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六月繪畫展

“透·視”六月繪畫展

“透·視”六月繪畫展是金杜藝術中心在北京舉行的展覽,於2021年6月19日開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透·視”六月繪畫展
  • 地點: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中路1號環球金融中心東樓2層201
  • 開幕時間:2021-06-19
  • 閉幕時間:2021-07-20
展覽介紹,展覽作品,

展覽介紹

2021年6月19日,「透·視」抽象藝術群展於金杜藝術中心(KWM Artcenter)正式開幕。展覽由金杜藝術中心總監曹紫恬策劃,匯集了馬樹青、杜飛辰、盧柏年、丁騰飛、周園、林子豪六位藝術家的四十餘幅精選作品。藝術家從視覺角度創造作品,因此一切關於此的出發與落腳點都歸將於“觀看”。
本次展覽以「透·視」(Penetrating Views)為主題,策展人曹紫恬表示,“透·視”並非為透視學中的“透視”,拆分二字可以理解為“穿透,或透過與觀看”,既是透過畫面直面本真,又是透過每位藝術家在繪畫過程中留下的蛛絲馬跡,感受抽象繪畫所傳達出的不同視覺信息與主觀意識。
抽象藝術無疑是二十世紀最激進的藝術運動之一,它興起於西方印象派晚期,推動了立體主義、未來主義和構成主義等諸多歷史潮流,以及一系列當代藝術流派的發展。
著名抽象藝術家瓦西里·康定斯基認為,抽象藝術是一種絕對性的藝術,它追求的是精神性。本次展覽的空間被具有鮮明色彩和結構的作品部分占據,而在這些充滿美感的視覺創造之間,有節制的運動和速度感呼之欲出,作品內部、作品之間以及作品與空間的彼此關係穿透了整個場域,譜寫出一個充滿張力的整體圖景,抽象藝術的價值本體也就此浮現。
可以想像,若是觀者試著將自身伴隨著視線沉入其中,這些作品仿佛會營造出一種永無止境的延伸,直至人們走入視野之外的另一度空間。圖畫之間的光似乎受到磁力的牽引,輾轉不定,在顏色與線條之間產生的張力賦予空間以生命感。
區別了傳統藝術對具體形態的模仿、以及審美對象的再現,在某種程度上,抽象的目的既被認為是尋求明晰性,也被視為是追求“確定性”。當外部世界歷經從線條到結構、由顏色至空間、以表現達觀念的減法之旅,正如本次展覽標題“透·視”所指涉的,藝術家所尋求和傳遞給世人的,除了意味著穿透現實的紛雜而直抵本質的物體外,更喻示著人類不斷嘗試撥開偶然性的迷霧,尋求自身與世界美妙關聯的努力。
在展覽正式對外開幕前18日的VIP預覽日,由金杜學堂支持,金杜藝術中心組織的藝術家馬樹青專題講座《看與不見》於線上線下同時舉辦。講座邀請了30餘名嘉賓來到展覽現場,與藝術家和策展人面對面交流、討論。同時,本次活動也線上上直播間面向公眾開放,吸引了上百名藝術愛好者參與。
作為一位多年從事抽象繪畫的藝術家,馬樹青以極為個人化的創作經歷和藝術表達,在中國當代藝術界獨樹一幟,而其在德國與法國接近二十年的求學與藝術創作歷程,為他的藝術奠定下理性的基石並編織入感性的邏輯。時間、空間和色彩構成了馬樹青繪畫的全部,憑藉可視的色彩讓不可視的時間、空間成為可視,是他心中繪畫的力量與魅力。不斷疊加顏料的過程是一個流動的時間凝固於平面之上的過程,也是一個虛擬視覺空間逐漸產生的過程。最後在藝術家的刮刀下,繪畫從不斷堆砌再次回到平面,回歸到本體語言。
在專題講座《看與不見》中,馬樹青從“如何理解‘觀看’”、“時間與空間”、“留學德國”以及“當下中國的抽象繪畫”等角度出發,分享了他對於本次展覽及其背後所試圖傳達的意義的理解。
除馬樹青之外,本次展覽還呈現了五位年輕抽象藝術家的最新作品。藝術家們在當下這個遠超過往時空變化速度的時代中,對於世界和繪畫具有著格外新鮮且獨立的思考。而他們的繪畫表現,無疑也與當下圖像時代的審美經驗和時代語境休戚相關。每位藝術家具有不同的風格,亦對繪畫與觀看秉持著不同的感受和觀點。
杜飛辰的作品有意識地突出“手工”感的線條以強調“人為”的痕跡,形成了獨特的畫面“質感”甚至是某種的“光感”。在畫面上也呈現出了“層疊”中的“分離”“界限”與“融合” 等等微妙的變化。作品將抒情的抽象與幾何的抽象有機結合,在幾何的造型與結構中,配以色與光,充滿生機、幻想、幽默與潮流感,也具有神秘色彩。
盧柏年偏愛於在作品中選取自然素材:光/黑暗、水、空氣、霧等元素。經過抽象化後的自然元素自身隱喻,黑暗指向神秘的力量或存在的虛無,霧可能是一種迷思,光具有溫暖的力量。在他看來,對自然不由自主地注視來自心靈的親近感,與人類的成長密不可分。而童年時期的農村生活,則成為藝術家自己的阿里巴巴洞窟。
丁騰飛從空白的畫布開始,用很長的時間反覆塗抹,最終讓它再次回到接近空白。最開始的空白與最終的接近空白,便是藝術家對時間的認知。時間既是一直向前的,又會在盡頭回到原點,但這個原點已經不是最初的原點,而是經歷過時間之後的原點。時間是矛盾的。
周園的作品常常將藝術家工作中的狀態直觀的展現到了觀者面前。在他看來,做藝術不是為了目的,而是為了意義。藝術家可以沒有目的地畫一幅畫,但不能容忍創作一件沒有意義的作品。而當周園尋找到一幅作品的意義時,也就是他完成這件作品的時候。
林子豪格外關注這個時代中的“光”。樓房裡的內透光、街道馬路上的光、每一個電子設備的光,當它們整體融合在一起時,其面貌常常給予林子豪強烈的時代氣息。一直以來,林子豪不斷嘗試用抽象繪畫來呈現這些光。他的作品抽象而直接,避免敘事、遠離固有的觀看經驗,讓觀眾通過視覺體驗來直觀的感受作品中的信息。
正如演員蒂爾達·斯文頓所說:“花是美麗的,但如果你的目光能夠穿透土壤,看到它們根須的錯綜與決念,你就不會採擷它們。”當我們以藝術為媒,重新探尋畫面及其背後的本真時,或許世界也因此向我們呈現另一種面貌,以及另一種光。

展覽作品

  • 《載體實驗2021002》 杜飛辰 60x60cm 2021年 綜合材料
  • 《下落的光》 盧柏年 56x76cm 2018年 銅版畫、BFK純棉版畫紙、夏勃納油墨
  • 《粟系列》 周園 41x41cmx12 2020-2021年 丙烯、亞克力
  • 《純粹的時間接近白色》 丁騰飛 90x90cm 2020年 布面油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