦國小、中學、大學,培育出一批批中國現代史上的人物:鄒韜奮、張國燾、饒漱石……

基本介紹

  • 集數:30 集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類型:劇情 
  • 首播時間:2010年
  • 導演李森
  • 編劇:夏波 、劉毅王伊、劉艷
  • 主演何政軍楊童舒曹征
  • 中文名:心遠
  • 製片人:趙連城
  • 出品公司中視傳媒 北京北電影視培訓中心
  • 拍攝地點:江西南昌,橫店
  • 每集時長:45 分鐘
  • 出品時間:2009年
  • 語言:漢語國語
演職員表,線上視頻,基本資料,故事梗概,幕後花絮,優秀人才,成果,

基本資料

片名:心遠
心遠(電視劇)
電視劇《心遠》
片長:30集
類型:60周年獻禮劇
年份:2010
類型題材:家庭/倫理
每集長度:45分鐘

故事梗概

中國古代有“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之說。許多教育家在教育上都不重著書立說而更重躬行實踐,熊育英便是如此。 “吾欲托之空言,不如見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在一生漫長的教育生涯中,熊育英雖然並未給後人留下什麼教育著作和系統完整的教育思想,然而,他卻以自己孜孜砣砣,身體力行的教育實踐,深刻影響著江西近現代教育的歷史面貌,為江西近現代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其教育業績和影響,不僅為近代以來江西教育史上絕無僅有,即使是在近代以後的中國,也是罕有其匹的。
更難得的是,身為教育家的熊育英,身上具有快意恩仇、為國為民的“大俠之風”,“師俠”二字,是對他的最佳寫照。通過塑造主人公熊育英的“師俠”形象,展現出一代中國教育家在中國教育現代化的道路上的艱難嘗試,同時,也折射出中國歷史最波瀾壯闊30年的大時代變遷……
心遠(電視劇)
《心遠》劇照

幕後花絮

《心遠》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三十集電視連續劇。
劇中主人公熊育英的原型是中國著名教育家熊育鍚,也就是心遠中學(如今南昌二中)的創辦者。出生於清末的熊育英,以自己的切身經驗,深感中國之積弱,並進而產生“教育救國”的思想,終其一生,他都孜孜於江西和中國的教育事業,放棄私塾改辦新學,開辦國小、中學、大學,培養出一批批中國現代史上的人物:鄒韜奮張國燾……,極大地改變了當時的教育面貌,為江西以至中國的現代教育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更為難得的是,身為教育家的熊育英,身上具有快意恩仇、為國為民的“大俠之風”,“師俠”二字,是對他的最佳寫照。
2008年9月28日,《心遠》在江西南昌汪山土庫開機,何政軍在劇中扮演教育家熊育英,楊童舒扮演他的妻子陳天文。據悉,《心遠》在南昌拍攝20天左右後將轉場到橫店完成整個拍攝計畫,預計將於2008年12月殺青。

