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沙”祭媽祖大典

“辭沙”祭媽祖大典

辭沙祭媽祖大典是廣東省深圳市南山赤灣天后宮特有的一項傳統民俗文化。“辭沙”即辭別沙灘,投入茫茫大海,去開闢生產或國事的新領域。從明代開始,凡在赤灣過往的漁民或出使各國的朝廷官員都要停船靠岸,到天后廟進香,以大禮祈神保佑,以求出海平安順利。他們將豬、牛、羊的肚子挖空,填上草,放在海邊沙難上祭拜媽祖,祭拜完畢將牲口沉入海底。後來,“辭沙”成為經赤灣出海者啟航前一種固有隆重儀式的名詞。這一習俗,歷經500多年,中途因填海原因,將祭祀活動由沙灘移至宮廟,除不再將豬、牛、羊沉入海底以外,其他習俗一直保持至現在。活動時間一般在農曆三月二十三(天后誕)和秋天舉行。寄託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祈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辭沙”祭媽祖大典
  • 地點廣東省深圳市南山赤灣
  • 類型:一項傳統民俗文化
  • 活動時間:農曆三月二十三
特色,起源,

特色

如今的“辭沙”祭媽祖大典,活動要進行三天,分別進行擺供品、點油燈、扎“鬼王”、豎“城隍”、集體拜祭媽祖、舞獅和武術表演、個體祭拜媽祖、燒“鬼王”、盛大祭拜儀式和燒“城隍”等程式。在南巫班子奏響的音樂聲中,大批信眾虔誠地祭拜媽祖,他們不斷地給媽祖進香、叩拜,表達了對媽祖的崇敬之心,同時也祈求媽祖保佑平安,給家人帶來吉祥幸福。

起源

“辭沙”祭媽祖大典
“辭沙”祭媽祖大典習俗已傳承500多年,是我國保存完好的祭拜媽祖習俗之一,體現了中國人重視傳統,緬懷祖先,承上啟下,把先輩的優良品德代代相傳,並可通過祭拜活動的興衰研究歷代社會的變遷和傳統風俗的變遷,具有寶貴的歷史價值。通過“辭沙”祭媽祖大典,展現了媽祖智慧、慈愛、美麗、善良、勇敢等集傳統美德於一身的文化形象。“辭沙”祭媽祖大典起到很好的傳播媽祖文化、傳承民間文化習俗的作用,具有深厚的文化價值。媽祖文化的真、善、美,是一種永恆的精神,它是全球華人的共同財富。“辭沙”祭媽祖大典這一獨特的習俗,加大了赤灣天后宮的社會影響,使赤灣天后宮在全世界5000多座天后宮中被選為47個常務理事之一,在傳承天后文化方面將更有作為,對加強海內外華人華僑的團結和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將起到紐帶作用,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對中國海洋文化和信仰文化也有一定研究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