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述懷》(第一卷)》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大可
基本介紹
- ISBN:9787100097451
- 作者:張大可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13年5月20日
- 頁數:597
- 定價:160.00元
- 裝幀:平裝
- 叢書:張大可文集
《《七十述懷》(第一卷)》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大可
《《七十述懷》(第一卷)》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大可內容簡介本卷收錄作者散論文章四十六篇。第一篇《論文景之治》是作者的處女作,發表於1979年,恰逢撥亂反正,科學的春天來臨;末篇《伍子胥與吳文化》,為2008年...
《張大可文集:七十述懷》是201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張大可。內容簡介 著名學者張大可先生的學術文集,收錄了作者在已出版的9部專著中沒有收錄的學術論文40餘篇,這些文章主要集中在《史記》、三國史和中國文獻學三個領域。論文在發表時都曾引起高度關注,此次結集作為“張大可文集”之一種出版,作者進行了...
《七十述懷》是一部 由[黎巴嫩]米哈依爾·努埃曼所著書籍,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 內容簡介 我並非歷史學家或學者,只是親身經歷過某些變動、潮流以及孕育它們的事件。我只想弄清其中曖昧的含義,它們對人類近期和未來的影響。我只想知道,這是時代的開始還是結束,或者只是一次垂死的痛苦的搏動。我看人,並不著眼他的...
七十述懷 《七十述懷》是1999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薩特。內容介紹 本書收入作者一篇政論、兩篇文論與一篇談話記錄。
浮生七十述懷 《浮生七十述懷》是文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以平口述
《步韻和余立中吟長七十述懷》是近現代詩人朱帆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猶堪笠屐走江河,卻愧浮生鬧里過。何處關山非險巘,幾人歲月不蹉跎。但求杯底空時少,莫怨愁中去日多。留得西窗殘照在,詩囊勤拾硯勤磨。作者簡介 朱帆,(1928- )湖南湘鄉人。廣東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廣州詩社副...
《述懷送觀空海歸臨川七十韻》是元代詩人大欣創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作品原文 幼慕空門貴,高蹤世可遺。功名輕閥閱,塵土豈磷𥓲。澄觀難居俗,湯沐不廢詩。三生猶有習,四海豈無師。身去江湖遠,山空雷雨垂。諸方驚老宿,同舍走群兒。素昧平生願,居然會面期。解牛須肯綮,相馬必權奇。壯業期軒輊,新功...
751年成書的最早漢詩集《懷鳳藻》是該階段的代表。由於文化壟斷於上層,詩人也幾乎都是上層人士,《懷鳳藻》共收詩作117首,62名作者幾乎都是天皇、皇族、官吏和高僧,最早的一首漢詩《述懷》,便是大友皇子所作。這一時期還湧現了與李白、王維交情深厚、最終埋骨長安的日本詩人阿倍仲麻呂(晁衡)。奈良時代詩人...
《太古集》是中國道教史上重要道藏之一。《正統道藏》收錄《太古集》四卷。卷首有馮璧、劉祁、范圓曦三人所寫序言和郝大通自序。據郝大通自序記載,《太古集》原共有15卷,內容包括對《周易》與《周易參同契》的研究,以及述懷、應問、詩、詞、歌賦等。《正統道藏》收錄的《太古集》四卷中,第一卷為《周易參...
《悅心集》是清代雍正帝輯的集,於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御製序,十二年(1734年)刊刻成書。《悅心集》是雍正帝將自己做皇帝前在藩邸讀書時抄錄的各種人物(官吏、隱士、釋道、名士、庶人)所寫的短文、詩賦、格言或社會上流傳的趣事、諧語、歌訣等彙編而成的集。粗略統計下,約收入130多位有名姓者(或與之...
王傳臚:這是一篇唐太宗志得意滿時的作品,雖然在詩文中太宗皇帝強調自己無需《大風歌》來壯聲勢。但這種帝王功成名就,一統江山的氣勢,讀起來與劉邦的《大風歌》又有何異。褚為強:對往日生活的回憶、重遊故地也是太宗述懷言志詩的一個重要內容。其詩多為撫今追昔、慷慨懷古之作,表現了對昔日崢嶸歲月的懷念...
三 編纂《東京大學百年史》的始末 中野實 (一)關於《通史》和《資料》的關係 (二)零散的且最費工夫的敘述方法 (三)課題與反省 注 四 《九州大學七十五年史》的編輯與九州大學大學史料室的設立 折田悅郎 (一)七十五年史的編輯 (二)九州大學大學史史料室 (三)七十五年史的編輯與大學史史料室 第三...
一書,受到部隊廣大官兵歡迎,為部隊的建設又作出了重大的貢獻。1999年4月,蘭保景離職。他寫下了《離職述懷》一詩,充分表達了他高尚的品德:“昔日從軍一少年,今朝離職逾華甲。追憶貢獻羞下筆,退思補過著新鞭。平生最是難忘處,揚子江頭海河邊。”2003年7月中央軍委批准他正式離休,並授予勝利功勳榮譽章。
據1991年版天門市東鄉江州義門陳氏《陳氏宗譜》第五卷(藝文篇)第二十九頁記載,陳所學著有《檢身錄》、《會心集》、《鴻蒙館集》、《續鴻蒙館集》、《松石園詩集》等諸多詩集和文學作品,書籍在民國癸未年(公元1943年)正月六日為兵火焚盡,因後裔清末優貢、禮部鑄印司主事陳心源在中華民國抗日戰爭期間嚴拒...
