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史稿(下)

中國哲學史稿(下)

《中國哲學史稿(下)》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叔平。

基本介紹

  • 作者:孫叔平
  • 頁數:578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裝幀:平裝
  • 統一書號:2074-379
內容介紹,後世影響,

內容介紹

《中國哲學史稿(下)》內容簡介:中國哲學有獨特的範疇。在中國哲學裡最早提出的範疇是“天”。“天”的原意是主宰,是天命,也就是上帝。周人滅殷,給“天命”加了新的解釋,叫做“天命靡常”。天下不一定是哪一姓的,唯有“德”者受之。到了春秋,開明的思想家作了更進一步的解釋,叫做“天與人與”。這個解釋不一定自孟軻始。人們早就說過,“民之所欲,天必從之”。這是在唯心主義範圍內對“天”所作的遞次進步的解釋。苟況出來,把“天”直接還原為蒼蒼之天,說“天人相分”,它不管人事。人可以順應天的規律,創造“天”所沒有的東西。這就由唯心主義轉到了唯物主義。可是,在地主階級轉向保守以後,他們又要假“天”以自重了。到董仲舒手裡,“天”又成了有意志的上帝。此後,在唯物主義者,“天”一直是蒼蒼之天,不過是人類生存的自然條件。在唯心主義者,“天”一直是上帝。

後世影響

在中國哲學史上,首先採用理智的範疇來表明宇宙的起源的,是道家。它的最高的範疇是“道”,認為“道生天地”。這顯然是客觀唯心主義。這即令是錯的,也表明他們已有很高的抽象思維的能力。在“道生天地”的前提下,莊周又提出“通天下一氣耳”的命題。在他們,是道生氣。經過“道”的物質性的逐漸增加,到了王充,雖然不無動搖,卻提出了天是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