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因革禮》是北宋歐陽修、蘇洵編撰的古籍。內容簡介歐陽修、蘇洵參與編纂的宋代禮典,共一百卷。《續資治通鑑》卷六三英宗治平二年九月辛酉:“提舉編纂禮書、參知政事歐陽修奏,已編纂書成百卷,詔以《太常因革禮》……”歐陽修《故...
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七月,日蘇洵被任命為秘書省試校書郎,霸州文安縣主簿,是月命蘇洵去禮院與陳州項城縣令姚辟同修《太常因革禮》書,是月仲兄蘇渙出知漣水軍,未行提點利州路刑獄,蘇洵父子於西郊送別。八月蘇軾蘇轍參加制科考試及殿試。九月蘇軾被任命大理評事,蘇轍被任命秘書省校書郎。十一月蘇軾辭別...
後與陳州項城(今屬河南)縣令姚□同修禮書《太常因革禮》。書成不久,即去世,追贈光祿寺丞。蘇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優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強暴,藐視敵人,寫得有氣勢。《張益州畫像記》記敘張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跡,塑造了一個寬政愛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
作品原文 文脊山中姓已逃,江城爭美少微高。應知司馬來窺鼎,便學秦人去種桃。海上音書斷鴻雁,洞中吟嘯伴猿猱。鹿裘誰識先生志,卻把虛詞倚伏滔。作者簡介 姚辟,宋潤州金壇人,字子張。仁宗皇祐元年進士。授項城令,調通州通判,所至有聲。究心六經,與蘇洵同修《太常因革禮》。
與陳州項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來禮書,為《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而卒,年五十八歲。蘇洵長於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諡法》三卷,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文學成就 蘇洵是有政治抱負的人。他說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當世之要”,是為了“施之於今”。曾鞏說...
祖巳 訓諸王,作《高宗肜日》……嗚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無豐於昵。” 孔 傳:“祭祀有常,不當特豐於近廟,欲王因異服罪而改修之。” 宋 歐陽修 等《太常因革禮·廟議十二·溫成皇后張氏》:“昔 商 宗遭變,飭己思咎, 祖巳 訓祀,無豐於昵,況以嬖寵列於秩祀,非所以享天心,奉...
太常因革禮 一百卷校識一卷 (一) 卷一—二十九 (宋) 歐陽修 蘇洵等奉勅編 清光緒二十年 廣雅書局校刊本 第九冊 太常因革禮 一百卷校識一卷 (二) 卷三十—八十五(卷五十一—六十七缺)(宋) 歐陽修 蘇洵等奉勅編 清光緒二十年 廣雅書局校刊本 ...
宋太宗淳化五年,詔定其禮,禮部官以舊禮過於繁瑣,依唐時禮儀多有修訂,但使用不多。蘇洵《太常因革禮》中將其再次列為嘉禮,《政和五禮新儀》中亦因之。明代洪武三年,“上以先王射禮久廢,弧矢之事專習於武夫,而文士多未解。至是,詔太學生及群縣學生員皆令習射,凡遇郊廟之祭,先期命文武官執事行大...
文中雲“催了《禮書》事”,這《禮書》即蘇洵參與編纂的《太常因革禮》一百卷。《續資治通監》卷六三英宗治平二年九月辛酉:“提舉編纂禮書、參知政事歐陽修奏,已編纂書成百卷,詔以《太常因革禮》為名,賜修等銀帛有差。”又,歐陽修《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明允)墓志銘》:“為《太常因革禮》一百卷...
後與陳州項城(今屬河南省)縣令姚辟同修禮書《太常因革禮》100卷。書成不久,於治平三年(1066年)病逝於京師,英宗追贈光祿寺丞,並敕官府派船將其靈柩運回四川,葬於眉山眉安鎮鄉可龍里,後又追贈“文安公”。蘇洵是有政治抱負的人。他的散文對歷代政治、經濟、軍事和用人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全面的論述,...
歐陽修上其所著《衡論》《權書》等二十二篇,士大夫爭傳之。宰相韓琦奏於朝,除秘書省校書郎。與陳州項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來禮書,為《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而卒。洵著有二十卷,及三卷,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蘇洵即《三字經》里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憤雖晚,但用功甚勤。
宋仁宗嘉祐初年與蘇軾、蘇轍同到京師,為歐陽修、韓琦所稱重,薦之於朝廷,任秘書省校書郎、文安縣主簿等職,留京參與編撰《太常因革禮》,書成而卒,追贈光祿寺丞。蘇洵的文章深受《孟子》《戰國策》的影響,長於策論,其政論、史論辭風穎銳,行文簡潔而有情致,有《嘉祐集》。邵伯溫(1057年—1134年),...
歐陽修很讚賞他的《權書》、《衡論》、《幾策》等文章,認為可與賈誼、劉向相媲美,於是向朝廷推薦。一時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參加考試,他推託有病,不肯應詔。嘉佑五年,任為秘書省校書郎。後與陳州項城(今屬河南)縣令姚□同修禮書《太常因革禮》。書成不久,即...
宋仁宗嘉祜初年與蘇軾、蘇轍同到京師,為歐陽修、韓琦所稱重,薦之於朝廷,任秘書省校書郎、文安縣主簿等職,留京參與編撰《太常因革禮》,書成而卒。蘇洵的文章深受《孟子》《戰國策》的影響。長於策論,其政論、史論辭風穎銳,行文簡潔而有情致。“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有《嘉...
蘇洵(1009—1066)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年間(1056—1063),得歐陽修推薦和稱譽,以文章著名於世。曾任秘書省校書郎、霸州文安縣主簿。參與修纂《太常因革禮》,書成而卒。長於古文,語言明暢,筆力雄健。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有《嘉祐集》。
清代王文濡《古文辭類簪評註》引:亦諧亦莊,升沉之感,借物寓慨。作者簡介 蘇洵(1009—1066年),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宋仁宗嘉祜初年與蘇軾、蘇轍同到京師,為歐陽修、韓琦所稱重,薦之於朝廷,任秘書省校書郎、文安縣主簿等職,留京參與編撰《太常因革禮》,書成而卒。蘇洵的文章深受《...
唐開元二十年(732)頒行《大唐開元禮》,標誌著中國古代以“五禮”為核心的禮制體系進一步成熟和完善。宋代崇尚文治,制禮活動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宋史·藝文志》著錄了多部卷帙浩大的禮書,其中《太常因革禮》《政和五禮新儀》流傳至今。南宋所修《中興禮書》曾被收入《永樂大典》,清人徐松輯《中興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