優秀人才

《心遠》是根據歷史真人真實改編而成,劇中主人公“熊育英”的原型是中國著名的教育家“熊育鍚”先生——今南昌二中(原“心遠中學”)的創辦者。本劇通過塑造主人公熊育英的“師俠”形象,展現出一代教育家在中國教育現代化道路上所做出的艱難嘗試,培育出一批批中國現代史上的人物:鄒滔奮、張國燾、饒漱石……同時,也折射出中國歷史波瀾壯闊三十年的大時代變遷。
熊育鍚其人其事
熊育鍚,(1868——1942),字純如,江西南昌縣崗上鎮月池村人。是江西近現代最有影響的教育家,擔任“心遠中學”校長40餘年,曾任江西省教育廳廳長,江西省政府委員,國民黨中央監察院監察委員等職。
1901年,熊育鍚與堂弟元鍔等人,創設了江西最早一所專門修習西方文化和語言的新型教育機構——樂群學堂,後更名為“心遠中學堂”。學校開設英語、數理化及西方歷史、地理等新式課程,成為江西最早一所新型私立中等學校。
為了辦好學校,熊育鍚不惜重金聘請省內外名師來校任教。當時江西缺乏能夠教授英語和數理化等課程的教師,熊育鍚通過嚴復先生的引薦,聘請了嚴復任堂長時期的北洋水師學堂的高材生來校任教新式課程。熊育鍚除注重學生英文及自然科學的學習外,還特別注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涵養。他所著意培養的,是那種既非全盤西化,又非泥古不化,既掌握了西方先進思想和科學技術,又繼承了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一代新人。
清末民初全國新式私立學校中,辦學成效卓著者只有天津的“南開”,長沙的“明德”和南昌的“心遠”。三校當中,“心遠”創辦於1901年,“南開”和“明德”分別與1904和1903年創辦,“心遠”開班時間最早;“南開”是張伯苓在天津名紳嚴修、王奎章的撥地贈款下開辦的,“明德”也是胡園倓在得到長沙士紳的資助後開設的,唯獨“心遠”是由熊氏一家獨資興辦。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心遠”以師資力量,新穎的課程內容,順應時代的辦學宗旨和高質量的辦學水平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聲譽。它與“南開”和“明德”並列,成為國內最著名的私立中學,首開江西教育一代先風。
辛亥革命後,熊育鍚出任江西文事局事,掌管全省的教育,積極促成當地學子出國留學歐美。在他執掌二中期間,學校成了全省中學的翹楚,鄒韜奮、方誌敏、張國燾袁玉冰吳有訓夏征農等都是這期間二中的學生。
1922年,痛感於當時的江西竟然沒有一所綜合大學,熊育鍚毅然在“心遠中學”內創辦了江西第一所私立綜合大學——“心遠大學”,聘請一大批江西籍著名學者任教。1925年,教育部派員視察,教育部長章士釗還對學校進行了獎勵,但後因經費等問題,不得已於1927年停辦。
教授村簡介
“教授村”坐落在南昌縣岡上鎮月池村,月池村亦稱月池熊家,因村前池塘似半月而得名,明代末年熊氏先祖從豫章遷居至此。月池素以尚學重較享譽鄉間,該村有4000多人熊氏後人遷居國內外,在各個領域書寫輝煌,其中教授、副教授以上職稱的就達300餘人,很多人更成為學術名人和專業領域內的佼佼者。其中,民國時期有傑出的愛國主義教育家熊育煬,並有一大批留學歐美,學成回國後在一些著名大學任教的教授。解放後,由於有黨的科教興國政策,這裡更是人才輩出,其中包括上將熊光楷,中科院院士熊大閏,國家級勘察大師熊大閱以及一大批博士生導師,教授,高級科技人才。在其它領域也湧現出一批高尖人才,如被譽為中國“珍珠之父”的熊大仁等等。
教授村的圖片:
江西省南昌二中的背景資料及圖片
心遠中學”即為現今江西省南昌二中的前身。1949年南昌解放後,人民政府接管了心遠中學。同年9月10日,江西省教育廳決定,將私立“心遠中學”、“劍聲中學”和“青年中學”三校合併,定名為“江西省南昌第二聯合中學”,以原“心遠中學”為校址。“二聯中”直屬江西省教育廳領導,南下幹部胡世基為第一任校長,廖伯坦、胡其均、李國華先後任教導主任。南昌二中遂定每年9月10日為校慶日。

成果

1951年1月,二聯中有99名同學首批參加軍事幹部學校,走上國防建設的光榮崗位。到7月初,已有474名同學報名考入軍校。1953年7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被確定為重點學校,並列入教育部在全國重點聯繫的30所中學之一。同年10月,南昌市文教局決定,將“江西省立南昌第二聯合中學”更名為“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學”,沿用至今。新中國的首任江西省省長邵式平親為題寫校名。
自此,南昌二中開始了新時期的輝煌,為新中國培養了大批人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