廖耀南喜愛文字,長於詩歌,曾寫有詩歌二百餘首,其中七首被選入“貴州當代詩詞選”第一卷;其中一首《1984年元旦述懷》寫道:地球公轉復周天,人事推移又一年。舉國謳歌政策好,欣看滄海變桑田。十載狂風暴雨過,三中全會換頹波。五年丕振工農業,喜聽弦歌與凱歌。荏苒時光七四春,滿庭蘭惠喜成群。伏櫪老馬懷千里...
父凌漢參加殿試,名列第四,呈上御批時,嘉慶皇帝欣賞其筆墨飛舞,將其拔置一甲三名(探花),成為進士,授翰林院編修。秋冬間,父假歸道州東門,以聖命服接廖夫人及紹基、紹業、紹祺兄弟於西鄉小坪村歸東門村。《家母廖夫人七十生辰征詩文事略》云:“歲乙丑,家君及第歸。”嘉慶十一年丙寅公元一八〇六年 ...
父凌漢參加殿試,名列第四,呈上御批時,嘉慶皇帝欣賞其筆墨飛舞,將其拔置一甲三名(探花),成為進士,授翰林院編修。秋冬間,父假歸道州東門,以聖命服接廖夫人及紹基、紹業、紹祺兄弟於西鄉小坪村歸東門村。《家母廖夫人七十生辰征詩文事略》云:“歲乙丑,家君及第歸。”嘉慶十一年 丙寅 公元一八〇六...
五祖演禪師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見《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禪師塔銘》,《嘉泰普燈錄》卷一一、《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 清遠詩,以《古尊宿語錄》卷三○中的《偈頌》編為第一卷,以同書卷三四中的《頌古》編為第二卷,同書卷三一語錄中散見各處者及見於他書者輯為第三卷。
五祖演禪師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見《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禪師塔銘》,《嘉泰普燈錄》卷一一、《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 清遠詩,以《古尊宿語錄》卷三○中的《偈頌》編為第一卷,以同書卷三四中的《頌古》編為第二卷,同書卷三一語錄中散見各處者及見於他書者輯為第三卷。
五祖演禪師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見《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禪師塔銘》,《嘉泰普燈錄》卷一一、《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 清遠詩,以《古尊宿語錄》卷三○中的《偈頌》編為第一卷,以同書卷三四中的《頌古》編為第二卷,同書卷三一語錄中散見各處者及見於他書者輯為第三卷。
五祖演禪師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見《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禪師塔銘》,《嘉泰普燈錄》卷一一、《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 清遠詩,以《古尊宿語錄》卷三○中的《偈頌》編為第一卷,以同書卷三四中的《頌古》編為第二卷,同書卷三一語錄中散見各處者及見於他書者輯為第三卷。
烽火台述懷 漢槐 驪山讀石 渭河情思 驪山晚照 尋芳老母殿 驪山聽禪 冬韻 故鄉的河:母親的血脈 坡張村鑼鼓 櫟陽社火 驪山的品德 臨潼,一幅多彩的畫卷 大唐華清城廣場 鴻門宴,一桌豐盛難咽的美餐 驪山石榴紅了 驪山腳下唱起了秦腔戲 秦始皇陵 驪山的鳥啼蟲鳴 兵諫亭詠嘆 祖國,我對您說 明聖宮記 驪山人家 驪...
書中既有俄國和西歐重大歷史事件的記敘,又有故事情節的虛構;既寫了金戈鐵馬、刀光血影的戰鬥,又寫了安逸寧靜的日常生活;既有慷慨激昂的議人論世,又有細膩婉約的抒情述懷。圖書目錄 第一部 開頭幾章的注釋 大事年表 第一卷 第一至四章 安娜·舍雷爾的晚會 第五至六章 彼爾在安德列王爵家 彼爾在阿納...
26.失明述懷 ――十四行詩之十六 27.給勞倫斯先生 ――十四行詩之十七 28.贈西里亞克・斯基納 ――十四行詩之十八 29.夢亡妻 ――十四行詩之十九 30.贈科切斯特圍攻中的費爾法克斯將軍 ――十四行詩之二十 31.給克倫威爾將軍 ――十四行詩之二十一 32.贈小文爵士閣下 ――十四行詩之二十二 33.給西里亞克...
五祖演禪師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見《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禪師塔銘》,《嘉泰普燈錄》卷一一、《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 清遠詩,以《古尊宿語錄》卷三○中的《偈頌》編為第一卷,以同書卷三四中的《頌古》編為第二卷,同書卷三一語錄中散見各處者及見於他書者輯為第三卷。
五祖演禪師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見《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禪師塔銘》,《嘉泰普燈錄》卷一一、《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 清遠詩,以《古尊宿語錄》卷三○中的《偈頌》編為第一卷,以同書卷三四中的《頌古》編為第二卷,同書卷三一語錄中散見各處者及見於他書者輯為第三卷。
五祖演禪師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見《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禪師塔銘》,《嘉泰普燈錄》卷一一、《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 清遠詩,以《古尊宿語錄》卷三○中的《偈頌》編為第一卷,以同書卷三四中的《頌古》編為第二卷,同書卷三一語錄中散見各處者及見於他書者輯為第三卷。
五祖演禪師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見《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禪師塔銘》,《嘉泰普燈錄》卷一一、《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 清遠詩,以《古尊宿語錄》卷三○中的《偈頌》編為第一卷,以同書卷三四中的《頌古》編為第二卷,同書卷三一語錄中散見各處者及見於他書者輯為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