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是《中庸·第二十章》中關於治學的名句,相傳作者是孔子後裔子思,該句意思是要廣泛地學習,要詳細地求教。...
不因外物的美好而高興,不以自己的得失而悲傷。在朝廷上做官時,會為百姓的事擔憂;身處江湖不做官時,也會為國君擔憂。進入朝廷做官要擔憂,退處江湖也會擔憂。...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是一個漢語成語。意為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真不知道他是否可以(做成事)。即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原文: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亦作“流水不腐,戶樞不螻”。意指常流的水不發臭,常轉的門軸不遭蟲蛀。戶樞:門軸;蠹:這裡是蛀蝕的意思。比喻經常運動,生命力才能...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是明代詩人曹學佺的著名對聯。意思是說,講義氣的多半是從事卑賤職業的普通民眾,而有知識的人卻往往做出違背良心、背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出自於《論語·雍也》。欲:想要。立,站立。而,錶轉折,才能夠。立人,使動用法,使人站立,意思是把摔倒的人扶起來。達,騰達。達人...
語出自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回“盡人事以聽天命”。解釋為人事:人情事理;天命:自然規律,可變因素太多,結果無法預測。盡心盡力去做事,能否成功,還得聽其自然。...
【讀音】zhǐ zhī qí rán, 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成語示例 編輯 做學問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1] ...
《在下坂本,有何貴幹?》是佐野菜見著作,2012年開始連載於《月刊Harta》上的漫畫。單行本日文版由Enterbrain和角川書店出版發行,繁體中文版由台灣角川發行。單行本全4...
出自宋·戴復古《寄興》:“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願老君家。”也比喻不能要求一個人沒有一點缺點錯誤。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金子...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chí ér yíng zhī,bù rú qí yǐ),出自《老子·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chí ér yíng zhī,bù rú qí yǐ),...
“朱門酒肉臭(xiù),路有凍死骨”,出自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意思是深宮大院內飄出酒肉的香氣,而路邊卻有凍死的窮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陽樓記》,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表示了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是(hé bào zhī mù,shēng yú háo mò,意思是粗大的樹木都是由小樹苗長成的。比喻做事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yǒu zé gǎi zhī wú zé jiā miǎn,意思是指對於別人指出的缺點錯誤,如果有,就加以改正,如果沒有,就用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說: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讓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語出《論語·衛靈公》:子貢問為仁。子曰:“...
《我愛你,與你無關》廣為流傳的說法是此詩為歌德所做,其實它是德國女詩人Kathinka Zitz(1801-1877)的作品。...
出自《道德經》“大方無隅,大器免成,馬王堆出土的《道德經》中寫著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一種美學觀念,意在...
凡事豫(預)則立,不豫(預)則廢,豫者預也。做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可以成功,沒有準備就會失敗。說話先有準備,就不會詞窮理屈站不住腳;行事前計畫先有定奪,...
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成語。【釋義】自己的床鋪邊,怎么能讓別人呼呼睡大覺?比喻不許別人侵入自己的利益範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原意是桃樹和李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便走...
【原文】: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出處】:《論語·子張》【譯文】:子夏說:“博覽群書並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拼音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tóng qì xiāng qiú,是指同樣的聲音能產生共鳴,同樣的氣味會相互融合,即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指志趣、意見...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出自《左傳·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指不是我們同一族的人...
不學禮,無以立。出自《論語·季氏篇第十六》釋義:學禮則品節詳明,而德性堅定,故能立。禮教恭儉莊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不學禮,無以...
張載在《西銘》中說:“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貧窮卑賤和令人憂傷的客觀條件,其實可以磨鍊人的意志,用來幫助你達到成功)。”這句話既是唯物的,又是辯證的,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