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由當代中國研究所歷時20年編寫而成,凝聚了幾代國史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2012年9月,經中央審定、批准,由人民出版社和當代中國出版社聯合出版發行。該書忠實記錄和深刻總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49年10月創立到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的發展歷程和寶貴經驗,是一部全面系統反映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歷程的權威性國史著作。本書匯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出版後,多位國史研究專家和學者就其出版的意義、成就等在各主要媒體發表的評論和介紹文章,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的編撰者就該書的指導思想、編撰原則、主要內容和體會所作的文章,是學習《國史稿》的權威輔導材料。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出版後的思考
-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 頁數:178頁
- 開本:16
- 品牌:當代中國出版社
- 作者:當代中國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5404165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更好地用黨史國史教育全黨和人民
共和國史的一部成功之作
二十年風雨寫春秋
弘揚優良學風努力開創國史研究新局面
貫通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時期一部權威的新中國史
加強國史研究和宣傳,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
路提供歷史依據和借鑑
研究編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的立場、觀點、方法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涉及的幾個問題的進一步思考
國史研究要處理好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融通和導向作用
從蘇聯向資本主義演變的教訓來看國史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序卷的立意和謀篇
成功源自堅守
——撰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第一卷的經驗體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第二卷撰寫中對幾個問題的思考
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第三卷編寫工作的一些體會
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初創——《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第四卷編纂工作體會
序言
當代中國研究所歷時20 年編寫完成的多卷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以下簡稱《國史稿》),經中央審定、批准於2012 年9月出版後,引起了廣泛而熱烈的社會反響。新華社於9 月23 日發布通稿,認為: “該書的出版發行,對於發揮國史研究以史鑑今、資政育人作用,對於幫助人們系統學習新中國的歷史、了解新中國的發展歷程,深刻認識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輝煌成就和歷史經驗,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義。”全國各主要媒體大都刊載了這一訊息。《國史稿》出版後,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冷溶,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歐陽淞,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偉光(時任常務副院長)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李捷,當代中國研究所原所長李力安,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原所長朱佳木等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上撰文,對該書出版給予了高度評價,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評述了《國史稿》主要特色和成就,充分肯定了該書出版的社會意義和學術價值。
中共當代中國研究所黨組於2012 年10 月初作出《關於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的決定》,要求全所同志把認真閱讀《國史稿》作為一項重要的學習任務,深入學習《國史稿》的創新成果和成功經驗,學習《國史稿》編撰過程中體現出的優良學風和品德風範,學習和弘揚老一輩國史工作者實事求是、秉筆為公、崇尚科學、追求真理、嚴謹細緻、精益求精、心無旁騖、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了配合這次學習活動,深入總結《國史稿》的編寫工作經驗,當代中國研究所特別邀請主持和參加《國史稿》編寫工作的李力安、有林、樑柱、周新城、田居儉、劉國新、張啟華、程中原、張星星等,先後就《國史稿》編寫的指導思想、編撰原則、主要內容、工作經驗和體會等問題,舉辦了系列專題講座。本書匯集了《國史稿》出版後,各主要媒體發表的評論和介紹文章,作為第一部分;還收入《國史稿》系列專題講座的講稿,作為第二部分;並將全書定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出版後的思考》。希望通過本書的編輯和出版,使大家更好地領會《國史稿》編撰者正確的世界觀、歷史觀、方法論和優秀學風、寶貴經驗,推動國史研究和編撰工作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事業正在蓬勃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在展現更加美好恢宏的發展藍圖。國史編修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當代中國研究所必將為國史研究和編纂事業作出不辱使命的積極貢獻。
本書編輯工作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李捷領導下進行,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張星星擔任主編,於俊霄、狄飛、王宇、宋愛萍、韓鑫等參加了有關編輯工作。當代中國出版社張永、章文嵐等為本書的編輯、裝幀、校對、出版做了大量工作,謹表誠摯謝意。
當代中國研究所
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