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SS一23型)飛彈

“蜘蛛”(SS一23型)飛彈

SS一23飛彈是蘇聯80年代製成的第三代地地戰術飛彈,它在射程、精度和作戰使用方面都大大超過“飛毛腿”飛彈。“飛毛腿”是在準備打核大戰的思想指導下產生的,研究SS一23飛彈時,蘇軍的戰略思想發生了重大變化,強調既要打核大戰,又要打常規戰爭,尤其重視提高炮兵在常規戰爭中攻擊縱深目標的能力。

SS一23飛彈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研究成功的。這種飛彈在蘇軍中叫OTP一23型地地戰役戰術飛彈,裝備在方面軍和集團軍的戰役戰術火箭旅,取代了原裝備的“飛毛腿”飛彈。每個旅有3個營,共12輛飛彈發射車。它不僅用於打擊戰場上的戰術目標,而且要用來打擊戰役範圍的縱深目標,因此在設計這種武器時,特彆強調提高遠射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蜘蛛”(SS一23型)飛彈
  • 製造國家:蘇聯
  • 飛彈類型:地地戰術飛彈
簡介,背景,性能參數,部署,性能的取捨,

簡介

蘇聯陸軍在裝備了9P117發射車後,確認了輪式車輛配套彈道飛彈的優勢。蘇聯在60~70年代為滿足陸軍作戰需要,研製了側重常規作戰功能的新型彈道飛彈,就沒有延續9P117發射車的MAZ底盤,而是以陸軍的BAZ運輸車底盤為基礎,為SS-21和SS-23配套發展了各自的TEL。
蘇聯陸軍集團軍裝備的SS-1C系列彈道飛彈,到80年代初期開始由更先進的SS-23近程戰術飛彈替換。SS-23是射程400千米的近程彈道飛彈,配屬集團軍飛彈部隊,執行戰役縱深的核或常規突擊任務。理論上SS-23並不需要很強的通過性,但對於70年代後期的蘇聯陸軍來說,集團軍已經成為快速集群的基礎。陸軍集團軍的戰役突擊縱深超過了500千米,SS-23必須能夠在戰役開始即跟隨第一梯隊,用遠程打擊手段消除北約戰術飛彈和航空兵的威脅。蘇軍的師火力集群以SS-21執行遠程打擊任務,集團軍集群則是由SS-23承擔遠程火力突擊。SS-23採用的發射車雖然是與9P117相同的8×8結構,但採用了由BAZ6944底盤改造的9P71發射車,與SS-21的9P129一樣具備兩棲能力。

背景

從1978年4月到現在,蘇聯已陸續給其駐中歐部隊裝備了SS一21和SS一22兩種新型飛彈,並準備在今年年底部署射程更遠的SS一23A飛彈。它們既能攜帶核彈頭,又能攜帶常規彈頭,其中有一種高能炸藥彈頭專門用來在機場跑道上炸出一個個深坑。
1979年4月前部署在東德的55一21飛彈射程為1一20公里。這種飛彈是用來替換“蛙式”飛彈的。到八十年代中,這種飛彈將能精確地命中足球場那樣大的目標。SS一22是一種分導式多彈頭機動發射飛彈,其射程為240公里。它是用來替換“飛毛腿式”飛彈的,因為它的精度更高。約有20輛裝甲車為這種飛彈服務,其中15輛是履帶式,其餘是車輪式。裝甲車運載著操縱人員,並有防禦美國“民兵”飛彈的地面保護設備。還有些裝甲車用來運輸核彈頭、常規彈頭、燃料、備件和食品等。
此外,蘇聯1979年底還要部署更先進的SS一23A飛彈,以便替換“薄木板式”飛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了對抗蘇聯SS一21一23飛彈的威脅,正在研究對付的辦法,包括發展中子彈和巡航飛彈。

性能參數

它採用了先進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飛彈的長度只有7~15米,比“飛毛腿”飛彈減短了3~6米,可是最大射程卻從300千米增大到500千米,提高了60%,為了使這種飛彈進一步提高常規戰鬥能力,當時的蘇軍炮兵元帥親自提出建議,為這種飛彈研究一種500~1000千克重的高爆破戰鬥部,以便用來摧毀敵人的核武器發射陣地、指揮控制系統、空軍基地等重要軍事目標。他還建議製造一種大威力子母彈,在目標區爆炸後撤出大量高速飛行的子彈,襲擊敵人裝甲防護較薄弱的戰鬥車輛,殺傷敵人有生力量。為了提高對遠距離目標的射擊精度,還採用了先進的慣性制導技術,使它的偏差距離減小到350米以內。
為了提高快速機動能力,飛彈採用第三代大型輪式車作為運輸兼發射車,在長長的車體後部,裝有兩個長方形的發射箱,每個箱記憶體放一枚飛彈。平時兩個發射箱平放在車上,外面塗有迷
彩偽裝,看上去就像普通的軍用運輸車,既可以隱蔽自己,免遭敵人意外襲擊,又可以保護飛彈,免受戰場塵土侵襲,有利於日常維護保養。作戰時豎起發射箱,向敵人發動猛烈攻擊。

部署

“蜘蛛”飛彈原計畫部署250枚,但是美、蘇簽訂的中程核武器條約規定不得部署和生產射程500千米以上的核武器,因此實際上部署167枚以後就停止裝備,已生產的200枚也必須銷毀,它實際上成了蘇聯戰術核武庫中的“末代皇帝”。

性能的取捨

蘇聯陸軍在冷戰期間強調快速集群突擊,坦克集團軍日突擊距離近百千米,火力支援部隊的行軍路程在60千米左右。重型車輛在快速突擊中不僅難以利用道路,也難以等待工兵架設橋樑,歐洲戰區恰好又是多河流地形。擁擠在渡口的技術裝備最容易受到集中打擊。相對於成本較低的物資和人員,技術裝備短時間停頓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損失,要儘可能避免重型技術裝備等待架橋的時間消耗。蘇聯陸軍很重視機械化裝備的渡河能力,坦克均配有潛渡通氣管,裝甲車大都擁有兩棲功能,SS-21和SS-23也被要求具備兩棲能力。彈道飛彈雖然屬於貴重裝備,部署的位置也比較靠後,但對要集中力量保證突擊箭頭衝勁的蘇軍來說,火力支援裝備還是要儘可能獨立軍。SS-21的9P129發射車的前段有弧形的船體外形,車體後方還設有水上推進裝置,車體的艙門和開口均設在水線以上。SS-23的9P71發射車與9P129外形相似,水上航渡和密封結構也相似,但車體的體積更大。由此可見,9P129和9P71都是為了適應蘇聯陸軍在歐洲戰區快速突擊的作戰思想,以伴隨突擊兵團快速衝擊。俄羅斯在上世紀末開始恢復近程飛彈裝備,新裝備的SS-26就是SS-23的現代化改型,但SS-26所採用的9P78發射車雖然也是8×8結構,卻沒有選擇SS-23的BAZ系列底盤,而是恢復採用載 荷 和 尺 寸 更 大 的MAZ系 列 底 盤 。9P78通過放棄兩棲通過性能以強化火力,腳踏車飛彈運載量比9P71翻了一翻,車 重 增 加 了40%,導 彈 載 荷 增 加 了58%,行駛速度和行程也有很大提高。9P78之所以放棄了兩棲能力,主要因為俄羅斯已經失去了戰略進攻的實力,地面部隊已無法實現蘇聯時代的快速突擊,進攻性的兩棲功能可有可無,MAZ底盤的高承載性要比重視靈活性的BAZ底盤更有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