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們說,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科學的經濟學理論,既可以指導社會主義革命運動,也可以指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正是在歷史唯物主義的指引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經濟理論,我國才成功地改革了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和逐步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大幅度提高了廣大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相反,那些以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為指導搞改革、求出路的原社會主義國家,則在經濟上和政治上蒙受了巨大的破壞和損失。歷史的實踐充分證明,馬克思主義是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是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行動指南,也理所當然地是中國經濟學建設與發展的科學指南。
學者們指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科學的經濟思想體系,因而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繁榮與發展中國的理論經濟學,不能排斥對西方經濟學的借鑑,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科學借鑑現代西方各種經濟學流派的優秀成果。同時,發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不是動搖其指導地位,更不是用西方經濟學取代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然而,一段時間以來,確實存在著迷信當代西方經濟學的所謂“解釋力”而將其當作“現代經濟學”或“主流經濟學”加以盲目照搬,和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當作“過時”的“傳統經濟學”而“邊緣化”的狀況。
學者們指出,當代中國的主流經濟學理論,只能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實踐並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堅持面向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正確借鑑並廣泛吸收西方經濟學以及一切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經濟學理論。中國經濟學的創新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好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關係問題,對於西方經濟學可以借鑑,而不能簡單照搬。正如一代宗師陳岱孫教授所指出的:“西方經濟學無論如何,是植根於西方國家、社會經濟的產物。中國的實際在種種方面和西方實際大不相同。要借鑑、利用西方經濟學一些理論分析解決中國今日面臨的經濟問題,我們不但要排除其在本國實踐上已證明為謬誤者,即使對在其本土已證明有成功經驗者,我們也得詳察其是否適合中國的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