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亞洲周刊》原是英文《亞洲周刊》(Asiaweek)的姊妹刊物,原總公司是美國時代華納集團。1994年1月,明報企業集團與時代華納達成收購中文《亞洲周刊》協定,明報企業擁有該刊控制權。
英文《亞洲周刊》(Asiaweek)創刊於1975年,由原《
遠東經濟評論》(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FEER)旗下的編輯
紐西蘭人麥可·奧尼爾(Michael O’Neill)和印度人
喬治(T.J.SGeorge)自立門戶成立,與《評論》對壘。自1985年起,時代公司(Time Inc.,後來的時代華納集團)一直是該周刊的股東之一。儘管英文《亞洲周刊》(Asiaweek)與《
時代周刊》自己的亞洲版構成直接競爭,但時代華納集團仍在1994年取得了對英文《亞洲周刊》(Asiaweek)的完全控制。
在股東的壓力之下,時代華納不得不在2001年12月7日關閉了英文《亞洲周刊》(Asiaweek)。
社會影響
1、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中文為要求和標準,為使用不同方言的各地華人讀者構築文化橋樑。
2、客觀中立,超越政治和意識形態,為全球華人打造全新的資訊空間。
3、以對亞洲地區和華人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為標準,在每年年底推出年度人物。
主要欄目
該刊辟有“封面專題”、“亞洲焦點”、“中華天地”、“歷史現場”、“人物剪影”、“財經脈搏”、“筆鋒”、“特別報導”、“文化藝術”、“資訊科技”等欄目。
中華天地
亞洲焦點
為華人讀者提供亞洲各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民生的全方位報導。
世界動態
突出報導國際經濟與政治的重要事件和發展變化,並跟進分析評論。
文化藝術
為華人讀者提供多個地區的文化指標,包括流行歌曲及暢銷書榜,還有新書推介、影評等,以華人的角度,展示文化、消閒娛樂、運動、科學及健康等資訊。
排行榜單
《亞洲周刊》每年均精心推出數個大型的財經排行專輯,為全球華商提供巨觀視野的資訊平台和數量化的分析,主要排行榜有:
1.亞洲銀行三百:以亞洲銀行上一年度的資產總規模為排名依據,同時提供資產增長排名、地區排名、盈利排名、純利增長排名、存貸比排名等。數據來源為各銀行(包括非上市銀行)公布的年度報表。排名範圍包括中國大陸、
日本、韓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中國
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
菲律賓、
泰國、
印度尼西亞、印度、
巴基斯坦等亞洲主要地區。每年6月初公布。
2.國際華商五百:以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及菲律賓等地華商為主要股東的上市企業作為主要對象,依據當年6月30日收市的企業股價市值作出分析來排名,同時提供行業排名、資產增長排名、地區排名、盈利排名、純利增長排名等。數據來源為各公司公布的年度報表。排名範圍包括日本、韓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
印度尼西亞、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區的企業。每年9月底10月初公布。
3.亞洲企業一千:以亞洲各國及地區企業(包括非上市企業)營業額為排名依據,同時提供行業排名、資產增長排名、地區排名、盈利排名、純利增長排名等。每年12月初公布。
主要作者
《亞洲周刊》歷年來曾獲得不少國際性的新聞獎項,也請來了不少時事、經濟、文化的知名評論員。其作者均來自世界各地,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