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在藝術史上,風景題材總是與研究自然相關,不管是康斯泰布爾的田園風光、莫奈的花園與草地,還是斯蒂格利茨拍攝的天空和雲朵,藝術在再現自然的時候研究著自然,在此過程中也改變著技法、語言,乃至觀念。康海濤的繪畫也延續了這種藝術與自然的關係,但卻在一種新的視覺經驗與觀念下回收利用了“風景”這個概念。
像遠距觀測一樣觀看風景,又如測繪一樣去製圖,在康海濤的工作兩端之間有著巨觀與微觀的強烈張力。這讓人不得不想到天文學研究,既得面對巨大的天體及宇宙,也得面對基本粒子這類極度微小的事物,又得從遙遠對象上依據極其有限的信息做出抽象的判斷,亦常常生成出模糊不清的圖像。在這個意義上,康海濤的工作方式頗具天文學氣質。
與傳統社會相比,當代生活最獨特的地方在於個體的觀念世界幾乎無限地大,而經驗世界的範圍又極其狹窄,比如,一個人很容易對國際新聞了如指掌,但或許卻對昨天的晚餐毫無印象。人們知道的越來越多,認知範圍越來越廣闊,但是經驗含量卻越來越稀薄,換句話說,我們越來越處在一個間接的、抽象的觀念世界。本質上,康海濤的繪畫所面對與捕捉的正是這樣一個世界,一個無人的,抽象的,理念化存在的世界,一個需要“成像”(Imaging)而不是“再現”(Representation)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我們觀看的已不是對象,而是觀看“觀看”本身,因此,查克·克洛斯並不是一個肖像畫家,康海濤畫的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風景,而是這個間接景觀時代特有的觀看方式。
藝術品介紹
| |
| 樂園 Paradise, 2020,紙板丙烯,246 × 485 cm |
| 樹 Trees, 2019,紙板丙烯,182.5 x 244 cm |
| 等待 Waiting , 2019,紙板丙烯,158 x 252 cm |
| 樹 Trees, 2019,紙板丙烯,229 x 361.5 cm |
| 夜曲 Nocturne, 2018,紙板丙烯,224 x 156.5 cm |
| 朝陽廠 Zhao Yang Arsenal, 2019,紙板丙烯, 238 x 182 cm |
| 樹叢 Bushes, 2015-2016,紙板丙烯,252 x 182 cm |
| 日記 Diary, 2018,紙板丙烯,154.7 × 117 cm |
社會評價
藝術中國:“通過康海濤的畫作和策展人鮑棟的評論不難想到,如今網際網路的興起,讓人們每天沉浸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不能自拔,對身邊的真實風景卻再少有耐心去沉浸體會,虛擬的、抽象的、非直觀的經驗在人的大腦中越來越多,相反,現實世界的場景在人腦中的真實投射越來越少。人們每天都在面對自然,面對身邊的一屋一樹,但又常記不起自己是否真的看過這些真實風景,記憶里充滿了模糊畫面,大腦中小的局部和大的整體只能彼此互生互連,才能讓人由此而想起彼。這是數字時代送給人們的禮物,但也似乎同時印證了羅大佑《鹿港小鎮》這首歌里的兩句歌詞:“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當從這個角度來欣賞康海濤此次展覽的作品,他作品中“失焦”的畫面效果,不正是人們對真實世界記憶模糊的狀態嗎?這也正好照應了策展人鮑棟在展覽前言中所說:“我們越來越處在一個間接的、抽象的觀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