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戀性”心理防禦機制

“自戀”心理防禦機制發生在嬰兒期,是嬰兒的心理防禦機制。個體在最初階段利必多是指向自己的,這種嬰兒的“自戀”只照顧自己,愛戀自己,還不會關心他人,故將該機制稱為“自戀性心理防禦機制”。最初的嬰兒完全生活在“自我世界裡”,他們無法辨認自我和外界的區分。當一名成年人還運用“自戀機制”來進行自我心理防禦,這是很危險的防禦機制。在成年人中精神病患者常使用這一心理防禦機制,所以也稱為“精神病性”防禦機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戀性”心理防禦機制
  • 外文名:Self-defense Mechanism
  • 發生時期:嬰兒期
  • 定義:嬰兒最好使用的心理防禦機制
  • 特點:只照顧自己,愛自己,不關心他人
簡介,表現,否認,歪曲,外投射,總結,

簡介

“自戀”心理防禦機制發生在嬰兒期,是嬰兒的心理防禦機制。個體在最初階段利必多是指向自己的,這種嬰兒的“自戀”只照顧自己,愛戀自己,還不會關心他人,故將該機制稱為“自戀性心理防禦機制”。最初的嬰兒完全生活在“自我世界裡”,他們無法辨認自我和外界的區分。當一名成年人還運用“自戀機制”來進行自我心理防禦,這是很危險的防禦機制。在成年人中精神病患者常使用這一心理防禦機制,所以也稱為“精神病性”防禦機制。

表現

否認

是最原始而最簡單的心理防禦機制,就是把某些痛苦,難堪的事實或經歷完全否認,當它根本沒有發生,以減輕心理壓力和痛苦。這種否認作用在日常生活和臨床上經常能見到。如拒絕承認已發生在自己生上的悲劇,已患癌症的病人拒絕承認得癌症的事實,這些都是否認機制的表現。如當一個人看到非常殘忍的事故時,用手把臉捂上,否認這件事的存在。成年人忽然聽到一件不幸的訊息,常常首先認為“這不是真的”。暫時的否認可讓當事人突如其來的心理悲痛。但對已發生的事是長期否認(如對親人死亡的事實,長時間不承認這一事實)就是病態的心理防禦機制了。

歪曲

是對外界的事實加以曲解變化,以符合內心的要求。也是無視外界事實,屬於精神病性的心理防禦機制。以歪曲作用而呈現的精神現象,以妄想和幻覺最為常見。

外投射

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測客觀事實或別人的想法也如此。認為我們是這樣想的,大約別人也是這樣想的。這種外投射作用是產生妄想的基本機制,是常見的妄想症。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能見到有些人責備,批評別人的缺點和不良作風,認為不能容忍,但絲毫不能覺察到他自己偏偏就有這種缺點和作風,而且缺乏自知自明。正常人的這中外投射雖然保衛自己的內心安寧不受良心譴責,但影響對事物的正常觀察。病態的外投射見於精神病患者。例如有嫉妒妄想的患者說配偶和別人有姦情,是因為自己先有了對配偶不忠的念頭,這很像“賊喊賊”的俗語。有些人有害人的衝動,經過外投射機制,便堅信別人害他。當然這些本人是意識不到的,也不承認的。

總結

自戀性防禦機制是最原始的,無視現實而以自己希望的心理防禦機制。它的特點就是自己和外界的界限已經很模糊了。他們的一切想法和推測都離不開“我”這一主體上的遐想。他們的眼裡外在的一切事物都指向自己,也常常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外界並堅信這是真的。他們似乎很難用“客觀”和“公道”的冷靜態度去看外界。他們是完全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茫然所錯的人。
朱迪斯,維爾斯特說:一個迷戀搖籃的人不願喪失童年,也就不能適應成年人的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