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瓷王》清乾隆朝各色釉彩大瓶

《中華瓷王》清乾隆朝各色釉彩大瓶

《中華瓷王》清乾隆朝各色釉彩大瓶,故宮鎮院之寶,國家特級文物。為了成功仿製這件絕世國寶,故宮博物院在景德鎮聘請了獲得過國家特級獎項的大師,並派專家蹲點在景德鎮,全程指導和監督生產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華瓷王》清乾隆朝各色釉彩大瓶
  • 所屬年代:清朝
  • 性質:故宮鎮院之寶,國家特級文物。
  • 類型:瓷器
  • 實際:原件藏於故宮博物院,再造中華瓷王以1:1比例高仿真複製而成
發行背景,詳情介紹,製作工藝,

發行背景

品製作完全採用清代傳統工藝和原料,手工制坯、手工繪畫、柴窯燒制。由中國文物學會集合眾百名學者及古陶瓷專家,耗時六年之久的“中華瓷王”再造工程,終於完成。每件再制瓷王,器形、文飾、釉彩及燒制工藝上,都與原品完全一致。原件藏於故宮博物院,再造中華瓷王以1:1比例高仿真複製而成。

詳情介紹

清乾隆朝各色釉彩大瓶,瓶敞口,束頸,頸下漸廣,瓜楞腹,圈足外撇。頸部兩側為貼金彩夔形耳。全瓶從上到下共分16段釉彩。各種彩釉間以金彩圈線相隔。口部飾金彩、紫地粉彩、綠地粉彩各一周。頸部飾仿汝釉、青花、松石綠釉各一周。肩部飾窯變釉、鬥彩。腹上部飾粉青。腹部飾12個霽藍地描金開光,內中彩繪吉祥圖,其中6幅為花卉、蝙蝠、蟠螭、如意、萬字帶等組成的寓意“福壽萬代”的圖案,另外6幅為“三陽開泰”、“丹鳳朝陽”、“太平有象”、“吉慶有餘”、“樓閣山水”、“博古圖”等。腹下及足部依次飾仿哥釉、青花、綠地粉彩、紅地描金、仿官釉、霽藍釉描金等。瓶身紋飾亦繁複多樣,有纏枝花卉、纏枝蓮紋、團花、焦葉紋、回紋、勾菊紋等。

製作工藝

(1) 陶瓷專家親臨現場蹲點製作
故宮博物院科技部及其他相關部門的專家們歷經六年,製作工藝已經完全達到甚至超越了乾隆當時的官窖水平。為了使高仿品最大限度地保持原物的韻致,先是請景德鎮古陶瓷研究中心的專家到故宮博物院參看原品,仔細比對後,再到景德鎮現場輪流蹲點監督指導並親自燒制,把與原版的誤差率降到了極致,幾乎可以達到亂真的地步。
(2) 還原依照清代傳統手工製作工藝
“民間一些官窖瓷器的仿製品都是按照圖片仿製的,而此次都是仿照真正的原品做出來的”。故宮博物院科技部曹主任說,這次瓷王的製作完全按照清代瓷王的製作工序進行製作,採用清代傳統工藝和原料,手工制坯,手工繪畫,柴窯燒制。複製品追求在器型、釉色等各方面都與原物一致,甚至要求做舊以及保留原物上的瑕疵,因此也具有自身的藝術價值。“只要稍有一點不同於原品,就要打碎重來,成品率極低。”
(3) 全程採用柴窯燒制
瓷器製作完全採用清代傳統工藝和原料,手工制坯,手工繪畫,柴窯燒制。一個小型柴窯燒一次需要70擔(每擔約100斤)松柴,大型柴窯則需要幾百擔松柴。而松柴這一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今天已經越來越難買到。燒一次傳統柴窯城要至少6個不同工序的藝人,分別完成坯入匣,缽入窯,封閉窯門,點火控溫,比試照子,冷卻出窯等工序。一次普通瓷的柴窯燒制,成品率大約為60%至70%;對於精品高仿瓷,合格率則不足5%。
(4) 工藝精湛,原品再現
為與原件絲毫不差,來自全國的近百位專家進入“重地”——故宮文物庫,經過精心臨摹,測量,並找回大量瀕臨失傳的技術,在景德鎮用了六年時間才做出來。在仿製過程中,哪怕只有一條紋路不同於原品,都要打碎作廢。
(5) 肉眼難以辨別的高度仿真
此次複製所選的每隻瓷王無論是器形紋飾還是製作工藝,都與原品極為相近,與原品的誤差率低於0.5%,用肉眼根本無法辨別,仿品質量和藝術價值美輪美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