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帖》冊(宋拓本),中國北宋匯刻叢帖《大觀帖》原石的宋拓殘本2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觀帖》冊(宋拓本)
- 館藏地點:故宮博物院
- 所屬年代:北宋
- 類別:拓本
《大觀帖》冊(宋拓本),中國北宋匯刻叢帖《大觀帖》原石的宋拓殘本2種。
《大觀帖》冊(宋拓本),中國北宋匯刻叢帖《大觀帖》原石的宋拓殘本2種。臨川李氏本存2、4、5卷,白麻紙,淡墨拓,剪方裝,2卷存24開半,4卷存14開半,5卷存16開半,縱30.8厘米,橫28厘米;聊城楊氏本存2、4、6、8、...
此帖筆畫沉著豐腴,起筆、收筆以及筆劃的轉折,鋒穎畢露,如同手書,原石早佚,傳世拓本無全帙。此拓本雖是殘卷,已希如晨星。《大觀帖》冊(宋拓本)臨川李氏本,每冊均為紅木面刻翁方綱題簽,有“華夏”、“伯雅”、“孫氏叔夔”...
摹刻精良,草書的起訖轉折、迴旋進退表現得準確、婉健,鋒勢飛動,神彩射人,較《淳化閣帖》更勝一籌。此帖初拓本除皇帝賜與外另不可得,故難以流傳。宋拓本至今存世只有數本。故宮收藏有聊城楊紹和舊藏本,存二、四、六、八、...
“金石之工,較《淳化閣帖》更勝。”——明·董其昌大觀帖宋拓本 編輯 拓本又分北宋拓與南宋拓。 [2] 大觀帖北宋本 《大觀帖》刻成不到二十年,即遭靖康之變(1127年),北宋拓本傳世無多。
字行高於《淳化閣帖》兩寸。中間標題由蔡京書寫,每卷末刻款:“大觀三年(1109年)正月一日奉聖旨摹勒上石。”因帖石置太清樓,故又稱太清樓帖。中文名 大觀帖宋拓本 館藏 北京故宮博物院 年代 送遞宋代 別稱 太清樓帖 ...
《大觀帖:卷七(宋拓孤本)(第二輯)》是2018年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軍。內容簡介 中國國家博物館這次編輯出版的《中華寶典: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法帖書系》,著重選取經典作品,以單行本的形式陸續刊印。全書共分十輯,...
《太清樓書譜》冊(宋拓本),中國北宋內府所刻唐《孫過庭書譜上卷》原石的宋拓殘本。剪方裝,殘存14頁,自“伋於胸襟”至“重述舊章”共111行,每頁8行,縱31厘米,橫22.5厘米。《孫過庭書譜》為北宋大觀年間內府所刻,因與《...
"大觀帖"共十卷,其後刻轉精,故為世所重。"大觀帖"刻成不久,北宋滅亡,因此,北宋拓本流傳甚少。至明清時代,更是流傳絕少。宋拓"大觀帖"第九、十兩卷,系王獻之書作。第九卷已經失傳,一九三一年,神州國光社曾石印過明代...
據葉昌熾《語石》說,用白宣紙蘸濃墨重拓,拓後砑光,黑可鑑人,稱為“烏金拓”。用極薄紙蘸淡墨輕拓,望之如淡雲籠月,稱為“蟬翼拓”。 拓本實物最早見於唐代。 拓本的名目很多,以時代而論,時代較早的拓本稱唐拓、宋拓(北宋拓...
《鼎帖》又稱《武陵帖》,宋紹興十一年郡守張斛擇取《淳化閣帖》合《潭》、《絳》、《臨江》、《汝》等諸帖刻於武陵(屬鼎州)郡齊,藏上海圖書館。 本冊所收三帖,均是宋刻宋拓本。第...
《孫過庭書譜》為北宋大觀年間內府所刻,因與《王羲之十七帖》、《大觀帖》及《秘閣續帖》同置於太清樓下,所以總稱為《太清樓帖》。Taiqinglou Shupu Ce (Songtaben)《太清樓書譜》冊(宋拓本)此帖摹刻精工,字形大小及筆鋒起...
只有刻本,一般論者部認為是根據王羲之臨本摹刻,始見於宋《淳化閣帖》,共18行。後世閣帖、單本多有翻刻,應以宋刻宋拓本為佳。此帖較鐘繇其他作品,無論在筆法或結體上,都更顯出一種較為成熟的楷書體態和氣息,點畫遒勁而顯朴茂,...
碑拓、墓誌拓、刻帖,漢至唐墨跡,宋元明清墨跡6個部分展出。展品中泉州本《淳化閣帖》、宋拓本《大觀帖》等在書法史上被公認為刻帖的精品。文徵明的《楷書七言律詩卷》、董其昌的《行書李頎詩卷》等則是歷代名家的著名作品。
在崇恩的藏品中,使他最為得意的是《懷仁集王聖教序》宋拓本,居然有七種之多!經其鑑別,“墨皇本”為第一,“空山堂本”第二,“寶嚴本”第三。崇恩對“墨皇本”最為珍愛,摩挲多年,題跋累累。如雲:“此本妙處全在腴潤。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