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坤輿萬國全圖》中地名的意譯:在筆者看來這是研究地名的真正難處。如果說因地圖文獻不足而暫時無法找到西方地圖中的準確對音,則僅僅是時間問題;如果是因個人學識不夠,則對意譯部分的地名很難解讀。比如“女人國”在亞伯拉罕·奧特柳斯的Alexandri Magni Macedonis Expeditio.(1579)地圖中標註為“Amazonum Campi.”,即傳說中的亞馬遜女戰士,而“女人國”在中國文獻中亦有記載,但繪圖者只是利用中國的稱法來釋外國地名。若亞馬遜女戰士與女人國因自己知識的淺薄而無法聯繫上,那么近在咫尺的答案也都遠在天邊了。丹尼爾·凱勒的亞洲圖說(1590)
四、《坤輿萬國全圖》中一些地名是否來自非地圖記載的文獻: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筆者很久,但是還是很難回答。在本人考證的過程中,絕大多數地名采自古地圖,然而也有一些未能發現對應地名而直接採用辭典類文獻考證。比如說原圖北歐部分(自右向左第五屏上方)有“矮人國”,實際上就是拉普人(Lappians)。筆者未能在相關地圖中覓得其對應記載,但這能不能否定其存於地圖中的可能?在《坤輿萬國全圖》南美處有地名與圖注為:“巴大溫即長人國。其國人長不過一丈,男女以各色畫面為飾。”此在阿諾德·弗洛朗·馮·朗格倫的Delineatio omnium orarum totius Aus trails partis Americae…(1596)地圖示注為“Patagonum regio,ubi incolę ʃunt Gigantes 9. & ad ʃummum 10. Pedes longi;facies ʃuas varijs coloribus ex diuerʃis herbis expreʃʃis pingunt.”(巴塔哥區域住有巨人,身高約3米,臉面以各種草類植物作料以塗畫裝飾)。如此倒推,“矮人國”亦可能有類此的地圖示注。奧特柳斯的全球大觀(1570)
五、《坤輿萬國全圖》中一些地名誤譯和別字:世界上完美的東西是不存在的,所以《坤輿萬國全圖》的繪圖者或印刷者等也會犯錯。這些錯誤有些是很容易克服的,有些則對地名的考證帶來一定的難度。例如,原圖北歐處有國名為“沸你刪突”,這個在古地圖中作“Finlant”或相當於今人們對芬蘭的稱呼。而“沸你刪突”可能是繪圖者將其西文錯看成“Finſant”(ſ相當於s,或英文音標的[ʃ]),從而導致了誤譯。原圖北美處有“哥妙國”,而西方古地圖對應為“COSSA”,所以因作為“哥沙國”。這個可能是繪圖者的筆誤或印刷中的誤印。 六、《坤輿萬國全圖》中的一些地名地理位置的誤標:從西方古圖中找到對應地名理應在地理位置上是相互對應的。但是繪圖者在繪製過程中可能發生地理位置上的誤標,從而導致了筆者對其地名研究的難度大大增加。譬如在原圖北方冰海處有“何令”、“斯可何爾丁”、“飛私得島”,其前兩者在古西方地圖中皆標註於冰島之上,然而《坤輿萬國全圖》中全被標繪在格林蘭島處。後者則雖在古地圖中可以找到“Fiste”和“Fiʃte flu.”,但只作河流解釋。若以原圖大字型來看,繪圖者極有可能是想將西方地圖中的弗里斯蘭島(Friſland,冰島南部海域)標繪於《坤輿萬國全圖》中。約德的 CHINA REGNVM(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