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國民間音樂家華彥鈞(阿炳)的代表作。作品於20世紀50年代初由音樂家楊蔭瀏先生根據阿炳的演奏,錄音記譜整理,灌製成唱片後很快風靡全國。這首樂曲自始至終流露的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思緒情感,作品展示了獨特的民間演奏技巧與風格,以及無與倫比的深邃意境,顯示了中國二胡藝術的獨特魅力,它拓寬了二胡藝術的表現力,曾獲“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獎”。《二泉映月》是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寶庫中一首享譽海內外的優秀作品,是中國民間器樂創作曲目中的瑰寶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二泉映月》
- 歌手:阿炳
- 所屬專輯:華彥鈞(阿炳)1893-1950紀念專集
- 語言:純音樂
- 發行日期:1996
- 樂器:二胡
創作背景,曲名由來,樂曲賞析,
創作背景
阿炳原為無錫城區雷尊殿道士,自幼受到四句頭吳地小山歌、長篇敘事歌、灘簧、說因果和絲竹樂等鄉土音樂的薰陶,對音樂非常喜愛。在父親的教習下,他十六七歲便學會了結構繁複、技法多變的梵音,吹、拉、彈、打、唱、念樣樣精通,並能正式參加道教法事音樂的演奏活動。年過而立之後,阿炳的境遇急轉直下。先是因染上吸食鴉片等惡習導致生活潦倒,隨後患上眼疾,雙目相繼失明,再到後來便流落街頭賣藝,生活十分貧困。底層的生活讓他歷盡了人世的艱辛,飽嘗了舊社會的辛酸屈辱。但才藝出眾的阿炳,經常通過拉二胡、彈琵琶、說新聞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恨情仇,通過音樂揭露當時的黑暗。他把自己對痛苦生活的感受通過音樂反映出來,產生了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這首二胡曲確實是曲作者一生的創作。筆者描述自己的悲慘生活遭遇,同時也說明當時舊社會的整體現象,這個也成為此曲在國內外被人喜愛的原因。該曲作者自幼年時期就開始接觸道教音樂,過程中也參與道教音樂的演奏,此外江南民間音樂也受益頗深,還對地方戲曲以及民歌小調也有一定研究,所以經常性的演奏變化在樂曲中非常明顯。當時,無錫當地20世紀30年代的商業電台也曾播放大量廣東音樂。阿炳還跟當時比他小很多的黎松壽先生學過粵曲《三潭印月》,《二泉映月》中包含了道教音樂素材和蘇南民間音樂以及粵曲的音調是必然的
《二泉映月》是阿炳生活的寫照,是他情感宣洩的傳世之作。阿炳利用自己的創作天賦,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化作一段段扣人心弦、催人淚下的音符,使聽眾在旋律中產生共鳴。這首二胡曲被世人喜愛並引為經典,是阿炳創作的成功,是他創作天賦的體現。[3]
曲名由來
歌曲:《二泉映月》(二胡獨奏) 蔣巽風演奏,1950年中央音樂學院楊蔭瀏、曹安和教授專程來無錫為阿炳演奏錄音,參加錄音的還有祝世匡老先生。
祝世匡曾在無錫報發表過《樂曲定名經過》一文,他在文中寫道:錄音後,楊先生問阿炳這支曲子的曲名時,阿炳說:“這支曲子是沒有名字的,信手拉來,久而久之,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楊先生又問:“你常在什麼地方拉?”阿炳回答說:“我經常在街頭拉,也在惠山泉庭上拉。”楊先生脫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阿炳說:“《二泉》不像個完整的曲名,粵曲里有首《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稱它為《二泉印月》呢?”楊先生說:“印字是抄襲而來,不夠好,我們無錫有個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點頭同意,於是《二泉映月》的曲名就這樣定了下來。
二泉:無錫二泉池設有漪瀾堂、二泉亭等建築。農曆每月望日前後,月戀水,水懷月,同輝水韻。佳景天成。[4]
祝世匡曾在無錫報發表過《樂曲定名經過》一文,他在文中寫道:錄音後,楊先生問阿炳這支曲子的曲名時,阿炳說:“這支曲子是沒有名字的,信手拉來,久而久之,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楊先生又問:“你常在什麼地方拉?”阿炳回答說:“我經常在街頭拉,也在惠山泉庭上拉。”楊先生脫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阿炳說:“《二泉》不像個完整的曲名,粵曲里有首《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稱它為《二泉印月》呢?”楊先生說:“印字是抄襲而來,不夠好,我們無錫有個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點頭同意,於是《二泉映月》的曲名就這樣定了下來。
二泉:無錫二泉池設有漪瀾堂、二泉亭等建築。農曆每月望日前後,月戀水,水懷月,同輝水韻。佳景天成。[4]
樂曲賞析
在眾多的演奏形式中,人們對《二泉映月》的內涵把握也有著不同的見解。傾聽《二泉映月》是暢快的,融入其中後,便真的感知了它的愈久彌珍,回味悠長。在這憂傷而又意境深邃的樂曲中,不僅流露出傷感愴然的情緒和昂揚憤慨之情,而且寄託了阿炳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全曲將主題進行時而沉靜,時而躁動的變奏,使得整首曲子時而深沉,時而激揚,同時隨著音樂本身娓娓道來的陳述、引申和展開,使阿炳所要表達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發,深刻地展開了阿炳一生的辛酸苦痛,不平與怨憤,同時也表達了他內心的一種豁達以及對生命的深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