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達父散文》《挹梅樓詩集》校注

《余達父散文》《挹梅樓詩集》校注

《《余達父散文》《挹梅樓詩集》校注》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達父,余祥元

基本介紹

  • ISBN:9787030534057
  • 作者:余達父、余祥元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6日
  • 頁數:294
  • 定價:68.00元
內容簡介
余達父(1870—1934),名若瑔,號達父(同“甫”),其先世係彝族古代六祖分支的恆部後裔,彝語稱其爲“扯勒”家族。該家族自滇入蜀,長期統轄赤水河兩岸黔蜀邊境,被封建王朝冊封爲四川永甯宣撫使。明末天啓、崇禎年間(1621~1638年),西南地區爆發“奢安之亂”,四川永寧宣撫使奢崇明和貴州宣慰同知安邦彥聯合反明,率兵圍困成都、攻佔重慶、自稱“大梁王”的奢崇明,就是余達父的13世祖。後奢氏敗亡,改土歸流,奢崇明一子奢震改名余化龍,遁跡隱世,其後裔長住四川敘永水潦;另一子奢辰改名余保壽,其後人承管貴州畢節大屯。大屯,彝語又稱“扯勒業闊”,是扯勒部彝族統治家族宗社所在地。大屯土司莊園的歷代統治家族,實爲奢辰、奢震後裔余、張、楊三姓的相互繼承。 余達父是余化龍、余保壽的第11世孫,其家世居的四川古藺縣水潦鄉(今敘永縣水潦彝族鄉),位於赤水河源頭川、滇、黔三省...(展開全部) 余達父(1870—1934),名若瑔,號達父(同“甫”),其先世係彝族古代六祖分支的恆部後裔,彝語稱其爲“扯勒”家族。該家族自滇入蜀,長期統轄赤水河兩岸黔蜀邊境,被封建王朝冊封爲四川永甯宣撫使。明末天啓、崇禎年間(1621~1638年),西南地區爆發“奢安之亂”,四川永寧宣撫使奢崇明和貴州宣慰同知安邦彥聯合反明,率兵圍困成都、攻佔重慶、自稱“大梁王”的奢崇明,就是余達父的13世祖。後奢氏敗亡,改土歸流,奢崇明一子奢震改名余化龍,遁跡隱世,其後裔長住四川敘永水潦;另一子奢辰改名余保壽,其後人承管貴州畢節大屯。大屯,彝語又稱“扯勒業闊”,是扯勒部彝族統治家族宗社所在地。大屯土司莊園的歷代統治家族,實爲奢辰、奢震後裔余、張、楊三姓的相互繼承。 余達父是余化龍、余保壽的第11世孫,其家世居的四川古藺縣水潦鄉(今敘永縣水潦彝族鄉),位於赤水河源頭川、滇、黔三省交界處,與畢節大屯相距近200公里。水潦、大屯兩處,向係余姓土目之業,隸川疆敘永廳。自雍正年間以赤水河定川黔之界,分大屯十八寨撥歸貴州畢節,余姓以一支管理水潦,以一支管理大屯。清政府開始通過軍事手段大規模裁革土司,毗鄰滇川黔三省的彝族地區普遍改土歸流,儒學科舉也在這裏得到提倡和推廣。先進漢文化的薰陶濡染,爲彝族上層社會培育了一大批優秀知識分子,余氏一門更是獨領風騷:“水潦雖居深山崇箐間,而余氏一門,恆殫心典籍,博雅好古,一洗山川之陋。”(《敘永廳縣合志》卷27)。 余達父的叔曾祖父余家駒、叔祖餘珍、祖父余昭、祖母安履貞、父親餘一儀都是在敘永、畢節一帶有影響的詩人——“余氏爲畢節名族,自其先世,皆以能詩襮聲黔蜀間 ”(萬慎子1905年孟夏所作《〈?雅堂詩集〉序》)在余達父出生之前,大屯余氏祖孫三代寫詩作文,傳播文化,延續家學,使得“家學逾百年,幽光久沉釀”(1910年在日本所作《將歸書示桐兒》),這讓他深感驕傲和自豪。大屯土司莊園這個愛詩文、愛書畫、愛收藏、“家藏書三萬餘卷”(1928年所作《戊辰十月築大灣山莊》自注)的彝族文學家族,頗類“詩聖”杜甫的“自先君恕、預以降,奉儒守官,未墜素業矣”(杜甫《進雕賦表》),“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杜甫《宗武生日》),這爲余達父的學習、創作、遊歷、留學、出仕、歸隱、著述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和精神空間。 1906年春,余達父率一子二侄東渡日本,入江戶和佛法律大學(後更名爲“東京法政大學”),1910年畢業歸國,到北京通過清廷學部考試,得中法政科舉人。辛亥革命後,余達父到貴陽任省立法院議員、臨時副議長等,從1911年夏到1917年夏流落上海、北京,辦過報紙,開過律師事務所,當過法政學校教員,代擬過《旅滬蜀商會致內閣總理熊希齡電》《黎(元洪)總統二次通電》等,“雅志用世,而兀岸自熹,不屑軟媚契約,折節幹進。相識滿機要,汔不獲一當。居北京五年,侘傺南返。”(周素園《貴州大理分院推事余君墓表》)。1922年秋,因周素園推薦,余達父以貴州省法制院委員任“大理分遷推事,尋刑庭長”,1927年10月辭官歸隱。1928年,在大屯故居,余達父“小築園林當招隱,時攜筆硯校殘書”(同上),潛心著述。同年冬天,爲避兵禍前往雲南一年有餘。從1931年到1933年,余達父在大屯、畢節城一邊養病一邊著述。1934年初春,余達父被省主席王家烈聘爲省政府顧問,舉家遷入貴陽。 1934年6月25日,余達父在貴陽南通街寓所逝世,歸葬畢節大屯故里杉木原,後遷葬黃金鄉白泥塘高山之巔。 余達父早年崇儒、抑道、尚法,事科舉,6次鄉試落第;中年鑽研法政,留日歸來卻報國無門,流落京滬;晚年由法返儒,辭去貴州省法院刑庭庭長職務,意欲著書立言,卻每每因時局動蕩兵災匪禍而事與願違。終其一生,余達父以儒、法思想爲主導,兼容道、佛甚至基督教教義,構建了自己獨具魅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