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
現實主義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作品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鬥的精神,對大學生朋友仍有啟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本書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間廣闊背景上,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劃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作者簡介
路遙(1949—1992),原名王衛國,1949年12月3日生於陝西
榆林市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因家貧7歲即過繼給
延川縣農村的伯父。曾在延川縣立中學學習,1969年回鄉務農。其間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並在農村一國小教書一年。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開始文學創作。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今為《
延河》)編輯。1980年發表《
驚心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2年發表中篇小說《
人生》,後被改編為電影,轟動全國。1982年加入
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專集《
路遙文集》(五卷)、《路遙全集》(三部),中短篇小說集《當代紀事》、《路遙小說選》,中篇小說《
黃葉在秋風中飄落》、《
在困難的日子裡》、《
你怎么也想不到》,短篇小說《姐姐》、《生活詠嘆調》、《夏》,創作隨筆《
早晨從中午開始》等。
1988年完成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以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還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電台廣播,並於1991年榮獲
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時20分,路遙因病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年僅42歲。
名家評價
路遙獲得了這個世界裡數以億計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溝通了這個世界的人們和地球人類的情感。——
陳忠實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他的文學就像火一樣燃出炙人的燦爛的光焰。——
賈平凹對我影響最大的人是路遙。是路遙的作品改變了我,讓我意識到不放棄總有機會,否則我還在蹬三輪車呢。——
馬雲作家路遙用畢生心血寫就的《平凡的世界》,展示了一幅宏大的普通人在時代大變革中所走過的既平凡又壯美的人生畫卷。人生的奮鬥,理想的追求,在不同的時代都是相似的。希望你們在來到清華園之前,利用假期認真閱讀這本書。——
邱勇創作經歷
路遙:深情書寫普通勞動者
【最美奮鬥者】
地處黃河西岸的陝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文脈充盈、人才輩出。陝北民間有“人出兩川”之說,其中一川就是指延川。在當代,從這裡又走出了著名作家路遙。
路遙原名王衛國,1949年生於陝西省清澗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57年被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為子,其後一直在延川生活、學習、工作至1973年。這片土地和人民的信念,深深地紮根在他的身上。
1972年,路遙與
谷溪、
聞頻、陶正、
軍民等人創辦了《
山花》文藝小報。他最初許多詩歌刊於《山花》,其短篇小說《伏勝紅旗》《基石》等,也同樣首先在《山花》上刊發並引起外界的注意,後被選入省級文藝刊物。正因為有最初的文學創作成績,路遙被推薦到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在大學的平台上積累文學營養,為以後的文學騰飛作了紮實的準備工作。
“新時期”之初,年輕的路遙把目光投向變革中的現實生活,關注青年人的情感與命運選擇。他的中篇小說《人生》先後用3年時間、三易其稿,最終發表在《收穫》雜誌1982年第3期上。《人生》甫一刊出,即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它激發了當時的年輕人在“祖國命運和人類前途”的意義上思考人生選擇。兩年後,由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人生》上映,使作品的影響持續發酵,也深刻地改變了作家路遙的命運。
路遙並不滿足於“鮮花”和“紅地毯”式的生活,他決心創作出真正具有個人寫作突破性的作品,這便是後來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為這部想像中的作品,路遙開始了艱苦且漫長的寫作準備。他集中閱讀了近百部國內外的重要長篇小說,同時還廣泛涉獵了各類“雜書”。而為了解作品所涉的1975年至1985年這十年間的各類重要事件,他集中閱讀了《
人民日報》《
光明日報》《
陝西日報》《
參考訊息》等報刊的全部合訂本。這個工作完成之後,路遙再度“深入生活”,他提著裝滿書籍資料的大箱子奔波在鄉村城鎮、工礦企業、學校機關、集貿市場,了解上至省委書記、下至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熟悉作品所涉及的地域內一年四季的作物等巨細靡遺的生活細部。此後,路遙開始了長達3年輾轉於銅川陳家山煤礦、從陝西作協臨時借來的小房間、新落成的榆林賓館、甘泉縣招待所等地的艱苦而漫長的寫作。
《平凡的世界》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中國社會眾多普通人的形象,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1986年年底,《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發表於《花城》雜誌。由於當時的文壇被求新求變的文學潮流所裹挾,使得路遙用傳統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平凡的世界》在評論界受到了冷遇,發表和出版也遇到了困難。但路遙仍堅持他的文學觀念不動搖,1989年,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了作家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第三部,跨越3個年頭,這部凝結著路遙6年辛勞汗水的100餘萬字的長篇小說終於全部出齊,從此,它深深地鐫入中國當代文學史和中國人的精神生活。1991年,《平凡的世界》獲
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是路遙的生命信念。1992年11月,路遙因病英年早逝。然而,在他身後,《平凡的世界》熱度始終不減。各種版本的《平凡的世界》發行量達1700萬套,廣播和電視劇改編也收穫了數億聽眾和觀眾。千千萬萬懷揣著改變命運的夢想的青年人,他們的人生因《平凡的世界》而被照亮。
2018年12月,路遙榮獲“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9月,路遙又被授予“
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路遙深情書寫普通勞動者,頌揚拼搏奮進、敢為人先的時代精神,他和他的《平凡的世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向上向善、自強不息,積極投身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中,在獻身集體事業的同時也充分實現個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